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师范大学在职研究生——学业论文
论文所属专业课科目: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独 创 性 声 明
本人郑重声明:今所呈交的《运用矛盾原理分析中国社会发展中的主要矛盾及其解决对策》学业论文是我个人进行的研究工作及取得的科研成果。尽我所知,文中除了特别加以标注的地方外,论文中不包含其他人已经发表或撰写的内容及科研成果,也不包含为获得东北师范大学或其它教育机构的学位或证书所使用过的材料。
作者签名: 日期: 年 月 日
关于论文使用授权的说明
本人完全了解东北师范大学有关保留、使用论文的有关规定,即:学校有权保留送交论文的复印件,允许论文被查阅、借阅或网络索引;学校可以公布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可以采取影印、缩印或其它复制手段保存论文。
(保密的论文在解密后应遵守此规定)
作者签名:
教学站负责人签名:
日期:
年
月
日
1 运用矛盾原理分析中国社会发展中的主要矛盾
及其解决对策
摘要:矛盾就是对立统一。所谓对立,是指矛盾双方相互排斥、互相斗争。所谓统一是指如下两种情形:第一,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相互依存,一方的存在以另一方的存在为前提,双方共处于一个统一体中,而且矛盾着的双方,依据一定的条件,各向自己相反的方向转化。马克思主义吸取了黑格尔的合理思想,系统提出了唯物辩证法的对立统一规律,把矛盾规定为反映事物的对立统一关系的哲学范畴。认为任何事物都是作为矛盾统一体而存在的,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我国已经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向着和谐社会目标迈进。: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过程中,如何认识和协调好各种矛盾,这是一个事关全局的重大问题。本文结合我国现阶段改革和建设的实际,对于传统的关于主要矛盾和非主要矛盾辩证关系的观点进行了重新认识
关键词:矛盾 辩证 主要矛盾 和谐社会
在马克思主义看来,对立统一规律是宇宙间的根本规律。矛盾是普遍存在的,矛盾的对立面既统一又斗争,推动事物的运动和发展。世界上万物概莫能外,社会主义社会也同样如此,正是存在着的矛盾推动社会向前发展。看不见或不承认矛盾的存在,只能使我们在社会矛盾面前缩手缩脚,无所作为,做出错误的判断而陷于被动,甚至酿成大事。而只有正视矛盾、不断地正确处理和解决矛盾,才能使社会主义社会内部的团结和统一日益巩固,真正达到社会和谐。因此,马克思主义的社会和谐理论是以承认社会主义社会中存在矛盾并努力去解决和化解矛盾作为理论前提的。
按照邓小平制定的“三步走”的战略,我国在1990年要实现国民产值比1980年翻一番的目标;在2000年实现国民产值比1990年再翻一番的目标, 并初步建成小康社会;在2050年国民产值达到中等发达国家的水平,基本实现现代化。现在,我国已经完成了第~步和第二步的战略目标,正在为实现第三步战略目标而努力。从总体上看,在这一过程中,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和文化的需要和生产力不发达的矛盾是社会的主要矛盾, 发展成为我们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取得巨大成就。与此同时,也应看到,抓主要矛盾是用辩证法观点解决问题的钥匙。我们首先要确定主要矛盾是什么,因为正是主要矛盾的存在和发展,规定或影响着其他矛盾的存在和发展。分析矛盾要从中国的实际出发。而当前最大的实际就是我国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从长期看,主要矛盾的地位并未发生变化,但在某一特定的时期内,非主要矛盾上升为党和国家的主要工作。以现阶段为例,在我们国家进入新世纪和新阶段之后, 由于经济社会发展出现了新的趋势和新的特点,一些新的矛盾和问题涌现出来了,有些矛盾和问题在改革的初期和前期虽然就已存在,但现在被推到了前台。正是根据这种新的形势和新的任务,我们党不失时机地提出了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 并进一步提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思想。这是我们党作出的一r 个重大战略举措, 是我们国家在现阶段要着力解决好的事关全局的大问题。如果这个问题解决不好,不但经济建设无法得到持续快速协调健康的发展,而且国家也难以保持长治久安的局面。因此,落实科学的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在当前已成为我们党和国家必须紧紧抓住的一项主要工作。
在整个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从总体上看,我国的主要矛盾固然不会发生改变, 但
2 在特定条件下,一些非主要矛盾如民主和法制的建设问题,社会主义文化的发展问题,它们在改革和建设中往往发挥出主导性的作用。实际情况是纷繁复杂的,主要矛盾和非主要矛盾地位和作用转化的形式也是多种多样的,因此,在实际工作中,我们要善于“具体地分析具体情况”,然后作出正确的决策。当主要矛盾和非主要矛盾的地位发生改变的时候,我们要及时进行工作重心的转移;当主要矛盾和非主矛盾的地位并未发生改变,但解决非主要矛盾成为影响全局的关键时,我们也要及时调整工作的部署,把主要的注意力放在解决这些关键的问题上来。在我国改革和建设中,这种解决矛盾的方法对于我们正确解决好主要矛盾,促进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紧紧抓住经济建设这个主要矛盾,大力促进生产力的发展,这始终是我们的主要任务,但是,实践告诉我们,单纯从经济出发来抓经济,或孤立地谈论生产力的发展,并不就能达到理想的结果。如果我们换一种思路,先解决那些严重阻碍经济社会发展的问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一项复杂的社会工程,决不是单纯靠经济发展就能完成,而需要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和社会建设四位一体的共同协调发展。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持续快速增长,社会生产力水平明显提高,综合国力显著增强,人民生活总体上实现了由温饱到小康的历史性跨越,现在可以说已经具备了较坚实的物质基础,能够为缩小社会差距、促进社会公平、完善社会保障、发展社会事业、加强社会建设和管理等提供更充分的物质保证。换句话说,我们现在已经有较好的条件去解决或化解那些影响社会和谐的矛盾和问题。我国社会总体上是和谐的,虽然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我国的社会生产力得到飞速发展,国民经济总量不断上升,人民的物质生活、精神生活得到了不断提高。但也必须看到,矛盾和问题依然存在,主要是:城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很不平衡,人口资源环境压力加大;就业、社会保障、收入分配、教育、医疗、住房、安全生产、社会治安等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比较突出;社会诚信缺失,道德失范,“三农” 等等问题,民主和法制建设问题。科技体制的创新问题,文化和教育的发展问题,把这些挡在经济社会发展前面的障碍一一加以清除,反而能起到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的巨大效应。我国已进入这一时期,必须处理好这一矛盾,才能进行发展。
由于社会本身是一个矛盾体,只有通过化解矛盾,促进和谐的方法达到社会和谐,因此,唯物辩证法中的矛盾学说并不过时。不仅如此,它还可以为我们在共创和谐中有益的指导和方法论启示。对待各种矛盾要从实际出发, 具体矛盾具体分析。矛盾是普遍的, 也是特殊的。矛盾的普遍性存在于特殊性之中, 并通过特殊性表现出来,没有特殊性也就没有普遍性;矛盾的特殊性与普遍性相联系而存在, 没有脱离普遍性而孤立存在的特殊性,因此, 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过程中, 我们一定要从当时当地的实际出发,不断提高化解各种矛盾的能力和水平, 做到在矛盾的发展中及时解决矛盾, 最好是防患于未然, 把矛盾控制在一个各方均可接受、各方均能达成协调统一的范围内。我们要科学地分析了当前这些影响社会和谐的矛盾和问题及其产生的原因,根据不同的情况,提出了解决这些矛盾和问题的具体的办法,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更加注重解决发展不平衡问题,坚持以人为本,努力做好“五个统筹”,强调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这同样也是社会发展的辩证法的要求。
主要矛盾并不是一个单纯的孤立的要素,它和其他的要素内在联结在一起,共同构成主要矛盾。以现阶段为例。在经济、政治和文化这三个基本要索中,经济固然是起决定作用的主要矛盾。但是,经济中却内在地包含了政治和文化的要素。我们根本无法把它们分割开来。当然,这并不是说,一切与经济有内在联系的要素都是主要矛盾,而是指那些能对经济建设起主导作用的要素,而这种要素在不同的阶段是有所不
3 同的。像文化中的科学和教育的要索,政治中民主和法制的要素,就与经济的要素一起构成现阶段的主要矛盾。以为经济建设作为主要矛盾,它的构成要素就局限在经济自身的范围内,与政治和文化中的要素无关的观点,在理论和实践上都是十分有害的。改革和建设中长期存在的“一手比较硬,一手比较软”、“一条腿长,一条腿短”的问题,在思想理论上就与这种片面观点的影响不无联系。
从哲学上说,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哲学作为理论化、系统化的世界观,处于意识形态的最高层。意识形态的诸形式为哲学提供思想素材,哲学则为它们作理论的论证。历史上,宗教也曾起过这种作用,但它的这种作用已经并将继续被哲学所代替。哲学中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斗争,反映了科学和宗教迷信的斗争。唯物主义哲学总是从自然科学中汲取营养、增长力量,用以反对宗教迷信,反对唯心主义。故此,哲学作为意识形态的一种形式,不仅和意识形态的其他形式联系在一起,而且和自然科学也紧密联系在一起。意识形态诸形式的相互联系,可以归结于:
1、它们都是对统一的社会形态的反映。同一性质的意识形态诸形式都为同一社会形态服务,只不过反映和服务的侧面、重点、方式不相同而已。故此,随着社会形态的发展,每一时代的意识形态诸形式之间,在相互区别的特点背后,总有一些共同的实质性内容,有统一的历史面貌。
2、它们之间在内容上相互补充、相互渗透,形式上相互交叉、相互作用。哲学的真,道德的善,艺术的美,虽然各有侧重,但是真、善、美往往是相通的。
3、它们发展变化的历史过程相互影响、相互制约,每一种形式的形成和发展都同其他形式联系着。例如,社会主义文学艺术形成社会主义的道德风貌十分重要,而社会主义的道德对于促进艺术健康活泼的发展,排斥腐朽低级的资产阶级艺术趣味与艺术风格,也有很大的作用。
4、它们对社会生活的作用,是通过彼此相互联合、相互辅助来实现的。单靠一种形式不能很有效、很广泛地影响社会;各种形式同时并举,协同动作,才能在促进社会形态的巩固或者改变中,形成强大的社会精神力量。而在这种统一的精神力量的结构中,政治思想一般起主导作用,其他形式都直接地或者间接地围绕着政治这个中心而展开和发挥作用,并为政治所统率。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中国人民的需要,是改革开放的趋势。社会主义的物质文明,应是先进技术武装起来的、高效率的社会化的生产力,以及在生产发展基础上的人民越来越富裕的物质生活。社会主义的精神文明,决定着整个精神文明不同于资本主义的根本性质,它是社会主义制度的重要标志,是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重要表现。
在社会主义制度下,物质文明的建设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建设,不仅互为条件,而且互为目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建设,对物质文明的建设不但有巨大的推进作用,而且保证它的正确发展方向。而社会主义物质文明的建设,又给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建设提供了客观的物质基础。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目标,就是在马克思主义理论基础上,以科学发展观,在改革开放已经取得一定成果中提来出来的。
综上所述,揭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意义,是站在对社会主义特征、标志、发展规律和前途作出全面分析的高度上,充分肯定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建设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相互作用;在党中央坚定地进行改革开放取得一定成果并且对社会主义实践经验作出科学总结的基础上,是对社会主义认识的深化,是对历史唯物主义和科学社会主义的丰富和发展。所以说,只有正确运用矛盾学说才建设好具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和谐社会,建设一个强大、富强的国家。
中国社会各阶层矛盾分析
论述农家乐发展中的几大矛盾
矛盾纠纷分析1
运用矛盾分析法分析药家鑫之死
选举发展中的矛盾与选举制度改革的探索
马克思主义矛盾分析法和中国社会的和谐发展
矛盾之我见
矛盾教案
矛盾纠纷
矛盾教案
《运用矛盾原理分析中国社会发展中的主要矛盾.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