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社会 > 科学认识和把握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转化

科学认识和把握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转化

科学认识和把握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转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这是党的十九大作出的重大政治判断。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社会矛盾变化的依据_社会主要矛盾变化是进入新时代的重要依据_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要求我们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这是党的十九大作出的重大政治判断。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完成党的十九大提出的历史任务,科学认识和把握这一重大政治判断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以马克思主义哲学世界观方法论为指导,科学认识和把握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转化。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是人类社会的基本矛盾。只有把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同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运动结合起来,把社会基本矛盾作为一个整体来观察,才能科学认识和把握社会主要矛盾及其运动的规律和发展趋势。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我们党在深刻分析我国国情基础上提出“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这是基于当时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水平以及广大人民群众的生活状况作出的重要判断。

生产力是生产中最活跃、最革命的因素,是生产发展的决定因素。从改革开放近40年的历史进程看,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发生转化,归根结底,是来自社会生产力突飞猛进的发展。伴随着改革开放,大量的、日新月异的、现代化、高科技、信息化的生产工具、生产手段的创造和广泛使用,极大地提高了人们征服和改造自然的能力,我国社会生产力实现了跨越式提升,创造了巨量的物质财富,我国GDP从1978年的3678.7亿元,增长到了现在的80万亿元,增长了217倍。我国社会生产力的巨大发展,一方面极大地提高了全国人民的物质生活水平,另一方面也极大地改变了人与人之间的社会关系,改变了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激发和产生了广大人民群众更高层次、更为广泛、更为多样、更为丰富的社会需求,进而使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状况出现了新的质的变化。这一历史性变化,是在生产力发展变化的根本推动下,我国社会基本矛盾合乎规律运动变化的客观结果。党的十九大作出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发生转化这一重大政治判断,是对这一合乎社会发展运动规律的客观结果的正确反映。

总结我们党处理我国社会主要矛盾问题的历史经验,充分认识科学把握当前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重大意义。在革命战争年代,我们党科学分析我国半封建半殖民地的基本国情,正确认识和把握帝国主义与中华民族、封建主义与人民大众这一主要矛盾。

20世纪50年代中期,经过生产资料所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我国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建立。党的八大明确提出:“国内的主要矛盾,已经是人民对于建立先进的工业国的要求同落后的农业国的现实之间的矛盾,已经是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们党把工作重点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1981年,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深刻总结了历史经验,提出“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的重大判断。

我们党领导革命、建设、改革的历史经验表明,科学认识和把握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及其变化,是我们党制定正确的路线方针政策的根本政治依据和理论前提,事关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成败兴衰。党的十九大提出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为我们制定新时代条件下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大政方针提供了最为重要的科学依据。我们特别强调这是一个重大政治判断的道理,就在这里。

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历史方位,科学认识当前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基本特点。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发生转化。换句话说,正是以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发生转化为重要标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大背景下,我们应该更加准确、全面地把握当前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基本特点。

一方面,“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全面超越了过去“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的内涵和外延。经过改革开放近40年的发展,我国稳定解决了十几亿人的温饱问题,总体上实现小康,不久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人民美好生活需要日益广泛,不仅对物质文化生活提出了更高要求,而且在民主、法治、公平、正义、安全、环境等方面的要求日益增长。“美好生活需要”已经不仅仅表现为满足基本生活的物质文化这些“硬性需要”,还表现为在此基础上衍生出的人民的参与感、公平感、安全感、幸福感、获得感等“软性需要”。

另一方面,同“落后的社会生产”相比,“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是在更高的层次、更为广泛的领域的发展问题。改革开放前,我国社会生产力还很落后,综合国力和人均收入都处于很低水平。经过改革开放近40年的发展,我国社会生产力水平总体上显著提高,社会生产能力在很多方面进入世界前列,国内生产总值稳居世界第二,对世界经济增长贡献率超过30%。在这样一个大前提下,我们面对的突出问题已经转变为发展的不平衡不充分问题。发展不平衡,主要体现在区域不平衡、行业不平衡、领域不平衡、群体不平衡等方面;发展不充分,主要体现在发展的质量和效益还有待提高等方面。同时,发展的不平衡不充分不仅仅表现在经济领域,还表现在政治、文化、社会、生态等领域。

从当前社会主要矛盾的内部关系看,“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已经成为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主要制约因素,在矛盾中居于主导地位;从社会矛盾产生因果机制看,这种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状态是造成现阶段其他各种社会矛盾的主要根源。同时,这一主要矛盾,将在当前和今后一个比较长的时期内存在。我们要着眼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本世纪中叶,来估计这一矛盾存在的长期性。

在新时代条件下,科学认识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特点,把握其内部对立统一的关系以及矛盾的主要方面,认清其在社会矛盾体系中的地位,充分估计其存在的长期性,对于我们科学决策、推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新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把握“变”与“不变”的辩证关系,科学认识解决当前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根本途径。善于抓住主要矛盾,推动解决问题,是我们党一贯坚持的重要工作方法。毛泽东同志在《矛盾论》中指出:“研究任何过程,如果是存在着两个以上矛盾的复杂过程的话,就要用全力找出它的主要矛盾。捉住了这个主要矛盾,一切问题就迎刃而解了。”当前,要清醒认识社会主要矛盾的转化,牢牢捉住这个主要矛盾,这是我们做好党和国家工作的大前提。

同时,党的十九大报告又指出:“必须认识到,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没有改变我们对我国社会主义所处历史阶段的判断,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我国是世界最大发展中国家的国际地位没有变。”

社会主要矛盾之“变”与基本国情、国际地位之“不变”的辩证统一,是我国社会矛盾运动发展的重大新情况新特点。当前我国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及其状况,从根本上既决定了社会主要矛盾之“变”,也决定了基本国情、国际地位之“不变”:改革开放近40年社会生产力的巨大发展变化,带动了社会主要矛盾的升级转化。但是,我们也要看到,当前我国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水平仍然属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历史区间的水平,距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目标,还有很长的奋斗路程要走;我国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生态建设等方面的发展已经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距离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所要求的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社会全面进步的目标,亦是任重道远。所以,我们说,我国当前社会的主要矛盾仍然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历史区间内的矛盾。

党的十九大报告对这“变”与“不变”的辩证关系的科学揭示,为我们解决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指明了根本途径。这就是要坚持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方略不动摇。坚持党的基本理论,在今天,就是要坚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这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以全新的视野深化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揭示了新时代条件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基本规律,为科学解决我国社会主要矛盾提供了理论指南;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为科学解决我国社会主要矛盾提供了最基本的政治原则,是党和国家的生命线、人民的幸福线;而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方略,则是我们科学解决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行动纲领。

上一篇: 胡澎评《父权制与资本主义》︱寻找两性性别差异的根源
下一篇: 明知必然发生而放任结果发生是间接故意吗?

为您推荐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