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鲁克:企业社会责任的三个层次
弗里德曼理论带来的社会问题引起了西方不少学者的关注。管理学大师德鲁克认为企业社会责任分为三个层次:企业的第一社会责任,是为客户提供好的产品;第二社会责任,是为员工创造收入和个人发展空间;第三社会责任,是积极参与社区的建设。
吴敬琏:企业不仅要对股东负责,
还要对所有利益相关者负责
我国著名经济学家吴敬琏也提出,企业不仅要对股东负责,还要对所有利益相关者负责,包括客户、员工、供应商、企业所在社区的居民,和其他利益相关者。
公司形式的新探索:
B Corp共益企业
在实际社会矛盾的冲击和社会思潮的推动下,20世纪后期出现了传统的公益组织和传统的商业企业相向而行的新趋势。后来有一种新的形式的企业,叫共益企业(B Corp),受到越多越多的关注。
共益企业(B Corp)是由2006年创办的非营利组织——共益实验室(B Lab)提出的一种新的商业形态,通过一套“对世界最有益的公司”的评估认证体系,筛选出一批在社会与环境绩效、透明度,以及责任感方面达到高标准的营利性企业。共益企业旨在重新定义商业成功,使其成为一种向上的力量,推动整个商业和社会环境的改善。共益企业的目标是取得商业和社会利益的双重成就。作为一种新的企业形式,共益企业正在全球范围内引领人们运用商业的力量驱动社会与环境向好。
美国商业圆桌会议(BRT):创造
一个更加美好的社会
无独有偶,美国的华尔街也在改变。美国企业组织商业圆桌会议(BRT),是一个由近200家美国最著名公司的首席执行官组成的协会,1997年他们发布了《企业使命宣言》,文件宣称:公司的首要目标是对企业股东负责,其他利益相关者的利益是企业对股东责任的派生物。而到了2019年8月,他们发布了一份新的公司使命宣言,重新审视了 “最大化股东价值”的传统思维,转而强调 “创造一个更加美好的社会”。
许小年:企业家做公益慈善
是企业家的道德追求和自我实现
著名经济学家许小年提出企业家作为掌握巨大社会资源的人,去做有益于社会的事,比如公益慈善捐款等,不是单方面地去施舍帮助别人,更重要的是在精神层面实现了自己的价值,这样的行为有助于社会更加美好。
殊途同归:企业家的道德追求与企业的永续经营
我认为,企业家的道德追求和自我实现,与企业的永续经营并非相互矛盾,而是殊途同归的。
商业向善:
首先,商业的繁荣发展有助于提升公众福利。
其次,我们以对社会和环境是否友好来检验商业模式的优劣。
第三,公益慈善事业以商业方式运营将更有效率。
企业的目标不仅是实现股东价值,同时还应实现利益相关者的价值,创造更加美好的社会。
中城联盟成员企业的
初步探索和实践
中城联盟从1999年成立至今,从小到大,逐步发展,联盟企业也在一步步践行社会责任。
据不完全统计,20年来,中城联盟在教育公益方面的投入达到31亿元,援助希望小学176家,受助学生240万;在医疗卫生领域的投入达7.7亿元,受益人数超过300万;在扶贫赈灾方面投入金额超15亿,覆盖人口超过60万人;在环境保护方面投入超2.5亿元,受益人口超过30万人;共建立了64个公益基金,累计投入金额超过10亿。
2016年,中城联盟、全联商会、阿拉善SEE、万科和朗诗共同发起“房地产行业绿色供应链行动”,利用房企的采购权,执行绿色采购方案,实现“无绿色 不采购”,推动上下游企业减少污染,节能减排。
目前,参与“绿链行动”的房企已经有100家,大概占房地产行业总规模的20%。与此同时,“绿链行动”已经推出了7个品类的绿色采购行动方案和7个品类的白名单,我们还将逐步推出绿名单和黑名单。截至目前,加入绿链的白名单企业达到3669家,与中城联盟共同推动的51亿采购总金额也达到环境合规化的要求,绿链行动正在成功促进行业的绿色“净化”及变革。
20岁是一个成人礼,展望下一个20年,我们相信:联盟成员企业会有更多的探索和实践,承担更多的社会责任,促进这个社会更加美好。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