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政府工作报告指出,推进政府依法履职和治理创新,保持社会大局稳定,其中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提及“推进社会信用体系建设”。信用数据是征信体系赖以生存的基础,随着数据成为第五大生产要素,相关领域立法不断完善,我国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进程加速。然而,在金融领域,由于信用信息不对称,中小微企业的授信数据相对匮乏,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始终存在。
今年两会,信用信息基础设施的完善成为多位代表关注热点话题之一,多项提案呼吁数据共享,推进信用数据融合,建设覆盖全国的征信体系。
就个人征信市场而言,全国人大代表、重庆市南岸区委书记许洪斌表示,目前我国个人征信行业存在市场化机构发展不足的问题。据悉,市场化征信机构目前仅有百行征信、朴道征信两家机构,分别位于深圳和北京。截至2022年末,百行征信、朴道征信分别覆盖4.96亿人、1.57亿人,提供服务38.59亿次、10.13亿次。据权威机构(中金公司)预测,我国2030年个人征信行业潜在市场空间有望达到330亿元以上。
他认为,总体上看,我国个人征信行业存在市场化机构发展不足和征信相关法律制度不健全两方面问题。目前,我国市场化个人征信机构仅有2家,而企业征信机构超过100家,这与我国庞大的人口规模和经济规模不相称,难以满足个人征信行业发展的需求。个人征信机构数量少,无法满足众多银行的征信和金融数据分析服务等需求,也影响到银行机构普惠金融和三农金融业务的服务能力和服务质量,一定程度上制约普惠金融发展水平,导致中低收入群体和三农群体无法获得高效、优质的普惠金融服务。其次,征信相关法律制度不健全。目前,我国的征信业主要法律法规主要是《征信业管理条例》《征信机构管理办法》《征信业务管理办法》,缺乏对个人征信机构在公司治理、内部控制、风险管理等方面的具体管理规定。
他建议,应该支持市场化个人征信公司发展;此外还要完善制度体系。建议由中国人民银行牵头,根据实践发展需要,进一步建立健全个人征信机构管理制度,推动个人征信机构落实管理责任,完善公司治理和风险管理等制度,提升精细化管理水平,促进个人征信机构稳健经营和健康发展,切实保护使用者和其他利益相关者的合法权益;提升监管效能也非常重要。建议由中国人民银行牵头,适度放宽企业进入个人征信行业的限制,推动形成个人征信行业有序竞争的发展格局,同时按照深化“放管服”改革的要求,把更多行政资源从事前审批转到加强事中事后监管上来,创新监管方式,规范监管行为,促进个人征信机构激发活力,提高市场竞争力。
此外,据了解,在法律法规等机制保障的同时,金融科技正在成为信用信息数据在安全可信基础上流通、共享的一大手段。业界观点认为,金融科技可以助力数据安全可信流通。
(资讯)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