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社会 > 【政治】思修部分重点整理分享(第12次课程笔记)

【政治】思修部分重点整理分享(第12次课程笔记)

【政治】思修部分重点整理分享(第12次课程笔记)1.人生价值\x0a2.理想信念\x0a3.中国精神\x0a4.核心价值观\x0a5.道德

首先看一下分值的分配

1.单选: 13-14题(2*1分,共计2分)

2,多选: 22-26题(2*2分,共计4分)

3,分析题: 37题(10分)

4.出题方式:

1)选择题:纯基础(细节、定位、概念,而且有一定重复性。)

2)分析题:时政+基础

思修部分主要分为四个部分绪论、思想、法律和道德

社会关系的形成是道德赖以产生的客观条件_社会关系的形成是道德赖以产生的客观条件_社会道德产生的客观条件

今天给大家分享的是选择部分的技巧,主要是关于思想和道德方面,下期给大家分享剩下的部分。

1.人生价值

考点1:人生观与世界观的关系

世界观决定人生观,有什么样的世界观,就会有什么样的人生观

人生观对世界观的巩固、发展和变化起着重要的作用

考点2:人生观

(1)人生目的——人为什么而活着(人生观的核心)

(2)人生态度——人应当如何活着

(3)人生价值——什么样的人生才有价值、有意义

具体考试维度1:为什么要奉献?名人事例、温暖的力量(今年注意袁隆平、屠呦呦等共和国勋章获得者)

具体考试维度2:人生价值大小的评价

根本标准:历史、规律

普遍标准:劳动、贡献

3个坚持:坚持能力有大小与贡献须尽力相统一、坚持完善自身与贡献社会相统一、坚持物质贡献与精神贡献相统一。

注意:在人生价值的题里具体用词不可以自己编。

能选的词:前提、保障;不能选:原因、单纯时间顺序

考点3:人生矛盾

幸福观、得失观、苦乐观、顺逆观、生死观、荣辱观

幸福是奋斗出来的;幸福是总体范畴,既有物质又有精神;幸福不能建立在损害他人基础之上;努力奋斗,砥砺前进,才能创造幸福等等内容要注意背诵,可能考分析。

考点4:错误的人生观与科学的人生观

(1)科学的人生观:为人民服务、奉献社会

(2)错误的人生观:拜金主义(钱权交易、贪污)、享乐主义(奢侈品)、极端个人主义(个人主义是资产阶级世界观的核心,突出个人,否认社会和他人价值)。

2.理想信念

考点1:理想信念的特征

理想特征:超越性、实践性、时代性

信念特征:执着性、多样性(不同人会有不同的信念;同一个人也会形成不同类型和层次的信念;高层次信念决定低层次信念;信仰是最高层次的信念,信仰有盲目和科学之分)

考点2:共产主义远大理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

考点3:个人理想与社会理想

才考过分析题不久,因为思修分析题除了人生价值有重复考过好几次,其余不是那么容易考,没有那么重要。

3.中国精神

考点1:中国精神的定位

中国精神是凝聚中国力量的精神纽带

中国精神是激发创新创造的精神动力

中国精神是推进伟兴复业的精神定力

中国精神是兴国强国之魂

考点2:民族精神

核心是爱国主义

4个伟大:伟大创造精神——对应发明创造

伟大奋斗精神——新中国砥砺奋进创造新的伟大奇迹

伟大团结精神

伟大梦想精神——神话故事

考点3:时代精神

社会主旋律与时代最强音:航天精神、抗震救灾精神等

核心是改革创新

改革创新体现为:

突破陈规、大胆探索、敢于创造的思想观念

不甘落后、奋勇争先、追求进步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坚忍不拔、自强不息、锐意进取的精神状态

考点4:民族精神与时代精神关系

考点5:爱国主义

(1)内涵:

爱祖国的大好河山(对人民群众感情的深浅程度,是检验对祖国忠诚程度的试金石)

爱自己的骨肉同胞

爱祖国的灿烂文化(精神基因、摇篮、胎记)

爱自己的国家

(2)特征:具体的历史的(会变化的)

(3)新时代爱国主义要求

爱国主义和社会主义相统一(当代中国,爱国主义首先体现在对社会主义中国的热爱上)

维护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弘扬爱国主义的重要着力点和落脚点)

尊重和传承中华民族历史和文化

必须坚持立足民族又面向世界

4.核心价值观

考点1:核心价值体系与核心价值观的关系

(1)核心价值观是核心价值体系的精神内核,体现其根本性质和基本特征,反映其丰富内涵与实践要求,是对它的高度凝练和集中表达。

(2)核心价值观与核心价值体系具有内在一致性,都体现了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要求,体现了社会主义制度在思想精神层面的质的规定性,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价值引领。

考点2:核心价值观的重大意义(2019年考过)

考点3:核心价值观的构成/坚持价值观自信

(1)历史底蕴: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2)现实基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实践

(3)道义力量:先进性、人民性、真实性(人类社会最为先进社会制度的本质规定在价值层面的集中反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代表着当今时代人类社会的价值制高点)

5.道德

考点1:道德的含义、起源、本质、功能

(1)道德的含义:社会意识形态/观念上层建筑,依靠社会舆论、传统习俗、内心信念发挥作用

(2)道德的起源:劳动是达到起源的首要前提;社会关系是道德赖以产生的客观条件;意识是道德产生的主观条件(思想认识前提)

(3)道德的本质:

特殊意识形态

社会利益关系的特殊调节方式(非制度化、柔性的规范,用善恶标准去评价的)

是一种实践精神,在本质上是知行合一的

(4)道德的功能:

认识、规范、调节是最基本的功能,此外还有激励、导向

注意调节功能是通过评价实现的

考点2:社会主义道德

(1)核心:为人民服务

(2)原则:集体主义

强调国家利益、社会整体利益和个人利益的辩证统一

强调国家利益、社会整体利益高于个人利益(但不是任意牺牲个人利益)

重视和保障个人的正当利益(4选3的多选题要注意)

(3)集体主义3个层次的道德要求

最高层次(党员、先进分子):无私奉献、一心为公

具有较高社会主义道德觉悟:先公后私、先人后己

最基本的道德要求:顾全大局、热爱祖国、诚实劳动

考点3:个人品德(分析题很可能会考)

考点4:社会公德、革命道德、家庭美德的一些定位与内容

正版课程获取方式可关注腿姐的微博,会有更详细的内容和干货,本文只是进行一些整理,侵删歉。

社会关系的形成是道德赖以产生的客观条件_社会道德产生的客观条件_社会关系的形成是道德赖以产生的客观条件

上一篇: 反对历史虚无主义
下一篇: 《21世纪资本论》是一阵风,还是正引领西方新思潮?

为您推荐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