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十九届中央政治局第六次集体学习时,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任何政党都有政治属性,都有自己的政治使命、政治目标、政治追求。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进行伟大社会革命的成果,也是我们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进行伟大社会革命的继续。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党的自我革命关系着“坚持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场伟大社会革命。党的自我革命是新时代党自身能力建设的重要途径,也是保证党的政治属性、完成党的政治使命、实现党的政治目标的必然要求。
一、勇于自我革命是马克思主义执政党的鲜明品质
党的自我革命是指党通过变革性行动实现党自身质的发展。作为无产阶级革命的主体,无产阶级政党的自我革命精神是在革命实践中塑造的。一方面,无产阶级在反抗资产阶级的革命行动中建立了自己的政党组织——共产党;另一方面,在不断地自我革命中,共产党由弱到强发展壮大。
党的自我革命精神不仅仅是战争革命年代“建党”的需要,更是新的历史方位下“强党”的需要。作为执政党,其先进性和纯洁性并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在发现、解决自身问题的过程中建立起来的。只有敢于承认问题与错误、勇于解决问题与错误,才能始终得到人民拥护与支持、实现长期执政。习近平总书记说,要把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场伟大社会革命进行好,我们党必须勇于进行自我革命,把党建设得更加坚强有力。新时代,党的自我革命是推进全面从严管党治党向纵深发展的现实要求,也是党的建设质量提升的必要途径。党的自我革命需要法律、制度的外部约束,需要人民群众的外部监督,更需要党员自身的思想自觉与行动自觉。新的历史条件下,党面临的“四大风险”“四大考验”依然存在,影响党的先进性、纯洁性的因素依然存在,这些客观现实要求党只有不断进行自我革命,才能永葆政治本色,保证党的政治属性。
二、领导人民进行伟大社会革命是中国共产党的政治使命
中国共产党要确保先进性、纯洁性,必须进行自我革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要促进自身发展,必须推进伟大社会革命。社会的发展始终围绕着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运动。因此,社会革命是这种基本矛盾运动的必然结果。马克思在《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中指出:“社会的物质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便同它们一直在其中活动的现存生产关系或财产关系发生矛盾。于是这些关系便由生产力的发展形式变成生产力的桎梏。那时社会革命的时代就到来了。随着经济基础的变更,全部庞大的上层建筑也或慢或快地发生变革。”
中国的改革开放既是以生产力为基点的全面变革,也是建立在生产力基础上社会关系的重新整合。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克服各种发展障碍,走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样一条发展道路。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改革开放以来党的全部理论和实践的主题。新时代,推进伟大社会革命就是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到底。伟大社会革命是通过对旧有生产关系和社会关系的变革,促进生产力和社会各方面的协调发展。新时代,伟大社会革命集中表现为革除社会发展的体制机制弊病、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中国共产党作为领导这场伟大革命的主体力量,既是中国社会发展性质的根本保证,也是促进中国社会发展方向的力量引领。党在领导人民进行伟大社会革命中的作用表现为洞察社会现实、把握基本矛盾,从而调整基本制度安排和具体决策实施,在理论和实践上推陈出新。领导人民进行伟大社会革命是新时代中国共产党的根本政治使命。
三、党的自我革命是推进伟大社会革命的强大动力
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特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作为马克思主义执政党,中国共产党要确保长期执政,必须进行自我革命、领导推进伟大社会革命。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党必须以党的自我革命来推动党领导人民进行的伟大社会革命,把党建设成为始终走在时代前列、人民衷心拥护、勇于自我革命、经得起各种风浪考验、朝气蓬勃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这既是我们党领导人民进行伟大社会革命的客观要求,也是我们党作为马克思主义政党建设和发展的内在需要。
党既是革命的主体,也是革命的客体;党既要经受社会发展的客观考验,又要善于自我革命、敢于自我革命;既要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个伟大实践中领导、促进社会发展,又要在社会实践中锻造政治品质、提高政治能力。只有通过不断地自我革命、全面提升领导能力,中国共产党才有领导和推进伟大社会革命的政治自信。党的自我革命是推进伟大社会革命的推进器,它关系着推进伟大社会革命的主体性力量建构,同时又是伟大社会革命的重要内容。可以说,党的自我革命与伟大社会革命之间遵循由小及大、由内而外的建设逻辑。党的自我革命是出发点,伟大社会革命是落脚点,党自我革命的程度决定伟大社会革命的成效。党的自我革命是推进伟大社会革命的强大动力。在推进伟大社会革命的实践中,党经受着历史的考验、人民的监督,在自我纠错、自我修复、自我完善、自我发展的革命活动中引领并推动社会发展。
【本文系兰州大学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项目“当代国外马克思主义政治现代性批判与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话语体系研究”(项目编号:17LZUJBWZ067)、兰州大学全国重点马克思主义学院建设项目(重点)“新马克思主义的政治现代性批判与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话语体系研究”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