核心阅读:大学出版社所出图书具有明显的教育指导与学术传播特征,带有启智育人、知识服务的特殊属性,其质量更应受到高度重视。出版社需建立健全贯穿整个出版流程的质量保障与奖惩机制,实施科学规范、高效优质的出版管理与服务。
2018年12月,《图书出版单位社会效益评价考核试行办法》(以下简称《办法》)的出台与推行,开启了新时代出版领域深化改革的重要实践,明晰了中国出版业由数量规模型向质量效益型转变与发展的必要性,国家不仅重申了图书出版单位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的方针,而且对社会效益考核规定了具体的量化指标和实施细则,提出了鲜明的高质量发展要求。作为改革开放大潮中成长起来的出版力量,面对新的发展理念与要求,大学出版社亟须结合自身优势与专业特色,探索出一条行之有效的高质量发展路径。
不忘办社初心,牢记历史使命
大学出版社从诞生之日起,就肩负着服务高校教学科研、传播优秀学术文化的历史使命,成为教育出版和学术出版的重要力量。经历了转企改制后,大学出版社成为市场主体,不仅要自负盈亏,还要向所属高校上缴数量不等的利润。面对竞争和生存压力,大学出版社可能会偏离办社宗旨,追求规模扩张,变相买卖书号,从而轻视图书质量、出版内涵与社会价值。在《办法》出台和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的背景下,回归大学出版社的办社初心,重新审视历史使命,全面厘清工作思路,积极调整发展战略,找准定位和目标,紧跟党和国家的出版方针政策,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出版导向和价值取向,这些都是大学出版社实现高质量发展和践行社会效益评价考核的重要前提。
坚持特色发展,打造精品力作
大学出版社依托母体大学而存在,二者相辅相成。转企改制后,图书出版市场化竞争日趋激烈,原有母体大学的出版资源出现外流与被抢现象,大学出版社的资源优势地位有所削弱,发展遭遇瓶颈。大学出版社的存在价值首先是为母体大学学科建设与学术繁荣服务,母体大学的资源是其立社之本,只有深入挖掘其优秀学术资源,吸引凝聚其优质作者资源,遴选与转化成具有一定规模效应与专业特色的出版资源,才能在竞争的市场环境中形成出版优势领域,从而生产出精品力作,获得各类重点项目和奖项荣誉,在社会效益评价考核“产品结构和专业特色(15分)”中取得较好成绩。母体大学不能仅视出版社为利润上缴部门,而忽视引导与扶持,只有给予相应的方向引导、政策扶持、资源共享,形成良性的互动关系,使大学出版社拥有良好的发展氛围和优势领域,走上特色化和专业化的发展之路,增强其文化使命感和历史责任感,才能真正实现大学出版社文化企业的特殊价值,使其成为母体大学的文化窗口单位,推动其生产出“双效”优质图书,以反哺学校及社会,满足新时期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
重视图书质量,规范流程管理
出版质量是大学出版社的生命线,在《办法》四大一级考核指标中分值位列第一(50分),凸显了质量第一的发展理念。图书质量包括内容、编校、设计、印制4项,4项均合格的图书质量才属合格。出版物若出现严重政治导向错误、影响恶劣,出版社社会效益考核评价则直接被认定为不合格,进一步明晰了出版底线和首要重心。大学出版社所出图书具有明显的教育指导与学术传播特征,带有启智育人、知识服务的特殊属性,其质量更应受到高度重视。出版社需建立健全贯穿整个出版流程的质量保障与奖惩机制,实施科学规范、高效优质的出版管理与服务。总编室等职能部门需严格执行国家有关出版管理的法律法规和各项规章制度,如选题三级论证、三审三校、重大选题备案、书号管理、样本缴送、出版物质量检查等,规范选题、合同、三审、书号、CIP、校对、付印、成书等各个环节的流程管理,通过从选题源头起就加强论证以优化质量的多环节联合把关,有效避免出版内容的重大差错,从而确保图书质量,为高质量发展奠定重要基础。
加强人才培养,注重队伍建设
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在人才,大学出版社要强化编辑、出版、发行和管理各岗位的人才培养,尤其是对编辑人才的培养。《办法》中社会效益评价考核的重点是编辑工作,凸显了编辑在整个出版工作中的核心地位。编辑是大学出版社的核心竞争力,应努力构建其培养与发展机制。大学出版社的作者资源主要在高校,打造一支学者型的编辑队伍有利于深入挖掘学术资源、科学把握出版价值、有效保障内容质量。出版社可以依托母体大学,通过具有竞争力的薪资待遇吸引优势学科与特色出版方向的毕业生,充分利用母体大学的资源优势;要高度重视编辑专业素养和职业技能的培养,通过提供继续教育与在职培训等机会,邀请专家开展专题业务讲座、组织编辑沙龙与业务交流会等多样化的培养方式,打造一支政治素养高、业务水平高且掌握数字出版技能的复合型人才队伍;要优化职业管理,组织符合条件的编辑参加职业资格考试,使中级以上出版资格人员在全社员工中占比50%以上;同时建立科学合理、客观公正的编辑考核与激励机制,充分调动编辑的工作积极性,挖掘编辑创造性潜能,创建良好的发展氛围,以推动出版核心工作的高质量开展。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