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至暗时刻之一:被《恐龙扛狼扛狼扛》、《我姓石》土到蜷缩发颤尖叫,关掉视频后却在脑子里无意识自动哼唱。
简单洗脑的曲调配合魔性丝滑的社会摇,病毒式轰炸神经系统,没有人能忍住不唱。
说到社会摇,自动匹配锅盖头、紧身裤、豆豆鞋等精神小伙标配。
以前大家笑它土味低俗,堪称审美泥石流和视觉污染。
但这个世界是你的,是我的,归根结底还是属于社会摇的。
现如今社会摇已经发展成世界级全民健身运动。
《全球摇子统一考试》
曾经有网友调侃,广西人一生中必须经过的三场重要考试:科目一是唱山歌,科目二是嗦粉,科目三是这套堪比影流之主的丝滑小连招。
而台湾人跨过海峡,直接把广西科目三抢注为省级必修课,随即抓取一位考生都能给你摇出一套三年高考五年模拟。
在这里,跳社会摇不再是精神小伙、精神小妹们的专利。
不管是gai溜子还是精神小妹,甚至是隔壁阿嬷都能摇上那么两下。
穿梭在台湾的大街小巷,每个人的嘴里,见面第一句话都是:“诶,你会科目三吗?”
回一句“台湾不大!创造神话!”,就是唤醒影流之主人格的咒语。
如果有幸遇到当街battle,就能见识一场以各种剑走偏锋的姿势开启的群魔乱舞。
他们游刃有余地做着绚烂的动作,舞的都是从容和潇洒。
属于社会摇的文艺复兴早就开始了,或许一直没有消失。
在国内,社会摇比拼有多个赛季,一般集中在军训、文艺汇演等场合,每个赛季都有全国各地选手出战。
由于地形海拔和民族文化因素,社会摇也分化出青海摇、西安慢摇、东北社会摇等多个流派。
除了在本土发育,身在国外的留学生们也不忘为国服上分,在抖音发布跳社会摇的视频。
以英区留子为首,喊出“英区不养闲人”、“你给UCL一个学子,UCL还你一个摇子”的口号,他们点燃了整个留学圈的思乡之情和胜负欲,发起留学生摇子大赛。
越来越多海外留学的年轻人申请出战,从英区、美区到韩区,无一幸免。
一百多年前有洋务运动,如今社会摇的文化输出迎来了“中务运动”,越来越多的外国人跳起了社会摇。
一首喊麦《 我姓石 》:我姓石,无论何时与你相识我都值,字正腔圆的发声配上动感的音乐直接杀疯外网。
不管是是戴假牙的老太太,还是乳臭未干的小孩,都难逃一石。
一个叫做“爱美丽”的英国女孩熟练掌握了摇花手、科目三、西安慢摇、青海摇、八步摇等技能。
被网友尊称为“大不列颠睁眼看世界第一人”、“洋舞运动代表人物”,她的变速比德芙还要丝滑,放眼全球也是名列前茅的摇术。
土味大舞台,有胆你就来
《孤勇者》是上一个召唤神龙的接头暗号。
在路上唱出这首歌的任何一句歌词,都能炸出一堆小孩围着你把歌唱完,在这个bgm里也流行着一种名为“电摇”的舞蹈。
毕业典礼上,小学生们用电摇摇出离愁别绪;篮球场上,他们致敬篮球明星詹姆斯,用电摇示意打手违例。
社会摇不会轻易放过每一个碳基生物,哪怕是伯伯嬢嬢们也紧跟潮流。
在成都市区往返天府机场高速路的某个桥墩下,一条名为新机场高速底层快速通道A线的路上,每晚都有一场千人规模的跳舞派对。
他们在高架桥下蹦迪,舞出草根们的乡土迪斯科,乐队和DJ请不起,野生MC更有性价比。
没有烟机和灯光特效,两站微弱的路灯就是最好的氛围感制造器。
几年前,社会摇还是遭全网抵制的“文化糟粕”,说起社会摇,大家想到的都是恶俗恶臭的负面评价。
而如今“科目三”和“土味出海”的兴起,让社会摇重新回到大众视野,甚至发展成国台办发言人亲自回应的全民娱乐。
台湾人拿社会摇当健身运动,大陆网友对社会摇的风评也上演真香现场。
有人总结出规律:广西科目三瘦腿,东北社会摇瘦上半身,青海摇缓解颈肩疼痛,西安慢摇适合偶尔活动放松一下。
社会摇变了,这么一群“高质量”摇子摇多了,社会摇就成了好玩的潮流。
摇出了民族文化和地域特色,这些看起来“无厘头”的东西成为了互联网上有意思的看点之一。
与其说这是潮流年轻人们在音乐品味上“向下兼容”,不如说是年轻人终于抛弃网络上各种各样的精致滤镜。
尝试拥抱自己身边真实的世界,尽管它可能不那么优美,甚至混乱丑陋,但却足够“气韵生动”。
参考资料:
[1]被淘汰的土味社会摇“科目三”,已经开始抢先称霸台湾省了
[2]2023文学青年必修课:听土味DJ,刷抖音快手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