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述播报
编辑
在进行自我评价时,我们是根据社会比较来评价自己的,当把自己和比自己差的人做比较时就是下行社会比较。
下行社会比较可能是正向的也可能是负向的,这取决于所对照的群体。这取决于那个人是陌生人、组内成员,还是亲密的朋友或,亲戚。
当你同陌生人相比较,发现他不如你的时候会产生正向的效应并会提升你的自尊。比如,你注意到在人行道上与你擦肩而过的某个人比你胖得多,这种比较会让你对自己感觉好些。作为对比效应,组内成员不如你的话也是正向的,如果你的艺术能力超过群体中的其他成员,你会感觉良好——你是小池子里的大青蛙。另一方面,与你非常亲近的一个人在某方面被认为不行,这会是一种降低自尊的消极事件,这个例子中的下行社会比较的意思是你与低下(不好的)联系到一块———同化效应。如果你最好的朋友(或你的兄弟姊妹或配偶)情绪波动,也许会反映到你身上。
下行社会比较的心理调节播报
编辑
当人们遭遇失败等消极的生活事件时,则更倾向于进行下行比较,通过降低自我评价的参照点,来维持自己的主观幸福感和积极的自我评价。因此,下行比较是应对压力事件、维护心理健康的一种应对机制,具有很好的适应功能。老百姓常说的“比上不足、比下有余”就是这样的原理。 [1]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