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职业教育Chinese Vocational and Technical Education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6年第27期理 理 论2016年3月5日,李克强总理在全国“两会”政府工作报告中首次提到工匠精神,3月29日,总理在国家质量奖颁奖晚会上再次提到工匠精神。5月中央电视台推出了系列节目《大国工匠·匠心筑梦》,讲述了8位大国工匠的成长故事。 “工匠精神”成了高频词,短期内密集出现在治国安邦的会议上,出现在主流媒体上,显示出工匠精神回归的迫切性,培育工匠精神已经成为国家意志和社会共识。工匠精神的强势回归,是“中国制造2025” “一带一路”等国家战略的需要;是企业转型、产业升级的需要;是消费者个性化消费和高品质生活的需要;是劳动者职业生涯发展和个人价值实现的需要。工匠精神的培育路径应该是我们研究工匠精神的落脚点。准确理解工匠精神的内涵是研究工作的逻辑起点,工匠精神的当代价值是研究工作的本真目的,工匠制度的构建是工匠精神培育的重点。一、工匠精神的内涵古代“工匠”俗称手艺人,指熟练掌握一门技艺并赖以谋生的人,如:瓦匠、木匠、钟表匠等,游刃有余的庖丁、技艺精湛的鲁班就是中国古代工匠杰出的代表。
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发生了第一次工业革命,社会化大生产形式出现,工匠的内涵也发生可变化,指在生产、服务一线具体操作或依靠自身技能提供服务的人。 “工匠精神”属于精神范畴,是从业人员的价值取向和行为追求,是一定人生观影响下的职业思维、职业态度和职业操守。具体而言,工匠精神至少应该包括如下几个方面:(一)尊师重道 — —工匠精神的起源古代技艺的传授主要有家庭式传授和师徒式传授。学徒制期间,师傅和徒弟同住、同吃、同劳动,师傅不仅教会徒弟谋生的技艺,而且通过言传身教,传授给徒弟一定的职业态度和职业操守,教工匠精神的当代价值及培育路径研究李 进(南通航运职业技术学院,江苏 南通 226010)摘 要: 工匠精神的内涵是研究工匠精神的逻辑起点,工匠精神的当代价值是研究工匠精神的本真目的,工匠精神的培育路径是研究工匠精神的落脚点。在厘清工匠精神的内涵,分析工匠精神当代价值的基础上,提出了从完善市场管理制度、培育高品质消费市场、建立技术技能人员薪酬体系、发挥职业院校教育职能等方面建立工匠制度,以完善的工匠制度培育工匠精神。关键词: 工匠精神;工匠制度;培养路径中图分类号:G71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9290(2016)0027-0027-04收稿日期:2016-07-05基金项目:江苏省2015年高等教育教改研究立项课题“基于利益相关者理论对校企合作协同育人机制研究” (项目编号:2015JSJG385),主持人:李进、徐凤;江苏省2015年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基础项目“现代学徒制背景下高职学生学习效能感研究” (项目编号:2015SJD651),主持人:李进;江苏省高校“青蓝工程”项目资助作者简介: 李进(1977—),男,江苏海安人,南通航运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宪法与行政法、职业教育。— — — 27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