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社会 > 心理学16个效应——你知道几个?

心理学16个效应——你知道几个?

心理学16个效应——你知道几个?1、木桶效应一只木桶,里面可以装多少水,取决于最短的那根木板。这就是著名的木桶效应。2、羊群效应一个羊群(集体)是一个很散乱的组织,平时大家在一起盲目地左冲右撞。

1、木桶效应

一只木桶,里面可以装多少水,取决于最短的那根木板。这就是著名的"木桶效应"。

社会效应的例子_社会效应最大化_社会比较效应

2、羊群效应

一个羊群(集体)是一个很散乱的组织,平时大家在一起盲目地左冲右撞。如果一头羊发现了一片肥沃的绿草地,并在那里吃到了新鲜的青草,后来的羊群就会一哄而上,争抢那里的青草,全然不顾旁边虎视眈眈的狼,或者看不到其它还有更好的青草。

社会效应最大化_社会比较效应_社会效应的例子

羊群效应告诉我们:对他人的信息不可全信也不可不信,凡事要有自己的判断,出奇能制胜,但跟随者也有后发优势,常法无定法!

3、鲶鱼效应

挪威人把鲶鱼装入鱼槽,由于环境陌生,就会四处游动,而沙丁鱼发现这一异已分子后,也会紧张起来,加速游动,如此一来,沙丁鱼便活着回到港口。这就是所谓的“鲶鱼效应”。

社会比较效应_社会效应最大化_社会效应的例子

4、晕轮效应(光环效应)

一个人如果被标明是好的,他就会被一种积极肯定的光环笼罩,并被赋予一切都好的品质;如果一个人被标明是坏的,他就被一种消极否定的光环所笼罩,并被认为具有各种坏品质。

社会效应最大化_社会效应的例子_社会比较效应

5、首因效应(第一印象效应)

让两个学生都做对30道题中的一半,但是让学生A做对的题目尽量出现在前15题,而让学生B做对的题目尽量出现在后15道题,然后让一些被试对两个学生进行评价:两相比较,谁更聪明一些?结果发现,多数被试都认为学生A更聪明。这就是第一印象效应。

人与人第一次交往中给人留下的印象,在对方的头脑中形成并占据着主导地位,这种效应即为第一印象效应。

社会比较效应_社会效应的例子_社会效应最大化

例如:“情人眼里出西施”“爱屋及乌”

6、近因效应

在多种刺激一次出现的时候,印象的形成主要取决于后来出现的刺激。

社会比较效应_社会效应最大化_社会效应的例子

例如:“士别三人,当刮目相看”

7、自验预言(皮格马利翁效应、罗森塔尔效应、教师期望效应)

暗示在本质上,是人的情感和观念,会不同程度地受到别人下意识的影响。

社会效应最大化_社会效应的例子_社会比较效应

8、马太效应(Matthew Effect)

来源于圣经《马太新约》,是指好的愈好,坏的愈坏,多的愈多,少的愈少的一种现象。

社会效应最大化_社会效应的例子_社会比较效应

9、仰巴脚效应(出丑效应、犯错误效应)

人们更倾向于喜欢精明又有小缺点的人,心理学上称此现象为“仰巴脚效应”。心理学上对这种现象有两种解释:一种解释认为,完美的人通常给人一种不真实的,不可亲近的,冷漠的和“非人类”的感觉。人们对于这样的形象不会真正的接纳和喜欢,而会保持距离的敬而远之或敬而仰之。偶尔的失误则有可能打破这种刻板印象,让能力出众者更有“人味儿”,也更“接地气”。

另一种解释则从人的自我价值保护角度出发,认为通常情况下,人们喜欢有才能的人,才能与被喜欢程度是成正比例关系的。但是,什么事情都有一个限度,如果一个人的能力过强,过于突出自己,强到足以使对方感到卑微、无能和价值受损,事情就会向相反的方向发展。

社会比较效应_社会效应最大化_社会效应的例子

朱碧石

10、社会刻板印象(刻板印象)

社会刻板印象,也称定型化效应、定型作用(参见 “定型化效应” )。对各类人持有的一套固定的看法,并以此作为判断评价其人格的依据,称为社会刻板印象。在认知他人、形成有关他人印象的过程中,由于各种环境因素,很容易发生这样或那样的认知偏差。如果这种偏差发生在对一类人或一群人的认知中,就会产生社会刻板印象。

社会效应最大化_社会比较效应_社会效应的例子

11、门槛效应(登门坎效应)

又称得寸进尺效应,是指一个人一旦接受了他人的一个微不足道的要求,为了避免认知上的不协调,或想给他人以前后一致的印象,就有可能接受更大的要求。这种现象,犹如登门坎时要一级台阶一级台阶地登,这样能更容易更顺利地登上高处。

社会效应的例子_社会效应最大化_社会比较效应

12、投射效应

投射效应是指将自己的特点归因到其他人身上的倾向。在认知和对他人形成印象时,以为他人也具备与自己相似的特性的现象,把自己的感情、意志、特性投射到他人身上并强加于人,即推己及人的认知障碍。比如,一个心地善良的人会以为别人都是善良的;一个经常算计别人的人就会觉得别人也在算计他等等。

社会效应最大化_社会比较效应_社会效应的例子

投射使人们倾向于按照自己是什么样的人来知觉他人,而不是按照被观察者的真实情况进行知觉。当观察者与观察对象十分相像时,观察者会很准确,但这并不是因为他们的知觉准确,而是因为此时的被观察者与自己相似。因此,导致了他们的发现是正确的。投射效应是一种严重的认知心理偏差,辩证地、一分为二地去对待别人和对待自己,是克服投射效应的方法。

例如:“以己度人”“将心比心”“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疑邻盗斧”

13、留面子效应

与登门槛效应相反,留面子效应是指人们拒绝了一个较大的要求后,对较小要求接受的可能性增加的现象。为了更好地使人接受要求,提高人的接受可能性的最好办法,就是先提出一个较大的要求,这种方法被称为“留面子技术”。

社会效应的例子_社会比较效应_社会效应最大化

14、巴纳姆效应(星座效应、福勒效应)

巴纳姆效应(Barnum effect)是指人很容易相信一个笼统的一般性的人格描述,并认为它特别适合自己并准确地揭示了自己的人格特点,即使内容空洞。

社会效应的例子_社会效应最大化_社会比较效应

巴纳姆效应解释了为什么有很多人在请教过算命先生后都认为算命先生说得“很准”,因为那些求助算命的人本身就有易受暗示的特点,而事实上算命先生对每个人说的都是差不多的内容,都是一些笼统的、一般性的概括和描述。

15、霍桑效应

“霍桑效应”就是当人们在意识到自己正在被关注或者观察的时候,会刻意去改变一些行为或者是言语表达的效应。

社会比较效应_社会效应最大化_社会效应的例子

霍桑效应告诉我们:从旁人的角度,善意的谎言和夸奖真的可以造就一个人;从自我的角度,你认为自己是什么样的人,你就能成为什么样的人。“霍桑效应”启示我们:人在一生中会产生数不清的意愿和情绪,但最终能实现、能满足的却为数不多。

16、德西效应

德西效应(Westerners effect)认为适度的奖励有利于巩固个体的内在动机,但过多的奖励却有可能降低个体对事情本身的兴趣.降低其内在动机。

社会效应的例子_社会比较效应_社会效应最大化

“德西效应”给教师以极大的启迪——当学生尚没有形成自发内在学习动机时,教师从外界给以激励刺激,以推动学生的学习活动,这种奖励是必要和有效的。但是,如果学习活动本身已经使学生感到很有兴趣,此时再给学生奖励不仅显得多此一举,还有可能适得其反。一味奖励会使学生把奖励看成学习的目的,导致学习目标的转移,而只专注于当前的名次和奖赏物。

上一篇: 加强防控体系建设做好社会治安工作实施方案|加强防控体系建设做好社会治安工作的思考
下一篇: 中办国办印发意见加强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

为您推荐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