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古代史的第一个章节,也是人类文明的开始。从古猿→猿人→古人→新人,书中详细的介绍了每一个阶段的特点。
在整个原始社会,我们主要从以下几个角度切入。
原始社会的发展——母系氏族公社父系氏族公社和原始社会的解体
古猿阶段
1.森林古猿,腊玛古猿,南方古猿
2.第三纪造山运动
新人
1.典型:山顶洞人
2.新人的生活状态(以山顶洞人为例)
父系氏族社会
1.父系氏族社会的遗存
⭐龙山文化+良渚文化
2.父系氏族社会的社会组织
3.父系氏族社会的经济和文化艺术
4.父系氏族社会的家庭,私有制发展和部落战争
猿人阶段
1.云南元谋人,陕西蓝田人,北京猿人,安徽和县人
2.猿人的社会生活
母系氏族社会
1.母系氏族社会的传说
2.母系氏族社会的遗存
⭐仰韶文化+河姆渡文化
3.母系氏族社会的经济生活
4.母系氏族社会的社会生活
⭐姜寨和半坡的建筑分布
5.母系氏族社会划分
姓,氏,族的区分
古人阶段
1.陕西大荔人,山西许家窑人,山西丁村人
2.古人的社会生活
1.中国历史的开端
古猿到猿人的转化,是人类发展史上一个重大的进步。第三纪的造山运动,自然条件的改变,促进了古猿生活方式的改变,从树上到树下,手足分化和直立行走,导致猿人的诞生。
在猿人阶段,我们主要通过考古发现的化石进行分析,比对当时的人类和现代人之间的区别,从而来窥探在距今几十甚至上百万年前,我们的祖先是如何一步一步的进化和发展的。根据目前的考古发现,按照距今时间的远近,从远到近依次是云南元谋人,陕西蓝田人,北京猿人,安徽和县人。
根据猿人的遗迹分析,我们可以初步推断出猿人的生活状况:
随着猿人的继续发展,社会进入到古人的阶段。
古人阶段发现的遗址,根据距今时间的远近,从远到近依次为,陕西大荔人(距今20万年),山西许家窑人(10万年),山西丁村人(
古人的主要特点是原始特征趋于消失,石器制作有较大进步。古人阶段的社会生活有如下特点:
2.原始社会的发展——母系氏族公社
在距今5万年左右,人类进化成新人,和前一阶段的古人相比,新人的原始性质完全消失,受居住地环境因素等影响,逐渐分化成各色人种。值得注意的是,和新人阶段相一致的是氏族公社的形成。
通过新人阶段最具代表性的山顶洞人的一段材料分析,可以更加直观的窥见新人阶段的人类生活。
材料:在山顶洞人的房屋有上下两层,上层住人,下层是死者墓地,在墓穴中,发现了一位青年女子,一位中年妇女和一位老年男子的遗骨,它们的都佩戴者装饰品,身旁放着生产工具,骨架周围有赤铁矿粉撒成的圆圈。
从这段材料中,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线索,①山顶洞人的房屋结构,上下两层,上层住人,下层为葬人。 ②山顶洞人佩戴装饰品。一方面体现了审美上的进步,开始有美的追求,另一个方面,体现了山顶洞人制作工具的进步,如当时出现的骨针等。 ③随葬的生产工具,可以看出当时制作水平的提升。如峙峪人进入原始细石器等。④骨架周围的赤铁矿粉,表明当时出现了原始宗教。赤铁矿粉是鲜血的象征,是生命的来源和灵魂的寄生处。在死者周围撒赤铁矿粉,是原始灵魂不灭的宗教反应。
同时,在这一个时期,随着原始社会的发展,血缘分配受到较为严格的限制,当时盛行族外婚制,即一个氏族的一群男子集体“出嫁”到另一个氏族中,与一群年轻女子互为夫妻。在这种制度下,出现了只知其母,不知其父的现象,逐渐演变成母系氏族社会。
母系氏族社会是氏族社会的第一个阶段,有一个共同的女性祖先。我们从母系氏族社会的传说,母系氏族社会的遗存,母系氏族社会的经济发展,母系氏族社会生活等方面来进一步了解这个阶段的氏族社会。
首先,关于母系氏族社会的传说,比较著名的有华胥履大迹于雷泽而生伏羲,《楚辞·天文》中的女岐无合,夫焉取九子等,都反应了当时只知其母,不知其父的社会现象。
2.1 母系氏族社会的遗址
比较典型的是长江流域的仰韶文化和黄河流域的河姆渡文化。
仰韶文化,距今约六七千年,它的前身是河北武安的磁山文化+河南新郑的裴李岗文化,它的传承者是马家窑文化。(河北武安磁山文化+河南新郑裴李岗文化→仰韶文化→马家窑文化)
河姆渡文化,距今约七千年左右,在河姆渡文化后发展起来的马家浜文化和草鞋文化,距今约6000年左右,它们发展成为更加发达的良渚文化。
在母系氏族社会中,我们需要学会区分姓,氏和族。简而言之,这三者的涵盖范围是氏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