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人简介
作者系山西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2014级国际政治专业学生
内容提要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国新时期的一项重大的战略任务。值得我们从理论和实践中全面而深入的探索,其中包括从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中传承和弘扬前人的和谐思想。道家思想不仅对过去的文明中产生过积极的影响,而且对我们今天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也是一笔难得的宝贵财富。刘老师给我们讲述过道家在汉初采取道家清净无为修生养息的主张一度成为治国的指导思想,并换取了文景之治的盛况。随着现在我国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战略的发展,深入的挖掘和分析道家思想中和谐思想的丰富内涵和精髓,有利于更好的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奠定思想基础。
首先,我想从道家和谐思想的精髓进行分析,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道法自然”的自然价值取向
中国先哲肯定人与自然的契合统一。认为人类应当认识自然,尊重自然,保护自然与自然和谐共处,反对无休止的向自然索取。道家的创始人老子提出:“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强调人要以尊崇自然规律为最高准则以崇敬自然效法天地作为人生价值依归。《易经》中也说到:“夫大人者,与天地合其德,与日月合其明,与四时合其序。”所以,一个人格完满的有大丈夫品格和节操的人,应与自然为友,而不是为敌。在道家看来,天地人等宇宙外物不仅是一个有机的同一体,而且人与自然是相互依存相互依赖的关系。人不能离开万物而存在。庄子的齐物论上说“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所以道法自然,要求做到无为而无为不是无所作为而是反对过多的人为干涉。道教还强调认识和把我自然本性和运行规律,达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2“知止知足”的社会价值取向
道家的思想的另一个最大特点就是表现在对生命的关怀上,所有的生物都是处在一个相互平等的过程,强调要以仁爱之心来善待生命。无论老子的三宝“慈”,“俭”,“不为天下先”,还是庄子的“不以心捐道,不以人助天”,其实质都体现了道家对宇宙万物的深沉的仁爱之情。 尽管老子讲过“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这里我们应从常因自然的角度理解为天地无所偏爱,万物在天地间依着自然法则进行着,所以即便是圣人也应无所偏爱而应该任凭百姓自己发展,这不正体现了道家尊重生命和平等的思想吗?所以人与人之间也要互相尊重和平等。道家强调人际和谐,避免冲突实现社会的安定太平。《老子》不仅给人们描绘了一个人与人之间“无欲”“无为”“无争”,彼此和谐,宽大为怀,人人“甘其食,美其衣,安其居,乐其俗。”的理想社会,而且提出了“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以及“去甚,去奢,去泰”,“知止”,“知足”等主张,要求人们效法天道,“有余以奉天下”,而不要“损不足以奉有余”,以实现社会的相对均衡,人与人之间的和谐相处。对于统治者来说,要治理国家就要做到“治大国若烹小鲜”,要以清净无为为原则,以安定不扰民为上,统治者不利用手中的特权横加干涉老百姓的生活,只有这样才能守其静,天下也就相安无事。
3“身心和谐”的自我价值取向
人是价值的归点,要实现社会,人,自然的和谐统一,首先必须要达成人自身的身心的和谐统一。老子主张人之形体与精神的合一:“载营魄抱一,能无离乎?”“挫其锐,解其纷,和其光,同其尘。”这就是说,要求人们擦去世事纷争落在心灵上的俗尘,以一颗淡泊明净的心灵看待万物与自己。具有和谐的人格就能“消除个我的固弊,化除一切的封闭隔阂,超越于世俗偏狭的人伦关系之局限,以开豁的心胸与物所偏的心境去待一切人物。”老子也提出要返朴归真,认为人的生命存在要与自然沟通,节制和超越物质欲望,不让尘世的喜怒哀乐扰乱自己恬淡自由的心境,自始至终保持自己的自然天性。庄子也提出“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的自由境界,要通过摒弃内在心理的干扰以及外在功名利禄等利害关系的束缚,以开阔通达的心态来面对现实人生。
在积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战略实施的今天,蕴含着丰富和谐思想的道家道教文化可以从多个角度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提供思想资源和方法论的指导。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人与自然关系和谐共处
人与自然关系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最基础的关系,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认真处理的关系。从当今看来,人类物质生活水平有了极大的提高,科技的使生产力发生了空前的发展,人类可以通过科技手段对自然界加以利用和破坏。人类全然不顾自然的生命和内在价值,所思考的只是如何从大自然中获取更大的利润和功效,如何更大程度的满足人类的私欲。造成了人与自然的矛盾,环境破坏,生态失衡等问题。这些问题已经成为人类生存的潜在威胁。虽然出现这些问题的原因有很多种,但道德,文化观念的作用也是一个不容忽视的因素。一个和谐的社会不能建立在资源枯竭和环境恶化的基础上。因此人类应该树立与自然和谐共处的意识。树立一个正确的理念对于人类的行动起着导向作用。道家的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思想能够给人类行为带来正确的指引。
2人与人关系的和谐相处
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当代社会各阶层日趋分化,经济利益的多元化已经成为活生生的现实。这是源于分配中的不合理,不公平。但是,由于贫富差距的存在,以及由此形成的心理对立,当这两种群体生活碰撞在一起的时候就会产生有些人的心理不平衡。并且现在有很多人私欲膨胀,急功近利,弄虚作假,言而无信等现在造成了人与人之间的不信任与冷漠社会资本有所缺失。因此,在发展经济的同时,要考虑到人类心理状态的调整。要弘扬道家思想中尊重他人尊重群体的观念,要正确对待义与利的关系,培养人们淡泊名利的思想,提倡人与人之间和谐相处。这样有利于调节各方面的利益关系调整不同人的心理状态。国家可以通过这种思想来引导人民以合理理性的方式表达利益诉求,从而更好的解决利益矛盾,维护安定团结。从而能够更好的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3人的身心和谐发展
目前,处在社会转型期,人类正面临这严重的精神危机。从根本上讲,这一现象的产生,是人们过度的片面的强调物质需求,忽视精神价值的结果。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和人的全面发展的社会。今天我们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然要求人们正确处理物质价值与精神价值的关系。道家思想可以给人的身心和谐提供一个良好的价值导向。并且在现代生活中,人们时常受到竞争,压力,困难的困扰。道家思想也可以给人们的心态予以调整。铸造一个伟大的人格,把人格力量作为平衡物欲和正义,身与心的重要依据,可以促进人以开阔的心胸和积极的心境去看待一切,用理性合法的方式表达利益诉求,从而更好的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促进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发展构建和谐的社会。
应该指出的是,在发掘道家文化传统文化中有关和谐思想与和谐社会理念的积极优秀因素,充分估量其当代价值的同时,我们也必须清醒的认识这些思想或理念的历史和阶级的局限性。我们不能脱离具体的社会历史条件和这些思想或理念自身固有的内涵。站在当下的角度,以现代的视角对传统文化中的和谐思想作一审视,要发掘其合理要素及蕴涵的当代价值,取其精华,弃其糟粕,让其思想能够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更好的借鉴。
【参考文献】
书籍
1.《和谐视域下的历史脉动》 樊跃发著 北京:中国社会出版社 2009.5
2.《老子道德经通解》 清宁子著 宗教文化出版社 2010.1
论文
1.《中国古代和谐思想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启示》朱瑞 中共云南省委党校学报
2.《道家道教和谐思想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启示》郭小蕾 李玉用
3.《道家思想在治国方略中的应用》 百度文库
4.《和谐世界理念与中国国际战略发展》杨洁勉
5.《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和谐思想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借鉴意义》曹彩霞
专栏征稿启事点击以下链接
小编:lt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