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社会 > 大一《思想道德与法治》第五章知识:遵守道德规范 锤炼道德品格

大一《思想道德与法治》第五章知识:遵守道德规范 锤炼道德品格

大一《思想道德与法治》第五章知识:遵守道德规范 锤炼道德品格第五章 遵守道德规范 锤炼道德品格道德是立身兴国之本,对个人和社会都具有基础性意义。弘扬社会主义道德,坚持以人民服务为核心,以集体主义为原则,提高全社会道德水平

第五章 遵守道德规范 锤炼道德品格

道德是立身兴国之本,对个人和社会都具有基础性意义。

弘扬社会主义道德,坚持以人民服务为核心,以集体主义为原则,提高全社会道德水平,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战略任务,是适应社会主要矛盾变化、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向往的迫切需要,是促进社会全面进步、人的全面发展的必然要求。

第一节 社会主义道德的核心于原则

一、坚持马克思主义道德

道德是一种特殊的社会意识形态,它是以善恶为评价方式,主要依靠社会舆论、传统习俗和内心信念来发挥作用的行为规范的总和。

1.劳动是道德起源的首要前提。

道德是人类社会特有现象,劳动将人与动物区分开来,创造了人、社会和社会关系,也创造了道德。因此,劳动创造了人和人类社会,是道德起源的第一个历史前提。

2.社会关系是道德赖以产生的客观条件。

在生产生活的实践活动中,人类必然要发生各种各样的人际交往和社会关系,道德正是适应社会关系尤其是利益关系的需要而产生的。

3.人的自我意识是道德产生的主观条件。

意识是道德产生的思想认识前提。

马克思主义强调道德属于上层建筑的范畴,是一种特殊的社会意识形态。

道德是反映社会经济关系的特殊意识形态。道德的产生、发展和变化,归根结底源于社会经济关系。

1.道德的性质和基本原则、规范反映了与之相对应的社会经济关系的性质和内容。

2.道德随着社会经济关系的变化而变化。新旧经济关系更替之后,新的道德必将取代旧的道德而居于主导地位。

3.道德作为一种社会意识,在阶级社会里总是反映着一定阶级的利益,因而不可避免地具有阶级性。不同的阶级之间的道德或多或少有一些共同之处,反映着道德的普遍性。

4.作为社会意识的道德一经产生,便有相对独立性。这种相对独立性即表现为道德的历史继承性,也表现为道德给对社会发展具有能动的反作用。

物质对意识具有能动的反作用。

道德是社会利益关系的特殊调节方式。作为一种调节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以及人与自身关系的特殊的行为规范,是一种非强制性的规范。

它是通过社会的道德风尚和个人的道德风范来调节利益关系。

道德是一种实践精神。道德把握世界的方式不是被动地反映世界,而是从人的需要出发,从特定的价值出发来改造世界;不是简单地再现世界或描述世界,而是对世界进行价值评价。

道德立足现实世界而追求理想,并以理想来改造和提升现实。

道德的功能与作用:

道德的功能,一般是指道德作为社会意识的特殊形式对于社会发展所具有的功效与作用。

道德的功能是多元的,同时也是多层次的。

在道德功能系统中,认识功能、规范功能、调节功能是最基本的功能。

1.道德的认识功能是指道德反映社会关系特别是反映社会经济关系的功能与能力。

2.道德的规范功能是指在正确善恶观的指引下,规范社会成员在社会公共领域、职业领域、家庭领域的行为,并规范个人品德的养成,引导并促进人们崇德尚向善。

从道德的特征来说,道德和法律一样,都是通过规范人的行为发挥作用。

3.道德调节作用是指道德通过评价等方式指导和纠正人们的行为和实践活动、协调社会关系和人际关系的功效与能力。

道德和法律都是调节人们思想行为、协调人际关系、维护社会秩序的重要手段,二者相辅相成、相互促进。法律是成文的道德,道德是人们内心的法律。

道德的作用是指道德的认识、规范、调节、激励、导向、教育等功能的发挥和实现所产生的社会影响及实际效果。

道德作为维系社会稳定、促进国家发展的重要因素,对巩固特定社会的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道德作为激励人们改造世界和主观世界的一种精神力量,也是提高人的精神境界、促进人的自我完善、推进人的全面发展的内在动力。

只有反映先进生产力发展要求和进步阶级利益的道德,才会对社会的发展和人的素质的提高产生积极的推动作用。

社会主义道德是崭新类型的道德。

人类社会先后经历了五种基本生活形态,原始社会的道德、奴隶社会的道德、封建社会的道德、资本主义社会的道德、社会主义社会的道德。

人类道德的发展是一个曲折上升的历史过程。道德发展的历史总趋势是向上的、前进的,是沿着曲折的道路向前发展的,或者叫作螺旋式上升、波浪式前进。

人类道德发展的历史过程与社会产生方式的发展进程大体一致,这是道德发展的基本规律。

社会主义道德具有显著的先进性特征:

1.社会主义道德是社会主义经济基础的反映。

在以生产资料公有制为主体的社会主义社会,广大人民不仅在政治上实现了当家作主,而且在道德上实现了由被动到主动的转变。

2.社会主义道德是对人类优秀道德资源的批判继承和创新发展。

3.社会主义道德克服了以往阶级社会道德的片面性和局限性,坚持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坚持以集体主义为原则,展示出真实而强大的道义力量。

二、坚持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

为人民服务,不仅是坚持历史唯物主义的必然要求,是中国共产党践行的根本宗旨,也是社会主义道德观的集中体现,是全中国人民共同遵循的道德要求。

社会主义道德的本质要求:

1.为人民服务是社会主义经济基础和人际关系的客观要求。

在我国,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等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是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制度保证;团结互助、平等友爱、共同进步的人际关系,是为人民服务的广泛社会基础。

2.为人民服务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健康发展的要求。

为人民服务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并不必然对立。

先进性与广泛性的统一:

为人民服务是先进性要求和广泛性要求的统一。

为人民服务作为社会主义道德的核心,是社会主义道德区别和优越于其他社会形态道德的显著标志。

三、坚持以集体主义为原则

道德原则是道德规范体系的总纲,它最集中地反映着一定社会经济关系和利益关系的根本要求,代表着一定阶级的根本利益和长远利益。

社会主义道德的原则是集体主义。

调节社会利益关系的基本原则:

长期以来,集体主义已经成为调节国家利益、社会整体利益和个人利益关系的基本原则。

1.集体主义强调国家利益、社会整体利益和个人利益的辩证统一。

集体与个人,即“统”与“分”,是相互作用、相互依赖、互为前提的辩证统一关系。在现实生活中,国家利益、社会整体利益和个人利益是相辅相成的,要力求做到共同发展、相互增益、相得益彰。

2.集体主义强调国家利益、社会整体利益高于个人利益。

3.集体主义重视和保障个人的正当利益。

集体主义的层次性: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集体主义仍然而且应当成为社会主义道德的基本原则。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之所以需要基体作用,是因为其有助于克服市场经济自身的弱点和消极方面,有助于形成追求高尚、激励先进的良好社会风气。

集体主义可分为三个层次的道德要求:

1.无私奉献、一心为公。这是集体主义的最高层次;

2.先公后私、先人后己。这是已经具有较高社会主义道德觉悟的人能够达到的要求,具有广泛的社会基础。

3.顾全大局、遵纪守法、热爱祖国、诚实劳动,以正当合法的手段保障个人利益。这是对公民最基本的道德要求。

第二节 吸收借鉴优秀道德成果

中国革命道德是对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继承和发展,是社会主义道德的红色基因。

一、传承中华传统美德

中华传统美德是人类文明发展的重要精神财富,是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源头活水。

中华民族美德的基本精神:

1.重视整体利益,强调责任奉献。

在中华传统道德的发展演化中,我们始终强调整体利益、国家利益和民族利益的重要性。公义胜私义。

2.推崇仁爱原则,注重以和为贵。

3.注重人伦关系,重视道德义务。

4.追求精神境界,向往理想人格。

5.强调道德修养,注重道德践履。

中华传统美德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

传统道德是一个矛盾体,具有鲜明的两重性。

属于精华的部分,表现出积极、革新、进步的一面;属于糟粕的部分,则表现出消极、保守、落后的一面。

中华传统美德作为中国传统道德的精华部分,为今天的道德建设提供了丰富的资源,要在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的基础上坚持古为今用、推陈出新,不忘本来,辨证取舍,传承和弘扬中华传统道德。

1.加强对中华传统美德的挖掘和阐发。

2.用中华传统美德滋养社会主义道德建设。

3.在对待传统道德的问题上,要反对两种错误思潮。

反对“复古论”的恢复中国“固有文化”与“虚无论”的全盘否认。

二、发扬中国革命道德

中国革命道德的形成与发展:

中国革命道德,是指中国共产党人、人民军队、一切先进分子和人民群众在中国革命、建设、改革中形成的优秀道德,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建设、改革的伟大实践结合的产物,是中国民族极其宝贵的道德财富。

中国共产党始终高度重视继承和发扬革命道德传统,强调发扬革命传统是我国民主革命能否取得胜利的重要因素。

中国革命道德作为一种精神力量对中国的革命、建设、改革事业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历史经验表明,革命传统特别是革命传统道德,是克服前进道路上一切困难的重要精神支柱,是战胜千难万县的重要力量源泉。

弘扬中国革命道德,要同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相结合。

中国革命道德的主要内容:

1.为实现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理想信念而奋斗。

2.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3.始终把革命利益放在首位。

4.树立社会新风,建立新型人际关系。

5.修身自律,保持节操。

中国革命道德的当代价值:

中国革命道德内容丰富、历久弥新,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全体人民实现民族独立、人民解放的精神支撑。

1.有利于加强和巩固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理想信念。

2.有利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3.有利于引导人们树立正确的道德观。

4.有利于培育良好的社会道德风尚。

三、借鉴人类文明道德成果

人类文化和文明发展进步的过程表明,一种文化能够通过与其他文化交流碰撞和冲突融合而保持其生命力,是实现自我更新和自我发展的重要条件。

借鉴和吸取人类文明优秀道德成果,必须秉承正确的态度和科学的方式。

要坚持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在道德问题上把握好共性和个性、抽象和具体、一般和个别的关系。

要坚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批判吸收其他国家的道德成果。

各国人民形成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命运共同体。

第三节 投身崇德向善的道德实践

公民道德建设,对于提高人民思想觉悟、道德水准、文明素养,提高全社会文明程度,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弘扬社会主义道德,必须坚持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以集体主义为原则,推进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建设。

大学生要自觉讲道德、尊道德、守道德,做社会主义道德的践行者、示范者和引领者。

一、遵守社会公德

社会公德与公共生活密切相关,公共生活需要道德规范来约束和协调。

公共生活与公共秩序:

公共生活是相对私人生活而言的。公共生活中具有鲜明的开放性和透明性;私人生活具有一定的封闭性和隐秘性。

公共生活具有四个方面的特征:

1.活动范围的广泛性;2.活动内容的开放性;

3.交往对象的复杂性;4.活动方式的多样性。

公共生活需要公共秩序。秩序是由社会生活中的规范来制约和保障的,公共秩序是由一定规范维系的人们公共生活的一种有序化状态。公共生活领域越扩大,对公共秩序的要求越高。

有序的公共生活是社会生产活动的重要基础,是提高社会成员生活质量的基本保障,更是社会文明的重要标志。

公共生活中的道德规范:

公共生活中的道德规范,即社会公德,是指人们在社会交往和公共生活中应该遵守的行为准则,是维护公共利益、公共秩序、社会和谐稳定的起码的道德要求,涵盖了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

每一个社会成员,都应该遵守以文明礼貌、助人为乐、爱护公物、保护环境、遵纪守法为主要内容的社会公德。

爱护公物是对社会共同劳动成果的珍惜和爱护,是每个公民应该承担的责任义务,既显示出个人的道德修养水平,也是社会文明水平的重要标志。

遵纪守法是全体公民都必须遵循的基本行为准则,是维护公共生活秩序的重要条件。

网络生活中的道德要求:

从本质上说,网络交往仍然是人与人的实现交往,网络生活也是人的真实生活。

1.正确使用网络工具。

2.加强网络文明建设。

进行健康网络交往;自觉避免沉迷网络;加强网络道德自律。

个体是道德自律成为维护网络道德规范的基本保障。

3.营造良好网络道德环境。

二、恪守职业道德

职业生活中的道德规范,不仅对各行各业的从业者具有引导和约束作用,而且也是促进社会持续健康、有序发展的必要条件。

职业生活与劳动观念:

职业是指人们由于社会分工所从事的具有专门业务和特定职责,并以此作为主要生活来源的生活活动。

人类是劳动创造的,社会是劳动创造的。

幸福源自奋斗,成功在于奉献,平凡孕育伟大。

职业生活中的道德规范:

爱岗敬业、诚实守信、公办公道、热情服务和奉献社会是职业生活中的基本道德规范。

奉献社会要求从业人员在工作岗位上兢兢业业地为他人作贡献,是社会主义职业道德中最高层次的要求,体现了社会主义职业道德的最高目标指向。

爱岗敬业、诚实守信、公办公道、热情服务,都体现了奉献社会的精神。

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和创业观:

1.就业是最大的民生。

2.树立崇高的职业理想。

3.服务社会发展的需要。

4.做好充分的择业准备。素质是立身之基,技能是立业之本。

5.培养创业的勇气和能力。创业是通过发挥自己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三、弘扬家庭美德

事业的成功,往往与美好的爱情和美满的婚姻家庭密切相关。

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风,遵守恋爱、婚姻家庭生活中的道德规范,树立正确的恋爱观和婚姻观,有利于大学生的健康成长、顺利成才。

注重家庭、家教、家风:

家庭是社会的基本细胞,是人生的第一所学校。

1.注重家庭。家庭和睦则社会安定,家庭幸福则社会祥和,家庭文明则社会文明。

2.注重家教。家庭是人生的第一个课堂,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

3.注重家风。家风是指一个家庭或世代相传的风尚、作风,即一个家庭当中的风气。家风是社会风气的重要组成部分。

恋爱、婚姻家庭中的道德规范:

爱情是一对男女基于一定的社会基础和共同的生活理想,在各自内心形成的相互倾慕并渴望对方或自己终身伴侣的一种强烈、纯真、专一的感情。

恋爱作为一种人际交往,也必然要受到道德的约束。

恋爱是建立幸福婚姻家庭的前奏,恪守恋爱中的道德规范关系到未来婚姻家庭生活的幸福。

恋爱中的道德规范主要有尊重人格平等、自觉承担责任和文明相亲相爱。

自觉承担责任,自愿地为对方承担责任,是爱情本质的体现。

家庭是指在婚姻关系、血源关系或收养关系的基础上产生的亲属之间的所构成的社会生活单位。

婚姻是家庭产生的重要前提,家庭又是缔结婚姻的必然结果。

家庭美德以尊老爱幼、男女平等、夫妻和谐、勤俭持家、邻里互助为主要内容。

夫妻关系是家庭关系的核心。

勤俭是家庭兴旺的保证,也是社会富足的保证。

树立正确的恋爱观与婚姻观:

大学生在恋爱中要避免的误区:

1.不能误把友谊当爱情。异性之间要理智把握好友谊与爱情的界限。

2.不能错置爱情的地位。

3.不能片面或功力化地对待恋爱。

4.不能只重过程不顾后果。责任是爱情得以长久的重要保障,是坚贞爱情的试金石。

5.不能因失恋而迷失人生方向。

树立正确的恋爱观,大学生还要处理好几种关系:

1.恋爱与学习的关系。学习是大学生的主要任务,大学生应把爱情作为奋发学习的动力,同时还应把是否有利于促进学习作为衡量爱情价值的一个重要而特殊的标准。

2.恋爱与关系集体的关系。

3.恋爱与关爱他人和社会的关系。

大学时期的根本任务是完成学业、不断提升和完善自我。

四、锤炼个人品格

个人品德在社会道德建设中具有基础性作用。

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和家庭美德建设,最终都要落实到个人品德的养成上。

涵养高尚道德品格:

个人品德是通过社会道德教育和个人自觉的道德修养所养成的稳定的心理状态和行为习惯。

它是个体对某种道德要求认同和履行的结果,集中体现了道德认识、道德情感、道德意志、道德信念和道德行为的内在统一。

大学生要自觉践行爱国奉献、明礼守法、厚德仁爱、正直善良、勤劳勇敢等个人品德要求,形成善良的道德意愿、道德情感,培育正确的道德判断和道德责任,提高道德实践能力尤其是自觉实践能力,向往和追求讲道德、尊道德、守道德的生活。

1.形成正确的道德认识和道德判断。

道德是人类社会产生实践和交往实践的产物。

道德具有历史性、民族性、时代性的特征。

最根本的就是要坚持以唯物史观的基本原理来看待道德。

2.激发正向的道德认同和道德情感。

通过对美德的尊崇,真正把外在的社会道德规范内化为心悦诚服的自律准则。

3.强化坚定的道德意志和道德信念。

道德修养重在践行。

在道德认知向道德行为转化的过程中,道德意志和道德信念是关键环节。

道德修养重在践行:

1.掌握道德修养的正确方法。

道德修养作为人类道德实践活动的重要形式之一,是指个体自觉地将一定社会的道德规范、准则及要求内化为内在的道德品质,以促进人格的自我陶冶、自我培育和自我完善的实践过程。

2.向道德模范学习。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学习他们助人为乐、关爱他人的高尚情怀;学习他们见义勇为、勇于担当的无畏精神;学习他们以诚待人、守信践诺的崇高品格;学习他们敬业奉献、勤勉做事的职业操守;学习他们孝老爱亲、血脉相依的至美真情。

3.参与志愿服务活动。

志愿服务活动是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重要载体。

志愿服务的精神是奉献、友爱、互助、进步。其中,奉献精神是精髓。

积极引领社会风尚:

促成知荣辱、讲正气、作奉献、促和谐的社会风尚。

1.荣辱观对个人的思想行为具有鲜明的动力、导向和调节作用。

社会风尚同荣辱观紧密相连,两者相互影响、相互作用。

2.讲正气,就是坚持真理、坚持原则,坚持同一切歪风邪气作斗争。

3.奉献精神是社会责任感的集中体现。

4.促和谐。民主法治、公平公正、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是国家富强、民族复兴、人民幸福的重要保证。

社会文明状况是社会风尚的重要体现。

现象品德个体道德社会是什么_品德是个体现象还是社会现象_道德是社会现象品德是个体现象

上一篇: 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 对党和国家的工作提出了新要求
下一篇: 第八章《教育心理学》品德的形成ppt参考课件.ppt

为您推荐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