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到底有多大程度符合我们所说的近代商业社会呢?如果按照提问者所提出的范畴,应该很小。
首先说资本主义萌芽,这是明粉们最大的骄傲,可是近些年对于资本主义萌芽的争议越来越大,其中的代表就是黄仁宇,黄的理论是中国没有资本主义萌芽的社会历史条件,并且对明清小说里提到的社会民情也持怀疑态度,如果单纯的雇佣经济就是资本主义萌芽,那么中国的资本主义萌芽在陈胜那年就有(陈涉少时,尝与人佣耕)。我不是历史科班出身,也不赞同要用几个历史概念(比如资本主义国家,社会主义国家,奴隶制之类)来概括历史。我赞同一点,明朝有资本主义萌芽,不过那仅仅是萌芽,产业范围小,除农业之外仅仅存在在于工商业,地域范围小,也仅仅是工商业较发达的地区。而中国当时还是一个以农业为主的国家,不能拿山西,松江府等地来概括全国。
第二,思想,明朝时期的近代思想应该是有一定发展的,但是应该没有想象中的那么大,为什么在我们的印象中存在感那么强,很大原因是因为“明清之际的进步思潮”是高考的重要考点,而无论是李贽,还是黄宗羲,他们的思想都是被当局所不认可的。明朝是一个思想不自由,言论不自由的时代,况且受国民素质问题影响,当时的进步思想受众也很有限,顶多是石头抛向池塘中闪过的几圈涟漪,统治者一打压,自然就小了很多。比如张居正杀何心隐,万历政府逮捕李贽等等。其实,这样的思想,前朝也都还是有的,比如宋代,王小波起义,侬智高造反,把他们的口号研究研究那就是北宋年间的“三民主义”啊!至于男女平等,反对君主专制,虽然是明朝有的,但是看日后的历史,就能明白这种思想的影响力到底如何了。
西方的第一次工业革命,机械生产代替手工劳作,这是生产技术的提高,而中国只是把原来每家每户的一张织机合并成几十张纸机,而技术呢?并没有得到真正的提高,不重视技术的原因是多种多样的,单纯的认为是中国的科举制度束缚了人的思想肯定不对,因为山西地区已经不把科举考试当做生存的唯一道路了,为什么不把精力放在科技研究上呢,原因还得从商业自身找原因,中国的劳动力丰富且廉价,技术提升的成本一定大于劳动力的成本,那么固守现在状况是最好的,政府也看到了这一点,技术提高,劳动人口大量失业,人口失业导致的结果就是社会动荡,所以中国没有进行工业革命绝对是有原因的。我们连西方的第一次工业革命的水平都没有达到,又怎么能做到资本集中,形成垄断性企业呢?要知道,中国古代重农抑商最直接的原因就是官僚讨厌商人不劳而获,生活富比王侯。
再说政治方面,提问者说君主专制的松动,我不能说完全没有,但是至少在制度上很难提现,明朝时期廷议制度,应该算是古代社会的民主制度了,可是这并不代表皇权的削弱,相比于宋朝,皇权明显是加强了,制约皇权的因素变成了群臣的良知,而很多有良知的大臣又不识大体,比如海瑞,当这些以道德为标杆,以良知为准绳的人出现后,往往忽略了主要矛盾到底在哪里。在他们眼里,很容易把一点小事上纲上线,皇帝对他们又爱又恨,有底线的皇帝――比如万历对他们采取非暴力不合作态度,没底线的皇帝――比如嘉靖,那就是干,一个大礼议把明朝搞得鸡犬不宁,法律可没规定有哪个大臣是皇帝杀不得的,直到最后大明朝的防线袁崇焕(这防线的能力不讨论),只要崇祯皇帝讨厌,该杀也是杀。皇帝的专制,哪里削弱了呢?
明朝和我们今天到底有哪里相似的呢?明朝有工商业市镇,也像今天一样有路边摊,不过这些宋朝也不是没有,综上所述,我客观的评价一句吧,明朝的商业经济,以及商业经济带来的思想相对于前朝还是可以秀一波的,不过影响一般。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