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社会 > 《幼儿社会教育与活动指导》教学课件—08幼儿社会教育环境创设与资源利用

《幼儿社会教育与活动指导》教学课件—08幼儿社会教育环境创设与资源利用

《幼儿社会教育与活动指导》教学课件—08幼儿社会教育环境创设与资源利用《幼儿社会教育与活动指导》教学课件—08幼儿社会教育环境创设与资源利用.ppt,家长委员会主要任务 《幼儿园工作规程》第五十条 幼儿园应成立家长委员会。

家长委员会主要任务 《幼儿园工作规程》第五十条 幼儿园应成立家长委员会。 家长委员会的主要任务是帮助家长了解幼儿园工作计划和要求协助幼儿园工作;反映家长对幼儿园工作的意见和建议;协助幼儿园组织交流家庭教育的经验。 家长委员会在幼儿园园长指导下工作。 家长委员会主要职责 1.定期听取幼儿园园长对幼儿园的工作计划、工作情况的介绍,学期结束听取幼儿园工作总结汇报。 2.对幼儿园各项工作提出建设性意见。 3.广泛听取家长对幼儿园保教工作、教师师德、幼儿园伙食营养等方面的意见,并及时与园长联系并交换意见。 4.参加或主持幼儿园的大活动,如“六一”庆祝活动,家园同乐活动。 5.为改善幼儿园办园条件出谋划策、提供条件。 6.每学期2~3次会议,讨论学校事宜。 7.每学年对幼儿园工作、教师工作进行家长问卷,汇总幼儿园办学家长满意率,评估教师任教情况,针对不满意因素提出改革建议。 二、家庭资源利用注意的问题 取得家长的理解是前提。 减轻家长的负担是保证。 取得家园合作的成效是关键。 思考:幼儿园开展亲子活动选择什么时间较为合适? 二、社区资源的利用 《幼儿园工作规程》第五十一条 幼儿园应密切同社区的联系与合作、宣传幼儿教育的知识,支持社区开展有益的文化教育活动,争取社区支持和参与幼儿园建设。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明确指出:“充分利用自然环境和社区的教育资源,扩展幼儿生活和学习的空间。” 社区教育的价值 具有较高道德水准与文明程度的社区,容易培养幼儿互相谦让、互相帮助、共同分享的良好行为,以及讲文明、讲礼貌、讲卫生的好习惯。 社区成员之间尤其是邻里之间友好相处、团结互助、宽松和谐的人际氛围能潜移默化地影响幼儿教育,使幼儿体验到友谊,互相帮助,学会与别人合作。 可利用的社区资源 社区中的人力资源 包括家长、各行各业的人及离退休人员等。 社区的环境资源 包括社区中的各种设施、设备等物质资源,如公园、医院、超市、理发店等,还包括反映社区中人与人关系的精神资源等。 社区的文化资源 包括学校、图书馆、博物馆、科技馆等文化设施。 物质环境资源 参观银行、邮局、医院等 逛超市 精神环境资源 友善的邻里往来 和谐的社会氛围 社区环境资源 社区文化资源 案例:周末的好去处 参观 博物馆 参观 图书馆 八 一 精 神 八一起义纪念馆 八一起义纪念碑 八一广场 八一大道 八一公园 八一球队 八一大桥 八一体育馆 社区资源利用注意的问题 1.充分挖掘社区中可利用的资源 2.开展多种形式利用社区资源 “请进来”或“走出去” 3.成立机构全面协调社区中的各种资源 可以成立“社区教育委员会”,负责动员和协调社区内各方面的力量和关系,配合幼儿园开展对幼儿的教育活动。

本章小结 角色扮演活动是提高幼儿交往能力常用的途径之一。除角色表演区之外的其他区域也都渗透了社会教育的因素,教师应结合不同区域的特点,创设相应的环境,帮助幼儿在活动中提高社会性素养。 幼儿园是一个小社会,应为幼儿营造良好的精神环境和创设丰富的物质环境,把环境的创设变成一种幼儿社会教育的资源。幼儿园还应充分挖掘家庭及社区中可利用的资源,调动社会各方力量参与到幼儿教育中来,形成合力,取得最佳的教育效果。 园舍 院徽 院落 树木 大型玩具 草坪 玩沙玩水区 种植园地 树木 了解树木的名称 发现不同树木的特点 班级认领树木 分享果实 大型玩具 各种体能锻炼 轮流、等待、谦让 感受大家一起玩的快乐 帮助他人 案例:不一样的晨间活动 某幼儿园在晨间活动时,教师组织幼儿到大操场上开展体育活动。操场上分了平衡区、跑跳区、大型玩具区、球类区等不同的活动场地,每一活动场地都用标记牌(图画与文字结合)呈现出来,便于幼儿选择。每一个场地都有两名教师进行指导。每个幼儿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自由选择场地进行活动。有些幼儿是一人独自进入,有些是两两结伴而来,一个场地上都有大班、中班、小班各年龄段的幼儿,指导教师要针对不同幼儿的特点进行指导。

玩沙、玩水区 遵守规则 合作游戏 种植园地 学习简单的种植技能 尊重劳动、珍惜劳动果实 合作劳动 分享果实 室内 活动室、门厅、走廊、楼梯、功能室 活动室 遵守行为规则 大家一起玩 门厅、走廊、楼梯 教师可以利用照片、文字等多种方式呈现社会领域中的相关内容 家乡的发展及特点 遵守的基本行为规则 中国的传统节日 …… 功能室 与社会教育相关的精神环境创设 1.教师与幼儿之间的关系 2.幼儿与幼儿之间的关系 3.教师与教师之间的关系 4.教师与家长之间的关系 5.教师与园领导之间的关系 精神环境 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教师与幼儿之间的关系 教师应尊重幼儿,而且应尊重每一个幼儿,给每个幼儿鼓励的眼神,针对幼儿的个体差异进行因材施教 善于倾听,给幼儿表达的机会,善于对幼儿作出积极有效的回应。 幼儿与幼儿之间的关系 教师应引导幼儿学会与同伴交流自己的想法,了解他人的情绪,学会解决矛盾,建立互相关心、互相帮助、分享合作、文明礼貌、轮流等待、友好谦让的伙伴关系。 教师与教师之间的关系 一个班级中的三位老师,一定要让幼儿感受到教师之间互相体谅、互相关心、互相合作的氛围,不能当着全班幼儿的面发生正面冲突。

幼儿园全体教师应建立温馨、和谐的心理氛围。 教师与家长之间的关系 教师与家长应建立友好的合作关系,需要双方相互尊重、相互理解,多从对方的角度考虑。 教师应积极主动与家长沟通,共同探讨教育策略,当家长有需求时给与指导。 教师与园领导之间的关系 教师与领导之间要本着相互尊重、相互理解的原则进行交流。 领导对教师应一视同仁,关心每一位教师的成长。 教师应做好做自己的本职工作,对幼儿园存在的问题提出自己的想法,为领导排忧解难。 第二节 幼儿社会教育资源的利用 关键问题 幼儿社会教育离不开幼儿园、家庭与社区三者之间密切配合、协调一致。那么,如何有效利用家长资源,让家长参与到幼儿社会教育活动中?怎样利用社区资源,让社区更好地为幼儿社会教育服务?这些关键问题在这节进行论述。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明确指出:“家庭是幼儿园重要的合作伙伴。应本着尊重、平等、合作的原则,争取家长的理解、支持和主动参与,并积极支持、帮助家长提高教育能力。” —、家庭资源的利用 家庭物质资源 家庭设备资源和家庭创设的环境等。 如家庭藏书、各类收藏品以及家庭中的物品等 家庭精神资源 包括家长(父辈和祖辈)的职业、家庭教养方式、家庭的氛围和亲子之间的交流等。

家庭中可利用的资源 家庭物质资源的利用 一是需要家长购买的物质材料。 二是需要家长配合幼儿园自制的一些物质材料。 三是家庭为幼儿园提供的废旧材料。 案例:变废为宝 家长购买的物质材料 亲子自制材料 废旧材料收集 思考:哪些材料需要家长的支持? 家庭精神资源的利用 家长参与幼儿园教育教学活动,让家长更好地了解教育教学的方法。(“家长助教”) 家长参与幼儿园的环境布置。 家长参与幼儿园的家教活动,可转变家长的教育观念,提高家长的家庭教育水平。(“家长沙龙”) 家长配合幼儿园开展的各项活动。 家长参与幼儿园的管理工作。(“家长委员会”) 大班社会教案:走进超市 活动目标: 1.认识超市的购物环境,了解超市购物的基本常识。 2.收集开办超市所需的材料,体验与同伴合作的快乐。 3.通过角色扮演体验交往的乐趣,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活动准备: 1.幼儿已具备一定的购物经验。 2.有关超市的录像。 3.共同收集、制作开办超市所需的材料及物品,如货架、收款机、存包架、购物篮、工作服等。 案例:公交车上的秘密要民主选举家委会常委,让有时间、有精力、有能力、有公共责任心且敢言会说的家长,经由民主选举,成为家委会常委。

第八章 幼儿社会教育环境创设与资源利用 本章知识结构图 幼儿园教育资源 社会教育资源 家庭资源 社区资源 环境创设 活动区 学习目标 1.了解角色扮演区的创设对幼儿发展的重要意义,并掌握角色扮演区的环境创设。 2.了解幼儿园其他活动区中隐含的社会教育活动。 3.了解与幼儿社会教育相关的物质环境与精神环境的创设。 4.学会利用与幼儿社会教育相关的家庭和社区资源。 学习重点与难点 学习重点 角色扮演区的环境创设;与幼儿社会教育相关的物质与精神环境的创设;与幼儿社会教育相关的家庭和社区资源。 学习难点 幼儿园其他活动区中隐含的社会教育活动;幼儿园精神环境的创设;学会利用与幼儿社会教育相关的家庭和社区资源。 学习提示 在本章的学习中,一是要结合幼儿园实地观察,分析幼儿园社会教育环境创设与利用的情况;二要能结合当地的实际情况,分析家庭与社区可供利用的幼儿社会教育资源。 第一节与社会教育相关的活动区和环境布置 主要内容 关键问题 角色扮演区具有什么功能?如何来创设角色扮演区?幼儿园其他活动区中有哪些社会教育功能?如何来创设与幼儿社会教育相关的环境?这些问题是本节要讨论的关键问题。 一、角色扮演区的创设与活动(以“娃娃家”为例) 问题情境 娃娃家是小班的“专利”吗? “娃娃家”的创设对幼儿发展的重要意义 1.帮助刚入园幼儿顺利度过“分离焦虑期” 分离焦虑:想家 “娃娃家”:像家 缓解不安情绪 喜欢娃娃家的活动 喜欢上幼儿园 2.提高幼儿的生活技能,学会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生活技能的掌握 给娃娃穿衣服、袜子、鞋子 给娃娃喂饭 帮娃娃洗澡 洗衣服、晒衣服、折衣服、熨衣服 生活习惯的养成 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3.“娃娃家”中的规则要求,利于帮助幼儿形成初步的规则意识。 4. 利于幼儿学会与人交往的技能,提高社会交往能力。 相互协作、配合 在扮演“爸爸”“妈妈”的角色中学习“换位思考” 当活动中有冲突时,学会如何解决冲突 作为交际工具的语言得到了发展 “娃娃家”区角的环境创设 1.场地的安排 地垫的提供 玩具柜隔断 面积稍大 光线柔和 安全、安静 思考:小班幼儿更愿意去“娃娃家”玩而不愿去阅读区,怎么办? “娃娃家”区域划分 卧室 书房 客厅 餐厅 厨房 卫生间 2.玩具、材料的投放 卧室 小床、被子、被单、床头柜、电话等 书房 书桌、图画书、台灯等 客厅 沙发、茶几、饮水机、茶杯、电视机等 餐厅 餐桌、椅子、奶瓶、电冰箱等 厨房 炊具(如煤气灶、锅、铲、勺等) 餐具(碗、盘子、小勺、杯子等) 各种食物(蔬菜、水果、面条、米饭等) 微波炉 卫生间 洗手池、热水器、坐便器、毛巾、梳子、衣服、洗衣机、衣架、绳子等 选择材料的原则 安全性和卫生性 色彩鲜艳、操作简单有趣 层次性 数量充足 3.规则的制定 人数的要求 材料的收拾 材料的使用 角色的分配 环境的暗示 图画标记的使用 二、其他活动区中的社会教育活动 建构区 表演区 美工区 体育区 科学区 语言区 思考:请你对以上区域活动中的社会性教育价值进行分析。 三、与社会教育相关的环境布置 物质环境 精神环境 与社会教育相关的物质环境的创设 室外 室内 室外 园舍、院落、操场

上一篇: 秦旭芳:幼儿教师观察与记录的选择策略
下一篇: 赚钱,做到这2点,普通人也可以逆袭翻身

为您推荐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