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社会 > 2023 学年毛概论述题(参考《毛概 2021 版》)

2023 学年毛概论述题(参考《毛概 2021 版》)

2023 学年毛概论述题(参考《毛概 2021 版》)一、 如何把握毛泽东思想和活的灵魂?(字数过多时,加粗为关键部分

一、 如何把握毛泽东思想和活的灵魂?(字数过多时,加粗为关键部分,以下同)

基本思路:什么是毛泽东思想+毛泽东思想活的灵魂是什么+阐述灵魂的各个方面+总结践行毛泽东思想在当代的意义

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个重大理论成果,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运用和发展,是被实践证明的关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正确的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是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100字,P27)

毛泽东思想的活的灵魂贯穿于毛泽东思想各个组成部分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它们有三个基本方面,即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60字,P20)

实事求是,就是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坚持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坚持实事求是,就要深入了解事物的本来面貌,把握事物内在必然联系,按照客观规律办事。我们要自觉坚定实事求是的信念,增强实事求是的本领,时时处处把实事求是牢记于心、付诸于行。坚持实事求是,就要清醒认识和正确把握我国基本国情。我们一切路线、方针、政策的制定都应该坚持从我国基本国情出发,牢牢立足基本国情这个最大实际,充分体现这个基本国情的必然要求。坚持实事求是,就要不断推进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我们必须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继续开拓创新,在实践中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267字,P20、21)

群众路线,即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把党的正确主张变为群众的自觉行动。无论在过去、现在和将来,群众路线都是我们党的生命线和根本工作路线,是我们党永葆青春活力和战斗力的重要传家宝。坚持群众路线,就要坚持人民是推动历史发展的根本力量。必须尊重人民首创精神,调动最广大人民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的历史推动作用。坚持群众路线,就要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要以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为最高标准检验党的一切工作的成效。坚持群众路线,就要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要把群众观点,群众路线深深植根于全党同志思想中,真正落实到每个党员行动中。(291字,P21、22)

独立自主,就是坚持独立思考,走自己的路,就是坚定不移地维护民族独立、捍卫国家主权;是我们党从中国实际出发、依靠党和人民力量进行革命、建设、改革的必然结论。不论在过去、现在和将来,我们都要把国家和民族发展放在自己力量的基点上,增强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坚定不移走自己地路。坚持独立自主,就要坚持中国的事情必须由中国人民自己处理。坚持独立自主,始终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恪守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地外交宗旨,坚持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基础上同各国友好相处,在平等互利基础上积极开展同各国地交流合作。(259字,P22、23)

在今天,毛泽东思想依然是中国人民不断奋进的强大精神动力,将长期激励和指导我们前进;我们将继续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奋斗宗旨,秉持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革命精神;在实现第二个百年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程中砥砺前行、不懈奋斗。(120字,P25、26)

二、 如何认识中国革命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道路的必要性及重大意义?

基本思路:革命道路的内容+革命道路的必要性+革命道路的可行性+革命道路的意义

中国革命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根本在于处理好土地革命、武装斗争、农村革命根据地建设三者之间的关系。土地革命是民主革命的基本内容;武装斗争是中国革命的主要形式,是农村根据地和土地革命的强有力保证;农村革命根据地是中国革命的战略阵地,是进行武装斗争和开展土地革命的依托。在党的领导下,实现了土地革命、武装斗争、农村革命根据地建设三者的密切结合和有机统一。(182字,P45、46)

中国革命必须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是由中国所处的时代特点和具体国情决定的。一方面,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社会,无产阶级无法先在城市合法斗争,再组织武装起义,夺取政权。中国革命的主要斗争形式只能是武装斗争,相应的主要组织形式只能是军队。另一方面,农民占全国人口的绝大多数,是无产阶级可靠的同盟军和革命的主力军。这就要求无产阶级及其政党深入农村,组织、发动和武装农民,为最后夺取全国政权奠定基础。(203字,P45)

中国革命之所以能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也是由中国所处的时代特点和具体国情决定的。第一,近代中国社会发展不平衡,存在统治薄弱环节,为党在农村开展革命斗争、建设革命根据地提供了缝隙和可能;第二、近代中国人民革命愿望强烈,加之经历过大革命的犀利,革命的群众基础好;第三、全国革命形势继续向前发展,为在农村建设革命根据地提供了客观条件;第四,正式红军的存在提供了坚强后盾;第五,党的领导为农村革命根据地建设和发展提供了重要的主观条件。(220字,P45)

中国革命道路的理论,反映了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民主革命发展的客观规律,是党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分析、研究和解决中国革命具体问题的光辉典范,对于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具有重要的方法论意义。在该理论的指导下,实现了中国革命由城市向农村的历史性转变和党的工作重心由城市向农村的转变,从而保存和发展了革命力量。经过全国人民的浴血奋战,中国完成了新民主主义革命,并于1949年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198字,P46)

三、 为什么说新民主主义社会是一个过渡性社会

基本思路:新民主主义社会的历史来源+经济方面阐述+政治方面阐述+总结

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是我国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过渡时期。这一时期,我国社会的性质是新民主主义社会。新民主主义社会不是一个独立的社会形态,而是由新民主主义社会向社会主义转变的过渡性社会形态。(108字,P54)

新民主主义社会有五种经济成分,但主要是三种:社会主义经济、个体经济、资本主义经济。新民主主义社会要继续向前发展,就要不断扩大国营经济,同时逐步将资本主义经济和个体经济转变为社会主义经济,是社会主义经济逐步成为我国的经济基础。由此可知,新民主主义社会在经济上是一个过渡社会(135字,P54)

与三种不同性质的经济成分相联系的中国社会阶级结构有三种基本的阶级力量:工人阶级、农民和其他小资产阶级、民族资产阶级。 随着土地改革的基本完成,工人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逐步成为国内的主要矛盾。解决了这一矛盾,才能使中国社会实现向社会主义的转变。这一时期的民族资产阶级仍然是一个具有两面性的阶级,同时工人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也具有两重性。由此可知,社会阶级尚处在变化发展阶段,因此,新民主主义社会在政治上是一个过度社会。(207字,P55)

在新民主主义社会中,社会主义因素不论在经济还是在政治上都已经居于领导地位,但非社会主义因素仍有很大比重。社会主义因素居于领导地位,据欸的那个了社会主义因素取得最终胜利,非社会主义因素将不断收到限制和改造。社会主义因素与资本主义因素的斗争决定着中国社会在一定历史条件的发展方向。为了促进社会生产力的进一步发展,实现国家富强、民族复兴、人民幸福,我国新民主主义社会必须适时地逐步过渡到社会主义社会。所以,新民主主义社会是属于社会主义体系的,是逐步过渡到社会主义社会的过渡性质的社会。(239字,P55、56)

四、 如何认识邓小平理论形成的社会历史条件

基本思路:邓小平理论的形成条件总述+分开阐述+邓小平理论的意义概括

邓小平理论是在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的历史条件下,在总结我国社会主义胜利和挫折的历史经验并借鉴其他社会主义国家兴衰成败历史经验的基础上,在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事件中,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的。(97字,P99)

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是邓小平理论形成的时代背景。20世纪70年代, 求和平谋发展,逐渐成为世界各国人民的普遍愿望。邓小平站在时代的角度,以世界的眼光来观察和思考中国问题,指出了当今世界是开放的世界、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为我们党一心一意搞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行对外开放以借鉴和吸收人类社会创造的一切文明,奠定了科学的基础,也为我们党在复杂变幻的国际局势中冷静沉着,抓住给予,发展自己,提供了明确的指针。(200字,P100)

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教训是邓小平理论形成的历史根据。新中国成立后,我国顺利地恢复了国民经济,走出了一条具有鲜明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改造道路。但这一时期,我们也犯了不少错误,走了不少弯路。苏联模式的弊端以及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经历的曲折和失误,促使中国共产党人和中国人民进行深刻的反思。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以邓小平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领导全党和全国人民,果断地纠正了这些错误,深刻地分析了他出现的原因,同时又坚决地维护和继承了过去在理论上和实践上所取得的一切积极成果。及时的挽救了党,挽救了国家。(248字,P101)

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实践是邓小平理论形成的现实依据。马克思主义理论来自于是实践,在实践中丰富和发展,并且接受实践的检验,从而更好地指导实践。邓小平始终站在时代潮流的前面,热情地支持、鼓励、保护、引导群众的这种创造。领导全党从总结群众成功实践的经验中,也从总结工作的某些失误的教训中,把经验上升为理论,揭示了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规律,从而创立了邓小平理论。(179字,P101、102)

因此,邓小平理论是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继承和发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开篇之作,对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具有长远的指导意义。(81字,P131)

五、 怎样准确把握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核心观点

基本思路:阐明核心观点+阐明集中概括+思想在当代的作用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集中概括为:中国共产党必须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70字,P140)

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发展社会生产力,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必须高度重视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大力 促进先进生产力的发展,是我们党站在时代前列,保持先进性的根本体现和根本要求。人是生产力中最活跃的因素,必须树立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的思想,实施人才战略,加强人才队伍建设,为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提供强大的人才保证。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是先进生产力的集中体现和主要标志。大力推动科技进步和创新,不断用先进科技改造和提高国民经济,努力实现我国生产力发展的跨越。科技的本质是创新,必须加强国家创新体系建设,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加速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促进先进生产力的发展,就要使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的各个方面不断体现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必须敏锐把握我国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趋势,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制定和实施正确的路线方针政策,不断完善社会主义的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不断为生产力的解放和发展打开更广阔的通途,不断促进先进生产力的发展。(441字,P141)

始终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大力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必须牢牢把握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不断丰富人民的精神世界,增强人民的精神力量。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就是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这是进行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目标,也是搞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重要保证。就是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以科学的;理论武装人,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必须弘扬民族精神。面对世界范围各种思维文化的相互激荡,必须把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作为文化建设极为重要的任务,使全体人民始终保持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必须加强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这是发展先进文化的重要内容和中心环节。必须做好思想政治工作。思想政治工作是经济工作和其他一切工作的生命线,是党和社会主义国家的重要政治优势。越是发展经济,越是改革开放,越要重视思想政治工作。(422字,P142、143)

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人民是我们国家的主人,是决定我国前途和命运的根本力量,是历史的真正创造者。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要不断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党来自于人民,植根于人民,服务于人民。党的全部任务和责任,就是为实现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而奋斗,党始终坚持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要努力使工人、农民、知识分子和其他群众共同享受到经济社会发展的成果。在我国社会深刻变革、党和国家事业快速发展的进程中,妥善处理各方面的利益关系,要把一切积极因素充分调动和凝聚起来,至关紧要。党和国家的一切工作和方针政策,都要以是否符合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为最高衡量标准。(287字,P143-145)

在今天,“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依然是中国人民不断奋进的强大精神动力,将长期激励和指导我们前进;鼓舞我们在实现第二个百年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程中砥砺前行、不懈奋斗。(83字)

六、 如何把握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和精神实质?

基本思路:内涵总述+各个方面阐述+科学发展观意义

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立场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这是对科学发展观的集中概括。(61字,P166)

推动经济社会发展是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在当代中国,坚持发展是硬道理的本质要求就是坚持科学发展。坚持科学发展,必须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坚持科学发展,必须善于抓住和用好机遇。(87字,P167)

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立场。以人为本就是以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为本。坚持以人为本,就要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始终把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放在第一位。坚持发展依靠人民,从人民群众的伟大创造中汲取智慧和力量。坚持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着力提高人民物质文化生活水平。坚持以人为本,最终是为了实现人的全面发展。(149字,P168)

全面协调可持续是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坚持全面发展,就是要按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正确认识和把握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是相互联系、相互促进的有机统一体。坚持协调发展,要保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各个领域协调推进。坚持可持续发展,必须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坚持可持续发展,还必须建设生态文明。(174字,P170、171)

统筹兼顾是科学发展观的根本方法。深刻体现了唯物辩证法在发展问题上的科学运用,深刻揭示了实现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的基本途径,是正确处理经济社会发展中重大关系的方针原则。坚持统筹兼顾,必须正确认识和妥善处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中的重大关系。必须认真考虑和对待各方面的发展需要,正确反映和兼顾各阶层各群体的利益要求。要牢牢掌握统筹兼顾的科学思想方法,努力提高战略思维、创新思维、辩证思维能力,不断增强统筹兼顾的本领,更好地推动科学发展。要求既立足当前,又着眼长远,做到兼顾各方、综合平衡。(242字,P171-173)

在今天,“科学发展观依然是中国人民不断奋进的强大精神动力,将长期激励和指导我们前进;指导我们在实现第二个百年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程中砥砺前行、不懈奋斗。(79字)

文档链接:

链接:

提取码:1027

上一篇: 本市共登记社会组织12503家
下一篇: 科学发展观解释中的“经济社会”是什么意思?

为您推荐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