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学基本概念的再定义(133)
十三、经济周期(6)
还有一种社会形态与相对稳定、封闭的农耕社会有着显著的差异。这种社会形态主要通过商业贸易实现扩张,以暴力方式作为其辅助手段,我们将这种社会称为“商业社会”。商业社会主要利用了资本要素,而不是农耕社会所重视的那些要素。商业社会建立在商品交换的基础上,它体现了资本要素灵活的特征,资本的流动有利于财富的快速积累。如果商业贸易能够建立相对垄断的流通渠道,它就能减少外部的冲击,使贸易利润得以保证。如果贸易线路被意外地阻隔,或出现新的具有竞争力的贸易线路,与此相关的商业社会受到的打击将远远超过农耕社会,它过去所享有的经济繁荣就会一去不复返。除了上述典型的社会形态以外,还有许多比较综合的社会形态,在这里就不一一赘述了。
社会的变迁实际上就是与国家兴衰相关的更宏大的经济周期,经济在其中起到非常大的作用。在不同的历史时期,经济发展的模式和偏好对社会发展产生了不同的影响,因为经济是所有社会活动的基础,失去了经济的支撑一切社会活动将成为无源之水。除此之外,我们还需要关注更短的经济周期。在社会环境变化不太剧烈的情况下,较短的经济周期所体现的特征主要与生产要素的使用状况密切相关,而这些变化更多地来自于在相对微观的生产领域,而不是宏观的社会领域。
我们暂时把眼光聚焦在一个经济体的内部,观察它在较短时间内的表现。当经济开始步入上升阶段时,所有的生产要素都是充足的,并能够被充分地开发和利用,这时它们的效用也是递增的。随着经济的发展,某些生产要素开始变得匮乏,它们的效用开始下降,只有个别的生产要素的效用尚能维持上升的状态,于是经济增长就会对其产生某种依赖性。当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如果推动经济增长的核心生产要素难以持续增长,其效用出现递减,经济就有可能进入了一个平稳期或衰退期。除非在生产要素中能够发现新的资源或效用,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否则生产要素就制约了经济的增长。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