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社会 > 以新的历史意识努力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自主的知识体系

以新的历史意识努力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自主的知识体系

以新的历史意识努力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自主的知识体系党建网由中共中央宣传部主管,党建杂志社主办,是经中央网信办批准可供其他网站转载内容的全国重点理论网站,是具有新闻采编发布、视频播放资质的全国党建工作门户网站。

以新的历史意识努力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自主的知识体系

梁孝

2022年4月2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人民大学考察时强调指出:“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归根结底是建构中国自主的知识体系。”当前,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相互交织,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踏上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征程。新的历史方位,新的历史使命,要求我们必须以新的历史意识努力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自主的知识体系。

现代哲学社会科学是从现代社会的治理实践中诞生的,是人们认识社会、改造社会的重要工具,是推动历史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重要力量,其发展水平反映了一个国家的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在一个国家的现代化进程中,随着工业化、城市化的迅速发展,社会结构将不断分化,不断复杂化。同时,在全球范围内,国家间相互交往愈发紧密。要科学地认识当下高度复杂的社会,解决社会面临的问题,就必须认识社会运行和发展的规律。而且,在具体的领域,这些认识往往是能够量化的知识。只有这样,才能提升政府的社会治理能力,保证社会的正常运行和发展。哲学社会科学在现代社会中的地位是其他学科无法替代的。

2012年11月29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参观《复兴之路》展览时指出:“经过鸦片战争以来170多年的持续奋斗,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展现出光明的前景。现在,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有信心、有能力实现这个目标。”历经艰辛探索和艰苦奋斗,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成功走出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创造了人类文明新形态,为发展中国家的现代化路径提供了新选择。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不断推动理论和实践上的创新突破,成功推进和拓展了中国式现代化。伟大的时代需要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回答时代问题,波澜壮阔的中国式现代化实践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提供了丰富的经验材料,五千年中华文明的智慧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提供了深厚的文化底蕴。

努力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自主的知识体系,要破除一种错误观念。这种观念认为,哲学社会科学是人们对社会或者社会某个领域的运动和规律的正确的、抽象的反映,反映的规律是普遍的,解释力是普遍有效的。因此,只存在哲学社会科学在具体国家特定历史条件下的应用,而不存在某个国家的哲学社会科学,更不存在某个国家哲学社会科学的自主知识体系。这种错误观念的思想根源就在于将哲学社会科学简单地等同于自然科学,忽视了哲学社会科学的特殊性。

首先,哲学社会科学渗透着一个国家和民族长期积淀的历史意识。当一个国家和民族面临一定的时代任务时,就会形成一定的历史意识,产生一定的历史想象,这种历史意识和历史想象深刻地影响着这个国家的哲学社会科学特定的科学立场和整体特征。

其次,哲学社会科学并非个人化的认识活动,而是一种体制化的认识活动。哲学社会科学作为国家体制的一部分,必然为国家利益服务。在哲学社会科学发展的历史上,在资本主义世界体系中,不同的地位、不同的发展程度,形成了不同的国家利益,从而形成不同的哲学社会科学理论。

再次,哲学社会科学不同于自然科学,它受到国家制度的制约。人类社会的秩序和规律都是通过人在一定制度和文化的活动中表现出来。哲学社会科学研究不能脱离一个国家经济、政治、文化和历史来进行研究,更不能通过抽象逻辑推演进行研究。也正是因为这个原因,西方哲学社会科学在我国频频“失灵”,哲学社会科学“本土化”的呼声在学术界不绝于耳。

新时代要建立的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自主的知识体系,是立足于中国历史和社会现实,服务于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践,并且能够持续发展的知识体系。建构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自主的知识体系,必须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坚持“两个结合”,坚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在这些重要原则之外,还要注意以下三个问题。

一是要立足于新的历史意识。一个社会有自己的物质结构,也有与之相应的精神意识。一个人会思考“我是谁”,一个社会也要思考“我是谁”。现代哲学社会科学是对社会的科学认知。同时,就哲学社会科学的整体而言,它也在回答“我是谁”。从社会的发展来看,这种“我是谁”的社会意识就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发展着的历史意识。哲学社会科学的发展推动历史意识不断深化,同时,历史意识也会作为哲学社会科学的深层范式,深刻地影响着哲学社会科学的整体建构。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社会意识和历史意识,与这个国家实力的增长和其在世界舞台中的位置密切相关。现在,中国正前所未有地走近世界舞台中央,时代问题和世界问题需要中国来回答,历史的责任需要中国来承担,人类未来命运需要中国贡献中国智慧。当代中国哲学社会科学要站在新的历史方位,以新的历史视野、新的历史意识、新的历史想象力,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自主的知识体系。

二是要立足于中国经验。一个国家的哲学社会科学自主的知识体系是从其社会土壤和历史土壤里生长出来的,解决的是这个国家的问题,搜集、整理的是这个国家的经验,并根据这些经验提出理论假说,解释其社会运行,预测其未来发展,并在实践中不断检验,形成规律性认识,进而形成知识体系。立足本土经验,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自主的知识体系,并非闭门造车,而是要正确处理“源”与“流”的关系。从根本上说,一个国家的哲学社会科学的“源”,是这个国家特定社会实践中形成的经验。这种经验抽象为一定形式的理论,经过实践验证其正确性后,形成一定的理论体系,不断传承发展。这种哲学社会科学理论体系是特定社会历史条件下对某个社会的抽象把握,包含着对社会规律的认识和可以借鉴的哲学社会科学方法。这种理论体系对其他国家的哲学社会科学来说,就是“流”。建构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自主的知识体系,要立足于中国经验的“源”,同时,也要借鉴其他国家哲学社会科学成果的“流”。这种借鉴,不是忽视国情的巨大差别,刻舟求剑式生搬硬套具体理论和结论,而是研究、分析这些理论中带有普遍性的认识和带有启发性的科学方法,将其纳入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的知识体系。

三是要坚持百家争鸣的方针。习近平总书记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非常有针对性地指出:“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是繁荣发展我国哲学社会科学的重要方针。”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自主的知识体系是一项艰巨的历史任务,要求强大的理论创新能力和知识创新能力。为了完成这个历史任务,必须进一步鼓励大胆探索,进一步倡导学术争鸣,进一步活跃学术空气。坚持百家争鸣,进一步提升哲学社会科学领域的创新能力,就必须要正确区分学术问题和政治问题,不要把一般的学术问题当成政治问题,也不要把政治问题当作一般的学术问题,不要把学术问题和政治问题混淆起来,用解决政治问题的办法对待学术问题。只有这样,才能不断提升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的内在活力和创造力。

(作者系中国社会科学院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马克思主义研究院研究员)

上一篇: 华东理工大学
下一篇: 认识中国_社会研究的本土视角与方法_翟学伟对中国社会研究方法的探索.docx

为您推荐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