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图片,订购本刊
本刊不以任何形式收取版面费
投稿网址:
1986年创刊,中国社会科学院主管,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主办。本刊是一级专业学术期刊,自创刊以来,经历了引鉴西方社会学、促进中国社会学研究的规范化、发布中国社会发展重大问题杰出研究成果、引导中国社会学研究取向的发展过程,逐渐为国内外社会学同仁所重视,为研究中国社会的各界人士所瞩目。随着日益增强的学术导向,本刊愈来愈被视为中国社会学学术研究的专业领军期刊。2012年首批成为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资助刊物。
目 录
马克思主义社会学专栏
MARXIST SOCIOLOGY
胡 洁 周晓虹
为中国式现代化服务:社会学学科建设40年
专题研究
MONOGRAPHIC STUDY
数字社会研究
赵一璋 王明玉
数字社会学:国际视野下的源起、发展与展望
刘河庆 梁玉成
透视算法黑箱:数字平台的算法规制与信息推送异质性
社会理论研究
郑作彧
物—人关系的基本范畴:新唯物主义社会学综论
王小章
结构、情感与道德:道德转型的社会学探索
农业现代化研究
王 星 周重礼
农业产业化过程中的技能重组与小农主体性建构——基于M村制茶产业变迁的过程分析
阮池茵 丁玲
金融化时代农业资本积累方式的转变——基于中国西南高地玛咖产业发展的民族志研究
论文
PAPER
方 珂 张 翔 蒋卓余 练 宏
从“自保式执行”到有效治理——地方自主性实践的制度路径转换
陈兵哲
社会空间的继替与共存——一个郊区村庄城镇化的社会学研究
王元超
中国代际流动的地区差异与形成机制——基于空间分析技术的实证研究
内 容 提 要
为中国式现代化服务:社会学学科建设40年
胡洁周晓虹
提要:从1982年中国大陆最早的一批社会学系复建起,重建中的中国社会学走过了整整40年的学科或专业建设之路。本文根据专业文献、《社会学年鉴》和亲历者的个人传记,辅以40位社会学家的口述史访谈,以改革开放或中国式现代化的进程为背景,追溯了社会学学科建设的两大时期和若干阶段;讨论了被喻为“五脏六腑”的学科建设基本框架,恪守学科建设宗旨的服务于中国式现代化的学术实践,以及围绕专业化和中国化展开的两个基本议题。在此基础上,本文立足于为社会主义现代化服务的目标,从师资队伍建设和人才培养两个方面讨论了社会学学科的建设成就。
关键词:中国式现代化 社会学学科建设 五脏六腑 人才培养
数字社会学:国际视野下的源起、发展与展望
赵一璋王明玉
提要:为探索数字技术的快速发展及其对人类行为和社会运行的深远影响,研究数字技术与社会环境相互建构的作用机制,一个新的社会学分支——数字社会学应运而生并迅速进入蓬勃发展的阶段。本文对数字社会学进行了简要介绍,梳理了数字社会学在劳工经济与生产、数字政治与权力、社会关系与互动、身体与自我、社会不平等以及方法论革新六个方面的研究进展,并在此基础上比较中国与西方数字社会学的研究现状。中国在数字技术领域的飞速发展为社会学提供了难得的机遇,数字社会学在中国极具发展潜力。
关键词:数字社会学 数字社会 数字技术 数字治理
透视算法黑箱:数字平台的算法规制与信息推送异质性
刘河庆梁玉成
提要:本研究借鉴实验和逆向工程方法,通过设置若干虚拟账号与数字平台进行长时间真实互动,以尝试真正进入算法的政治化空间,分析算法规制对用户信息获取异质性的影响。实证结果揭示了数字时代算法规制的高度复杂化、精细化和隐蔽化。从信息主题维度看,算法增加了个体获得多样化主题信息的机会。从信息语义维度看,算法强化了过滤气泡效应,出现信息推送的窄化和固化,不同个体被算法框定在语义向量空间中相对固定的位置,只被推送特定语义维度的信息。
关键词:算法规制 过滤气泡 信息主题异质性 信息语义异质性 数字社会
物—人关系的基本范畴:新唯物主义社会学综论
郑作彧
提要:新唯物主义将物视为研究主题,是当代社会学极有影响力的新兴范式,然而新唯物主义社会学对物的讨论常常过于宽泛而缺乏焦点。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本文尝试对新唯物主义三大理论主轴,即后人类主义、能动实在论、物导向本体论进行讨论与综合,以确立共鸣关系、异化关系、灾难关系以及化用关系这四大物—人关系的基本范畴,明晰各新唯物主义理论的讨论主题与优缺点,并建立新唯物主义社会学的规范基础与批判准则。
关键词:新唯物主义 物—人关系 后人类主义 能动实在论 物导向本体论
结构、情感与道德:道德转型的社会学探索
王小章
提要:道德社会学将考察对象从道德哲学所思辨的抽象道德律转向由道德规范、道德行为以及道德舆论三个基本层面所构成的经验性道德事实。构成道德事实的三个基本层面也是体现出道德情感性的三个层面。随着社会形态从传统的小共同体熟人社会向现代陌生人大社会转变,三个层面的道德情感都相应地发生了变化。因应这种变化,道德形态也须作出相应调整,包括公德与私德相分立,在日常公德中突出“消极义务”,道德形式向普遍化和正式化转变等。总之,道德须从一种习传、不言而喻的“默认一致”形态向一种“反思性”的自觉形态转变。
关键词:道德 情感 结构 道德转型 道德社会学
农业产业化过程中的技能重组与小农主体性建构
——基于M村制茶产业变迁的过程分析
王星周重礼
提要:在农业产业化过程中,“公司+农户”模式将标准化生产机制导入茶叶生产的劳动过程,引发制茶技能重组。在栽培采摘环节,茶农技能因外部赋能升级为被认可的规范技能,茶叶量质和农民收入均得到提高;而在鲜叶收购、茶叶炒制、成品销售等环节,技能控制权则从农民手中转移到下乡资本那里,茶农技能遭遇降级和替代。茶农及其制茶技能的双重标准化在乡村场景中交汇互动,成为影响茶叶产业化效果的实践逻辑。提升农民技能,建构农民主体性,才能让农民真正享受产业发展、农业转型的利好。
关键词:农业产业化 技能重组 小农主体性
金融化时代农业资本积累方式的转变
——基于中国西南高地玛咖产业发展的民族志研究
阮池茵丁玲
提要:全球农业食物体系的金融化议题日益受到关注。已有研究主要聚焦于流通领域的投机积累活动,本文将生产的维度包括进来,从整体性的角度考察农业领域资本积累方式的改变,以求更全面地把握农业金融化的特点及其对农户生产的影响。通过对玛咖产业的考察发现,基于种源垄断的产业链控制既是农业投资者获取垄断利润的有效途径,又是其捕获投机利润的基础。研究表明,农业金融化不仅是资本积累的投机化转向,而且是资本积累垄断性的增强。在垄断的积累结构中,小生产者无法凭借低成本经营赢取市场生存和发展,他们往往还是投机赢利模式下的危机承担者。
关键词:农业金融化 产业链控制 双渠道积累 农业转型 新生物经济
从“自保式执行”到有效治理
——地方自主性实践的制度路径转换
方珂张翔蒋卓余练宏
提要:地方政府的自主性是基层有效治理的关键。已有文献对地方政府发挥自主性的讨论聚焦于非正式制度路径,对正式制度路径的考察相对不足。近年来基层民政部门在“重错保、轻漏保”的监管压力下选择收缩自主性,导致低保治理目标的实现出现不平衡。以A省为例,本研究发现,部分地方民政部门基于正式制度路径发挥自主性,将特殊困难对象纳入低保并形成基于正式规则的自我保护功能,在规避问责风险的同时实现有效治理。
关键词:有效治理 正式制度路径 自主性 低保监管 政府行为
社会空间的继替与共存
——一个郊区村庄城镇化的社会学研究
陆兵哲
提要:在二元经济结构理论的影响下,城乡二元分析范式长期主导着国内的城镇化研究。面对日益深化的城乡融合趋势,本文提出城镇化的社会空间分析框架,将城镇化理解为多重城乡社会表征在情境性空间内的辩证过程。在其中,村庄的“空间继替”构成了城镇化的过程性,多种城乡社会表征的交汇共存缔造出具有多元空间意义的农村变迁图景。社会空间视角强调解释的情境性,有助于弥补线性转型预设、城市中心主义等研究局限,丰富城镇化研究思路。
关键词:城镇化 城乡关系 社会空间 城乡二元结构
中国代际流动的地区差异与形成机制
——基于空间分析技术的实证研究
王元超
提要:空间视角是代际流动研究的重要生长点之一。本文使用CGSS2010—2017年数据,探究了代际流动的地区差异与形成机制。研究发现,我国代际流动水平存在显著的地区差异,呈现“大分散、小集中”的分布态势。决定一个地区代际流动状况的不只是其内部的社会结构特征,还有其外部空间关系,即所处的空间位置和周边的社会资源。周边地区发达的工业化水平、较大的收入离散性以及充足的社会福利资源能够促进本地区的代际流动,呈现 “空间溢出效应”。
关键词:代际社会流动 空间 地位获得 社会不平等 空间差异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