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9日下午,云南国资国企ESG可持续发展行动新闻发布会(省属企业联合发布第三场)在海埂会堂召开,5家省属企业发布本企业ESG工作情况,并回答记者提问。
近年来
富滇银行全面构建
以ESG为核心的社会责任体系
贯彻新发展理念,融入新发展格局
2022年
资产规模达到3421亿元
各项存款余额2315亿元
各项贷款余额1960亿元
交出了一份合格答卷
用力支持“双碳”经济
把绿色金融作为战略规划的重中之重
不断夯实绿色金融在差异化、特色化发展格局中的重要支点作用,发布《富滇银行绿色金融五年行动计划》,努力让绿色成为富滇银行高质量发展的底色。在绿色金融战略引导下,不断完善与之配套的业务产品体系,成功发行云南省首单绿色金融债券35亿元,落地全省第一笔碳排放权质押贷款,2022年累计投放绿色信贷106亿元,不断推进绿色金融产品创新,拓宽绿色信贷资金来源,降低企业综合融资成本。
把“绿水青山”作为信贷投向的价值标准
围绕绿色硅铝、清洁能源、循环经济加大金融供给,出台支持电力行业低碳发展的系列指导意见,推动绿色能源、先进制造业、新材料产业高质量发展。累计向滇池、洱海、抚仙湖、异龙湖等云南九大高原湖泊治理提供信贷资金159亿元,为流域治理、生态修复注入金融活水,守护好云南的绿水青山。
把“双碳”目标作为人人践行的工作理念
绿色发展理念融入经营管理全过程各环节。办公大楼完成绿色建筑认证,推行绿色办公,打造无纸环境,实施垃圾分类,倡导简约适度、绿色低碳、文明健康的工作生活方式。
用情履行企业社会责任
坚持下沉服务,助力金融活水流向各个乡村角落
围绕云南省“一县一业”、“一村一品”,全面对接粮、果、蔬、花、药、茶、烟、牛、菌等特色产业,推出“云农贷”系列惠农产品,支持乡村振兴特色产业发展。截至2022年末,富滇银行在云南省15个州(市)、41个县域实现惠农产品落地,累计投放“云农贷”超63亿元,服务农户、农企近4.6万户。“金融下乡工程”取得实质进展,累计建设494个普惠金融服务站,覆盖59个县(市、区),230个乡镇,445个村。全行涉农贷款余额、普惠型涉农贷款余额、普惠型涉农贷款户数分别较年初增幅11%、76%、167%。发行“富民兴边系列理财产品”,惠及受疫情影响的25个边境县域地区群众。
牢记初心使命,积极投身社会公益事业
截至2022年底,全行志愿者人数达1529人,人均志愿服务时长9小时。与云南省敬老爱民促进会共同发起的“百名富滇学子助学行动”。2022年累计对外捐赠210万元。倡导全行员工积极行动,开展“消费帮扶”,通过以购代帮,缓解农产品销售压力,用实际行动助力困难群众脱困增收。全行共计34名员工参加昆明市东川区舍块乡、各州(市)分行所在地乡村振兴驻村工作,积极探索和发挥金融企业支撑和保障作用。
切实加强宣传,有力保护金融消费者权益
开展“防范电信网络新型违法犯罪”等主题宣传活动近万场,发放宣传折页10万余份,触达客户10万余人。2022年,富滇银行营业网点共计开展宣教活动3582次,受众人数达30.11万余人次。
心怀老年群体,建立健全适老金融服务体系
制定《全面提升适老金融服务质效水平的工作方案》。推出手机银行“长辈模式”,提供线上智能服务。围绕老年客户高频事件和服务场景,积极优化业务办理流程。开展“乐享人生 富有活力”敬老月系列主题活动,发放金融知识普及资料20818份,组织金融知识讲座166次,户外集中宣传97次,开展走访慰问67次,网点设置老年服务窗口167个。开展适老金融服务满意度调查,整体满意度评分9.85分(满分10分)、网点环境设施满意率为97.47%、工作人员适老服务满意率为98.92%。
用心优化企业内部治理
坚持加强党的领导和完善公司治理相统一
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扎实开展主题教育,不断完善以股东大会、董事会、监事会、经营管理层为主体的公司治理架构,“三会一层”在党的领导下开展工作,为践行金融工作的政治性、人民性提供了制度保障。进一步优化公司现代治理体系,持续提升治理效能。积极开展系列党建品牌创建,基层党建工作进一步对标提质。全力配合省委巡视,管党治党严的氛围进一步增强,政治生态更加清朗。
坚持提升经营质效和强化国企担当相统一
深入贯彻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云南重要讲话精神,始终遵循中央金融工作方针,贯彻省委、省政府金融工作部署,落实“服务实体、防范风险、深化改革”三大任务,统筹平衡发展与安全、规模与结构、质量与效益之间关系,在筑牢安全边际的基础上努力拓宽发展空间,保持“稳中有进、稳中提质”的发展态势。
坚持推动稳定发展和加快改革转型相统一
在全国银行业中先试先行,圆满完成禄丰龙城富滇村镇银行收购改建工作。高标准高质量完成2020—2022年国企改革三年行动,获得A级评价。把科技作为改革发展的第一推动力,2022年实施科技项目超过100个,科技投入占比保持高位,推动增长方式由量向质、业务结构由重入轻转变,用数字化能力打开高质量发展之门。
2022年
云南交投集团认真履行国有企业
政治责任、经济责任和社会责任
在服务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
和全省经济社会发展大局中彰显出
交投担当、交投力量
交投作为、交投价值
服务全省大局、谋划未来发展
在交通强省建设中勇当先锋
围绕我国面向南亚东南亚和环印度洋地区开放的国际大通道建设,主动服务和融入国家发展战略,全力以赴促投资增效益,全年完成投资966.6亿元,约占全省综合交通投资3314亿元的30%,建成新楚大、宾南、大漾云等6条高速公路,新增通车里程423公里。截至目前,云南交投集团运营管理的高速公路里程达6180公里,覆盖了全省“五出境”、“七出省”高速公路主骨架,高速公路通到了河口、磨憨、畹町、瑞丽、猴桥、清水河等众多口岸,涉及沿边、“互联互通”、“能通全通”等32个项目正在有序稳步地推进。项目全部建成后,云南交投集团运营管理高速公路将超过8000公里,届时将为云南全面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提供有力支撑。
全年完成融资846亿元、整体资产负债率下降到集团历史最低水平66.96%,较2021年下降3.53个百分点,债务结构保持在与投资规模、融资需求匹配的合理状态,流动性风险总体可控。
全力推进高速公路工程及怒江美丽公路绿道、百色水利枢纽通航设施、金沙江和澜沧江4个水运项目、富宁港等综合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促使交投集团逐步成为综合交通“投融建管营”全产业链的大型国有企业。
持续拓展和优化加油站、重点物流节点布局,推动全省综合交通枢纽建设和现代物流产业发展,全年物流物贸业务营收超过200亿元,309座加油站全年油品销售超过100万吨、稳居省内市场第3位,截至2022年,建成充电站208座,谋划推进分布式光伏项目和新能源汽车充电站向高速公路沿线城镇拓展。
聚焦战略规划、优化产业布局
在国企改革发展中勇当先锋
2022年,全年营业收入实现801.24亿元、利润总额21.95亿元,资产总额近8000亿元、占省属企业资产总额近30%,连续入选中国企业500强,企业实力迈上新台阶。
结合全省“3815”战略发展目标任务和绿美云南、交通强省建设,瞄准“十四五”及中长期发展规划,打造了集团党的建设和改革发展“11222”工作体系,出台系列三年行动方案,突出绿美通道经济建设,深耕绿美路域经济、绿美路衍经济、跨境走廊经济、数实融合经济、绿美品牌经济,为企业高质量转型发展谋篇布局、精准发力。
高质量完成国企改革三年行动75项改革任务,创新构建形成了“标准化+云南交投特色”权责体系,合规、内控、风控、法务“四位一体”建设基本成型,进一步完善了公司治理机制、持续提升了公司治理能力。重点围绕建设、运营、管理和财务四个重点领域,精准推进降本增效工作,全年降低财务成本7.25亿元。先后建成20个省部级以上科研平台,建设运营全省最大的交通大数据中心。全年投入科研经费1.47亿元,交通科技创新、数字化发展走在全国同行前列,立项实施省部级科研、标准编制23项,获得科学技术奖励21项。加快构建“交投云”平台,推动“上云、用数、赋智”实践应用,实现40个信息系统上云、10余项核心业务数字化、16项数字产品成功上线,助力云南数字经济发展。
坚持生态优先、绿色低碳发展
在建设绿美云南中勇当先锋
通过打造绿色公路、建设美丽公路、建设路域生物多样性科普示范园等一系列措施,树牢绿色发展理念,融合生态旅游发展,加大科普宣传力度,擦亮发展底色。聚焦绿美公路建设,按照“点、线、面”结合的方式,投入5300万元参与打造了1000多公里的南北大通道绿美高速公路,打造了11座绿美服务区,打造了236公里的绿美廊道,提供了交投实践样本。
着力构建全域旅游交通体系和“大旅游”工作格局,先后建成了一批景区化、特色化、数字化、智慧化的服务区。怒江小沙坝服务区2022年被评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走在交旅融合发展的前列。
持续完善和优化充电站、LNG、分布式光伏电站等绿色能源的布局和应用,持续打造拥有多种服务功能的旅游商业体系,持续探索交旅融合、交能融合的新模式、新业态、新零售,整体引入高品质商户21家,全面推进交通基础设施与地方特色产业融合发展,率先在楚雄、牟定、姚安、地索坪、小海、小关口等服务区、停车区打造“彩云驿”、“滇食坊”品牌,设置高原农产品展销专柜,为区域经济注入新动力。
以人民为中心、提升服务水平
在开创美好生活中勇当先锋
不断优化道路运营管理,全年投入13.61亿元对运营道路开展日常及专项工程养护,营运管养的77条收费公路技术状况指数优等路率达97.98%,路面技术状况指数优等路率达95.19%,通行服务保障水平进一步提升。全年379个收费站车流量达4.53亿车次。
认真落实减免通行费政策,多举措推进惠企利民,全年累计减免绿通车、节假日小型客车等通行费51.04亿元。不断加大中小微企业帮扶,减免135户市场主体房租,总累计达1797万元,用实际行动彰显国企担当。多渠道投入780余万元帮助红河县、广南县等地巩固脱贫攻坚成果、推进乡村振兴。
全面落实《保障农民工工资支付条例》,严格实施农民工工资支付考核,保障了6.16万名农民工工资支付到位。同时,不断扩大就业容量,2022年吸纳社会就业2208人。
与相关单位联合共建ETC服务网点1180个,打造ETC便民服务圈。千方百计做好收费站疏堵保畅工作,及时处理ETC车道不抬杆的情况,有效提升ETC车道、收费站通行效率。目前,云南交投集团所属路段ETC异常率从过去的4.24%,下降至1.88%。
2022年
云南贵金属集团
实现收入407.59亿元,同比增长7.54%
利润总额5.27亿元,同比增长20.58%
主要经济指标呈现稳定向好发展态势
践行绿色发展,创造环境价值
做大做强贵金属资源循环产业,保障“战略储备金属”自主可控
充分发挥贵金属二次资源利用的优势,做强贵金属资源循环利用产业链,降低铂族金属战略资源进口依赖,保障我国资源的供应和安全。2022年,贵金属集团回收产出贵金属1412.66吨。紧盯市场大抓区域和园区布局,围绕湖南郴州稀贵金属二次资源集散地、华北汽催和石化催化剂资源、长三角石化催化剂资源等,布局二次资源产业园建设,提高资源获取能力。加快推动资源循环利用产业化建设,在易门推进建设年处理贵金属二次资源物料10000吨的贵金属二次资源富集再生现代产业基地,打造具有国际重要影响力的贵金属资源开发及循环利用产业基地,提升资源循环规模和二次资源利用率,设立循环科技公司和贵金属精炼公司,为打造“中国铂都”贡献力量。
深耕机动车尾气净化催化剂领域,为打赢蓝天保卫战贡献力量
积极探索产业绿色发展之路,开发出国六汽、柴油车催化剂3大系列8类产品,填补多项国内技术空白。截至2022年末,已累计生产3520万升机动车尾气净化催化剂,为我国机动车排放污染物减排超过1000万吨。主动融入和服务国家双碳战略,积极谋划部署“减排+降碳”的新业务发展目标,攻关混合动力汽车专用催化技术等,2022年混动产品成功配套比亚迪市场,当年实现销量超100万升,成为国内该细分领域的标杆企业。积极与头部企业、院所合作,与潍柴集团、稀土催化研究院合作成立的贵研催化剂(东营)有限公司,建成“1200万升/年汽车尾气高效催化转化技术产业化建设项目”,建成国六汽车催化剂自动化产线,达到行业领先水平。
服务社会生活,彰显国企担当
2022年,贵金属集团实现贵金属新材料产品产量1070.78吨。荣获2022年云南企业100强第10位、制造企业50强第2位。
科技赋能,创新驱动,全力攻克“卡脖子”技术
以省实验室建设为抓手,围绕“服务国家战略新高地、产业原创技术策源地、科研人员自我实现梦工厂”三个定位,重构创新体系,建立科研项目立项等六项创新机制,努力培育国家重大科技创新平台,推进“卡脖子”关键技术攻关,取得较好突破:新型铂盐、医疗器械用显影环实现国产替代;石油化工催化剂清洁高效综合回收技术、极低浓度铂族金属废液回收技术已完成了中试验证试验,指标达到国际同类技术水平等。选取锚定环境治理“双碳”目标的氢燃料电池催化剂等4个项目作为跟投试点,加快创新技术成果转化孵化,着力打造细分领域单项冠军企业。2022年,贵金属集团新获国家省市级项目立项44项,获授权专利39件,制修订标准10件,发表科技论文80余篇。荣获云南省科技进步奖、自然科学二等奖。
人才引领,激发活力,强力支撑产业发展
发挥“产业+科研+学科”平台优势,健全人才培养链条,加大科技领军人才和创新团队培养,年内引培博士人才26人,招聘硕士48人;柔性引进高层次人才团队1个。推行“科技揭榜制”和“赛马制”,推行限制性股票和项目跟投机制,充分激发科技人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以开放思维和全球视野布局招才引智,与省实验室分中心同步建设引才中心。强化自主培育能力,成立研究生院,建设中国贵金属领域高端人才培养基地。推荐国家级、省级、市级人才专项60余人次,新增获国家级人才1人、省市级人才专项14人次,新增省委联系专家3人。
员工为本,社会为先,构建共建共享的事业价值
经营效益和员工收入实现双增长,向社会贡献税费约4.31亿元,股东年度现金分配比例持续高于30%;捐赠385.47万元;新增就业岗位165个,为300余人解决就业问题;助力推进乡村振兴。加大员工福利保障支出,完善补充医疗保险体系,深化“为民办实事”,建设稳定和谐发展环境。
突出治理规范,提升治理效能
坚持党的领导,加强党的建设
全面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入贯彻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和党的组织路线,扎实开展主题教育,纵深推进全面从严治党,按照“两个一以贯之”要求,推进中国特色现代企业制度建设,为企业改革发展提供坚强保障。
健全完善专业化管理体系
优化调整职能管理部门,全面加强制度、审计、内控、合规管理等体系建设,增强防范化解风险能力。实施管理提升行动,建立金属池、资金池,实现贵金属资源整合、调拨和资金集约化管理,提高了运营效率。深入推进精益生产和“降贵金属损耗、降存货、降应收账款,保利润增长、保经营净现金流为正”工作,取得了优异成绩,降本增效2300余万元,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同比增加20.45亿元。
加快市场化体制机制建设
推进下属公司分拆上市,实施事业部公司制改革,促进形成新增量;全面推行任期制和契约化管理,健全考核指标体系;构建全层级职务职级并行体系,全面完成工资套改切换。
2022年
省设计院集团“一利五率”全面实现
“一增一稳四提升”总体目标
传统勘察规划设计咨询业务营收
同比增长3.84%
主业支撑能力进一步加大
利润同比增长5.06%
从设计思维出发
用专业力量积极服务国家战略
紧跟省、州(市)级重点项目,积极承接跟进“科教文卫”建筑工程、交通枢纽工程、城市更新、新型城镇化、市政基础设施建设领域的100余个项目,做好“十四五”重大项目服务。聚焦国务院《关于支持云南加快建设我国面向南亚东南亚辐射中心的意见》,找准切入点、着力点和结合点,积极承接全省15个国家级开发区、7个重点省级开发区“一园一业”基础设施建设,发展滇中城市群、10个州(市)、县(市、区)智慧城市群建设项目,公共服务配套设施建设工程勘察设计咨询等相关业务。推动设计“走出去”,参与最美赤水源规划及云南省援助老挝“小而美”民生项目建设,做出“中国范、异域风”的规划,让共建“一带一路”成果惠及更多世界人民。
创新与科技升级驱动
充分释放安全生产质量创造力
2022年研发强度9.17%,研发人员453人,推动研发成果实现高效转化,促进科技发展与生产经营深度融合。自主研发国内首创的数字化“建筑工程医院”——智慧韧性城乡评估云平台,对建筑进行实时工程安全健康体检,将韧性理念贯彻到防震减灾建筑结构全生命周期,同时将经验做法推广到国内其他高烈度地区以及南亚和东南亚国家,为城市抗震防灾工作作出积极贡献。
始终秉承科技创新赋能企业发展,积极将自身科研成果转化为行业标准,提升行业水平和要求,先后获评国家级装配式建筑产业基地、国家高新技术企业、云南省知识产权优势企业、云南省企业技术中心、昆明市企业技术中心。
以数字之能
践行“双碳”助推环境可持续发展
在管理数字化方面,不断对内部信息化管理系统进行迭代升级重构工作,实现集团业务全覆盖,做到所有审批管理流程的无纸化、移动化办公。
在业务数字化方面,积极组织新技术的学习、应用和研究,研发二维协同CAD平台,实现图层级协同设计,推动设计质量、设计效率的提升。推进Revit、BIM、GIS等技术在项目上运用,实现二维向三维的转化。
在数字化业务方面,承担边境立体化防控技防项目全过程咨询业务,为云南省打击跨境犯罪作出了贡献。积极践行绿色发展理念,参与生态环保、康养文旅、新兴产业、绿美云南等项目建设。积极承接境外勘察设计业务,老挝铁道职业技术学院项目获评国家重点研发计划“‘一带一路’共建国家绿色建筑技术和标准研发与应用”绿色建筑评价示范,并取得绿建国际认证,创造了绿色低碳项目建设的“云南能源速度”。同时,积极参与绿色标准的制定,为企业践行“双碳”战略打造一个可参考、可借鉴的标杆和样板。
把社会责任植入企业文化
匠心筑梦共绘美好生活
始终坚持实施“人才强企”战略,招聘来自清华大学、北京大学、香港大学等国内外高校80余名优秀学子。推行“导师制”、“闪光100天”人才培养模式,建设高素质专业技术人才队伍。积极向全国勘察设计行业优秀设计评选专家库推荐专家,向国土空间规划专家库、震后房屋建筑应急评估专家库推荐专家20余人,组建了社区“三师”团队、灾后应急救援重建专家团队、儿童友好出行团队、文创助残团队等,为打通各种社会问题“最后一公里”群策群力。
积极开展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建设,成功创建“省级文明单位”,全面启动“全国文明单位”申创工作;落实“五险一金”定时足额缴纳制度,人均薪酬连续多年位于省属企业前列,是我省唯一荣获全国和谐劳动关系创建示范单位的省属国企。
2022年
戎合控股主动融入和服务国家战略
认真落实省委、省政府“3815”战略发展目标
较好履行了国有企业ESG责任
筑牢发展根基,深耕主业创造价值
2022年,戎合控股实现营业收入48.96亿元,利润总额2.37亿元,资产总额92.69亿元,纳税总额3.7亿元。在职员工9221人,全员劳动生产率28.4万元/人,工资总额6.68亿元。
始终坚持党建引领,不断完善法人治理体系
坚决拥护“两个确立”,坚定不移听党话、跟党走,把坚持党的领导、加强党的建设作为“根”和“魂”,把党的领导深度融入公司治理,以高质量党建引领高质量发展。
深入推进企业改革,健全市场化经营机制
认真贯彻全省国企改革发展大会精神,落实瘦身健体提质增效“百日攻坚”行动,推进“两非两资”资产清理退出及“僵尸企业”处置工作,减少法人户数4户。开展“去机关化”革命,所属二级企业实行“8+1”部门制,圆满完成国企改革三年行动(2020—2022)各项任务目标。
聚焦主业提质增效,推动公司高质量发展
打造民爆生产、销售、爆破服务一体化的产业体系,市场竞争力得到提高。按市场化原则集中各企业特种装备资源,组织订单式生产,外贸订单稳步增长。下大力气抓项目建设,定期召开季度经营分析会,推进原材料统一招标采购,强化企业经营业绩目标考核,降本增效成效明显,经济效益显著提高。与2021年相比,工业炸药主要原材料硝酸铵成本下降8.7个百分点,工业雷管主要原材料电子芯片成本下降7.3个百分点,工业总产值增长14.5%,净利润增长14.8%。
聚焦创新驱动,完善科技创新体系
紧扣民爆主业安全和特种装备制造两大发展主线,重视创新体系建设,在公司年度预算中安排300万元用于支持科技创新项目,推动各企业创新发展。全年研发投入6785万元,研发经费投入强度1.39%,拥有各类专利102项,软件著作权9项。
乳化炸药生产线工艺装备跻身行业领先水平,实现国家民爆行业技术进步三期目标;建成年产1000万发数码电子雷管装配生产线,实现了电子雷管卡口、三码绑定、检测等工序人机隔离操作。电气装备保持工业和信息化部专精特新“小巨人”称号,D01型特种装备从科研转化为生产力,销售收入近500万元。
认真履行安全生产主体责任
共建“平安戎合”文化平台
落实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建立“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安全责任体系,大力推进“机械化换人、自动化减人、智能化无人”技术攻关,全年安全经费投入4379万元。不断提高应急处突能力,开展安全教育培训721次,进行131场应急预案演练,直接参与人数达5240余人次,安全文化深入人心。
坚持绿色发展,勇闯低碳发展新路
将绿色发展理念贯穿企业发展全过程,严格工业“三废”治理,细化落实排污风险管控措施;推进企业清洁能源替代燃煤锅炉;年产8万吨节能型轻量化玻璃瓶技改项目建成投产。淘汰高耗能和不合理用能设备设施,抓好生产用电、用水、办公消耗等方面节能工作,致力打造“花园式工厂”、“绿色工厂”。
奉行互利共赢,深化国际合作项目
主动服务和投身国家“一带一路”建设,积极响应国家将云南建设成南亚东南亚辐射中心的定位,持续做好境外产业布局。控股的中老合资寮云公司向老挝南俄水电站项目累计供应工业炸药3.4万吨、工业雷管160余万发、工业导爆索96.8万米,向万象至万荣的高速公路建设项目累计供应工业炸药60余吨、工业雷管3万余发;在哈萨克斯坦投资的民用爆炸物品建设项目进展顺利。
参与共建共享
不断实现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积极响应国家农村农业政策,高标准高质量持续做好省定点帮扶村振兴工作,筹措60万元资金,支援对口帮扶的怒江州福贡县布拉底村;向86名学生家庭发放“戎投助学、筑梦启航”助学金10.9万元;组织公司员工购买布拉底村草果1.7吨,合计消费帮扶8.7万元。
建立志愿服务活动长效机制,公司各志愿者服务队持续开展各类志愿服务活动,参与人数达353人次,累计服务1082小时。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