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社会 > 人类社会的本质是什么?

人类社会的本质是什么?

人类社会的本质是什么?材料3每一种真正的历史都是当代时。既然一件事实只有当它被人想起时才是一件历史的事实,……问什么是历史的事实和什么是非历史的事实这个问题就是毫无意义的了。

材料3

每一种真正的历史都是当代时。既然一件事实只有当它被人想起时才是一件历史的事实,……问什么是历史的事实和什么是非历史的事实这个问题就是毫无意义的了。一件非历史的事实将是一件没有被思想过的事实,因而是不存在的,而谁也没遇见过一件不存在的事实。

——摘自克罗齐:《历史学的理论和实践》

请回答:

(1)材料1和材料2所表现的基本思想倾向的不同点和共同点。

(2)材料3与材料1、材料2的主要分歧是什么?

(3)材料2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的什么思想?

【练习题答案要点】

(一)辨析题

1.这是唯心史观。

历史是人的有意识有目的的活动,思想在人的历史的发展中起到重要的作用。研究思想史对于认识人类历史及其发展有重要意义。但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历史归根到底是物质资料生产发展的历史,是人民群众实践活动的历史,在阶级社会中是阶级斗争的历史。把一切历史都归结为思想史是唯心主义历史观。

2.社会历史规律是社会发展过程中各要素之间本质的必然的联系,它具有客观性、普遍性、重复性的特点。规律的重复性是指同类历史事件中共同的本质一再发挥作用。历史事件是历史必然性和偶然性共同作用的结果,它总是个别的、具体的、不可重复的。社会历史规律的重复性正是通过一个个不可重复的历史事件体现出来的,但不能由此得出历史事件可以重复出现的结论。

3.在任何一个社会,社会的基本关系都是物质利益关系,即经济关系。正是这种基本关系构成了社会的经济基础,决定着社会的其它关系,这是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在信息时代,网络关系和信息关系起到重要的作用,但我们不能把网络关系和信息关系看作是社会的基本关系。网络关系和信息关系推动了社会经济关系的发展,但不能取代社会的经济关系。信息时代仍然是社会的经济关系决定其它关系并由此决定社会的发展。

4.社会规律是客观的,表现为社会基本矛盾的运动,不依人的意志为转移。但社会规律的客观性与人自己的活动并不矛盾,因为社会基本矛盾运动要通过人的活动表现出来,亲并通过人自己的活动而得到实现。社会生活本质上是实践的,社会运动就是人自己的活动过程。所以,社会规律客观性与人的活动是统一的,社会规律实质上是人自己活动的规律。

5.这是马克思关于社会本质的科学论断。这是因为:

(1)实践是人类社会的发源地,实践创造了人和自然的关系以及人与人的全部社会关系。

(2)实践构成了人类物质生活、政治生活和精神生活的本质内容,人类全部生活都是建立在实践的基础之上的。

(3)实践是杜会发展的动力,没有实践活动,人类社会就不能存在和发展。

(4)社会规律存在于人的实践活动之中,它是“社会行动的规律”,即实践的规律。

(5)这一科学命题指明并论述了“物质实践决定观念”,说明了人类社会和自然界的本质区别,实践是人和人类社会的存在和运动方式,深刻揭露了旧历史观的根本错误,并以此为基础创立了科学的历史观,即唯物史观。

6.这是恩格斯关于社会意识相对独立性原理的正确论断。

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从同一时代的不同国家来看,经济发展水平较高的国家,其社会意识不一定属于时代前列;经济发展水平较为落后的国家,其社会意识不一定滞后,有的还超过经济发展水平较高的国家。如18世纪末的法国之于英国,18世纪末至19世纪中叶的德国之于英、法两国,前者的经济发展水平均不及后者,但在思想领域内的发展却是领先的。

7.这个说法是错误的。社会意识都是社会存在的反映,但只有反映了社会存在中的经济基础的社会意识,才属于思想上层建筑。反映经济基础的政治法律思想、道德、哲学、艺术、宗教等属于思想上层建筑,不反映经济基础的自然科学、逻辑学等不属于思想上层建筑。

8.这一命题错误。唯物史观与唯心史观的根本对立不在于是否承认社会历史的规律性,有些唯心主义哲学家并不否认社会历史的规律性。例如,黑格尔就承认社会历史是一个有规律的过程,不过他把规律记成是绝对精神所固有的。唯物史观与唯心史观的根本对立表现在对历史观基本问题的不同回答上。唯物史观认为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唯心史观则认为相反。唯物史观与唯心史观的其他对立和分歧都是由这一根本对立派生和发展而来的。

9.这种说法正确。社会意识的内容来源于社会存在,社会意识是在实践的基础上对社会存在的反映。正确的社会意识是对社会存在的正确反映,错误的社会意识是对社会存在的歪曲的、虚幻的反映;作为社会存在的反映,社会意识必然随着社会存在的发展变化而发展变化。

(二)论述题

1.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巨大的反作用。社会意识的反作用具有两重性:先进的、革命的思想意识对社会发展起积极的促进作用;落后的、腐朽的思想意识对社会发展起阻滞、延缓的作用。

我国正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既存在先进的社会意识,也存在着落后的思想意识。因此,我们必须宣传和弘扬先进的社会意识,营造良好的文化环境,提高社会文明程度,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才能加速我国现代化建设的进程。同时要批判落后的、腐朽的思想意识。

面对世界范围各种思想文化相互激荡,面对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高度重视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的反作用,高度重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重要性和迫切性,必须从社会主义事业兴旺发达和民族振兴的高度,来对待和处理这个问题。社会主义现代化应该有繁荣的经济,也应该有繁荣的文化,只有两个文明都搞好,者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2.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原理的内容是: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的产生、性质和变化发展,有什么样的社会存在就有什么样的社会意识;社会意识是对社会存在的反映,对社会存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先进、科学的社会意识正确地反映了客观世界特别是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对社会发展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而反动、腐朽的社会意识歪曲地反映了客观世界,对社会发展起消极或阻碍的作用。

迷信思想是以崇拜神灵、信神信鬼为特征的有神论。对自然现象的无知和恐惧,以及阶级压迫给劳动人民带来苦难而人们又不能科学地解释这些社会现象,是导致迷信思想产生的根源。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生产力的极大提高,物质财富的极大丰富,彻底消灭贫穷和愚昧,不定期需要一个长久的奋斗过程;由于形成迷信的历史传统、现实土壤和外部条件依然存在,因而迷信思想和迷信活动还会长期存在下去,甚至会在一定的条件下盛行。

马克思主义的无神论,是无神论发展的科学形态,是彻底的战斗的唯物主义,是抵制和反对各种神秘主义和迷信的锐利思想武器。无神论否认超自然的神灵和来世生活的存在,反对宗教神学和迷信思想。加强包括无神论在内的唯物主义的宣传和教育,科学地认识和肃清迷信思想的影响,对于加强精神文明建设,提高民族素质,促进社会的全面进步,具有重要意义。

3.自私是一种只顾自己的利益、不顾别人和集体利益的观念,它属于社会意识的范畴。“人都是自私的”,违背了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这一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也不符合客观实际。具体地说:

(1)自私这种观念不是从来就有的,而是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才有的。从根本上说,它是私有制经济的产物。“人都是自私的”实际上否认了一定的社会意识只有在一定的社会存在的基础上才能产生的事实,因而是错误的。

(2)自私这种观念也不会永远存在下去,它必将随着私有制的消灭而最终消灭。社会意识是第二性的,它的产生和消灭归根到底由社会存在决定。“人都是自私的”把自私看成人的永恒不变的本性,认为社会意识不会随着社会存在的变化而变化,因而是错误的。

(3)在阶级社会中,私有观念也不是一切阶级统一的意识形态。无产阶级由自身所处的社会地位决定了它是大公无私和革命的阶级,无产阶级思想的产生进一步说明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的原理。

从本质上看,“人都是自私的”观点,是把剥削阶级的意识形态看做是一切阶级和个人的共同的意识形态,因而是错误的。

4.(1)材料1、2中所表现的共同思想倾向是:都认为人类历史有规律,这种规律是可以为人们和历史学家认识的。人类历史是不断进步和前进的历史,历史学作为一门科学是可能的。二者的不同点在于:孔德是一位实证主义者,也是一位带有严重的形而上学倾向的思想家,他看到了历史发展有其规律,人类进步是可能的,但他把这种进步过程看做是严格按照固有的顺序进行的,而看不到人作为历史主体所应有的能动性和创造性。在马克思看来,人们不仅可以认识历史发展的规律,而且可以在这个基础上发挥能动作用,社会形态及其更替是统一性和多样性的辩证统一。

(2)材料3的基本思想倾向是,通过否定历史事实的客观性而否定历史有其客观的规律。所以,克罗齐认为,历史学作为一门科学是不可能的。在他看来,历史都是当代人按照当代人的兴趣和目的编纂的历史,是一种主观的东西。这是材料3与材料1、2的主要分歧所在。

(3)马克思的这一著名论断,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对于历史发展的唯物的观点。一方面,马克思认为,历史规律是客观的,历史发展的过程中有其固有的秩序和节奏,人们即使认识到这些规律,也不能改变它,不能逾越和取消社会发展的固有的阶段;另一方面,人在历史规律面前又不是无能为力的,人们不能创造或人为消灭规律,但可以改变规律起作用的条件和范围,从而利用规律为自己的目的服务。这表现了马克思对于历史规律的客观性与人的自觉活动能动性的唯物辩证的理解。

上一篇: 高中政治干货丨24个答题模板,考试轻松加分!
下一篇: 【党史学习教育】社会主义改造是如何完成的

为您推荐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