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哲学研究·全球化时代中国社会科学的本土化— — — 从地方性知识的视角欧阳芸 朱红文 廖正涛(北京师范大学 哲学社会科学学院 ,北京 100875)[摘要] 在全球化的浪潮中 ,统一性吞噬着越来越大的世界版图 ,特殊性因之弥足珍贵。社会科学在某种意义上作为一种地方性知识 , “ 本土化”日益成为其在广大非西方国家的鲜明色调。而中国社会科学的本土化已经发轫、 发展 ,必定还将进一步深入下去 ,很多不能回避的复杂问题还等待着我们面对和解决。[关键词] 社会科学 ;本土化 ;地方性知识[中图分类号]B80 〔 文献标识码〕 A 〔 文章编号〕 1005 - 3492(2005)02 - 0057 - 03 一、 全球化和本土化的 “ 搓揉”①哥伦布发现新大陆被视为全球化运动的起点。自此 ,满载西方文明成果的航船开始将资本主义销往全球。资本主义的经济模式以排山倒海之势在世界各地蓬勃发展 ,资本主义文化势不可挡奔向五湖四海。当前 ,以现代性为本质内容的全球化俨然已成为浩浩荡荡的世界潮流。人们在享受全球统一所带来便利的同时 ,也遭遇到文化多样性的破坏、 强势意识形态的全球化和非西方民族的失落等等状况。
精神文化领域反抗全球化的意识已经苏醒 ,在社会科学研究中本土化也已形成一个独立的研究对象。在全球化的时代洪流中呼吁本土化究竟是开历史的倒车还是狂热下的独自清醒 ?人类文明包括两大部分 :物质和精神。精神方面 ,我们可以划分三个领域 :自然科学、 社会科学、 人文科学。自然科学是其中历史最悠久影响最广泛的一支 ,它所确立的客观性和可重复性原则长久以来被视为科学的本质精神。以此为准绳 ,社会科学和人文科学的提法甚至在一定程度遭到质疑。即使承认二者合理性 ,自然科学确立的标准仍是它们顶礼膜拜的对象。正是在这个意义上 ,Luckmann 指出 : “ 哥白尼、 伽利略和牛顿虽不是社会科学巨匠 ,但却是现代社会科学的方法论的大师。 ”②当今社会 ,高度发达的技术水平昭示着自然科学的无穷魅力 ,科学霸权主义甚嚣尘上。而借助全球化的东风 ,自然科学秉持的统一、 客观、 确定、 真理等特质与现代性紧密结合 ,日渐成为现代学术的统一标准。人文科学、 社会科学(尤其社会科学)竞相追赶这一时代潮流 ,纷纷把全球化设定为奋斗目标。在人类的精神文明领域全球化已然形成不可逆转的趋势。资本主义在全世界的扩张加速了非西方国家生产力的解放和经济的发展 ,也对这些国家的文明发展产生了强烈冲击。
面对本土传统文化的失落以及冲击与反冲击所形成的错综复杂的问题 ,以知识分子为首要代表的人们开始自觉反思全球化 ,在一定程度上为本土化提供了心理基础。在实际移植西方社会科学的活动中 ,出现了诸多不能契合现实的情况。例如 ,许多研究课题在国外已有定论 ,再次被移植只是进行重复的经验验证 ;研究方法上照搬西方模式 ,针对本国研究对象往往 “ 牛头不对马嘴” 。针对隔膜和阻碍的情形 ,杨国枢教授提出了 “ 本土契合性”概念 ,即方法和对象之间是否能够妥当、 熨帖。移植后的社会科学缺乏本土契合性是吁求社会科学本土化的直接动因。非西方国家追求本土化的文化心态也是一种知识态度 ,它作为一种内在的推动力量 ,对于这些国家的思想独立、 学术弘扬乃至民族自主显然具有积极意义。 “ 这种在学术上求独立 ,以摆脱对西方特别是美国的依赖 ,毋宁是值得鼓励的世界性知识的自觉。 ”而正因为 “ 西方的学术优势与西方的政治优势不是毫无干连的 ,而一个国家或社会在学术上求独立或扫除学术殖民的阴影毋宁是政治上独立的精神支柱。 ”③无论在文化的意义上 ,还是在社会、 政治的意义上 ,本土化显然已成为一股不可忽视的力量。在现代性与后现代性的缠绕中 ,全球化的统一性与本土化的特殊性交错共生。
二者之间的对立和统一形成一股独特的张力 ,制衡着社会科学的发展方向和时代特征 ,成为型塑当今社会科学整体面貌的重要因素。二、 地方性知识 :一种新的解读视角上个世纪 60 年代 ,人类学的田野工作和民族志因阐释能力和道德基础遭受质疑致使人类学面临空前危机。人们普遍认为文化是一种意识形态 ,即使精通其语言也不一定真正了解其文化内涵。因为文化不仅以语言为载体 ,还体现在民族的神话、 宗教、 艺术、 礼仪之中。正是在这种思想背景中 ,当代美国人类学家克利福德· 吉尔兹提出了 “ 地方性知识”这一概念 ,在社会科学领域产生了广泛影响。所谓地方性知识是一种区别于惯常所谓普遍知识的新的知识形态 ,它主要是从知识产生形成的情境、 知识适用的范围两个向度界定知识的本质。 “ 所谓的地方性知识 ,不是指任何特定的、 具有地方特征的知识 ,而是一种新型的知识观念。而且地方性或者说局域性也不仅是在特定的地域意义上说的 ,它还涉及到在知识的生成与辩护中所形成的特定的情境 ,包括由特定的历史条件所形成的文化与亚文化群体的价值观 ,由特定的利益关系所决定的立场、 视域等。 ”它要求 “ 我们对知识的考察与其关注普遍的准则 ,不如着眼于如何形成知识的具体的情境条件。
”④地方性知识产生于后现代主义的思想意识中 ,与后现代反对理性主义、 普遍主义和本质主义的特征一脉相承 ,与现代性表征的全球化针锋相对。批判性是地方性知识的首要特征。它把矛头直指知识的统一性、 客观性和真理的绝对性。它认为任何知识都是在特2005 年 第 2 期 总第 143 期兰 州 学 刊Lan zhou xue kanNo. 2 2005General. No. 143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