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大数据、云计算等信息技术已成为公安机关建立健全立体式治安防控体系的有力抓手,“技防入户”工程等安防技术系统让公安机关在打击犯罪过程中更加主动,科技信息化使公安机关维护社会治安更高效便捷。
组建专门队伍,化被动为主动
“一分钟现场处置、五分钟增援到达、半小时关闭‘城门’、一小时全市联动”,天津市公安机关之所以能形成如此高效的公共安全扁平化指挥体系,得力于大数据和警务云的应用。天津公安机关把数据变成线索,把线索变成指令,快速响应、主动出击,推动了警务决策机制由“业务驱动”向“数据预测”转变。为了更好地由事后被动查证向事前主动预防转变,天津公安机关积极推进信息防控网建设,实行24小时网上巡查管理,及时发现查处网络违法犯罪行为,取得了良好效果。
24小时网上巡查管理让治安民警多了一支“兄弟队伍”。近年来,不少地方公安机关已经组建了类似的网络巡查管理队伍。陕西省宝鸡市公安局组建了专业化图侦图控支队,建成视频图像管理控制系统,可以对所有接入的图像视频进行实时查看、历史回放、文件下载,做到了全时段图像追踪,有效挤压了违法犯罪空间。
各地公安机关组建的网络巡查管理队伍主动出击,提前发现违法犯罪线索,将一些违法犯罪扼杀在萌芽阶段。目前,河南全省244个监控中心已初步建立主动应用机制。按照“看得清、控得住、查得到、调得出”的要求,河南省公安机关全面推广“巡、守、控、追、研”等视频技战法。2014年以来,全省视频监控系统支撑侦破刑事案件33436起,支撑侦破治安案事件49476起,服务民众63448人次。
“大数据+云计算”有效助推公安工作
近日,国务院印发了《促进大数据发展行动纲要》,系统部署大数据发展工作,推动大数据发展和应用,提出在未来5至10年打造精准治理、多方协作的社会治理新模式。在信息化时代,公安机关顺势而为,在大数据等科技手段的应用上总结出了不少经验。
上海市公安机关通过加强内部信息归集整合,存储公安业务信息和社会信息270亿条,日均增加5000万条,逐步建立起了自己的“大数据”。其中,在治安管控方面,选取了“旅馆业单位前台系统”开展大数据应用试点,按照“实名、实情、实数、实时”的要求,督促做好住宿人员信息的登记和上传工作,这些“大数据”有效地服务平安城市建设。
内蒙古自治区包头市公安机关利用大数据和云计算实现对实有人口和实有房屋的有效管理。通过将采集到的流动人口和常住人口信息数据上传至公安云计算中心,经云计算中心生成二维码,当地社区每个楼栋单元都将有自己的“身份证”。民警在开展涉案人员调查时,仅需携带警务通扫描二维码门牌,即可与公安云中心建立链接,及时检索每户居民的信息,实现了“以房管人、以码管人”的目标。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