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社会 > 论“友善”核心价值观之内涵、特征及基本要求

论“友善”核心价值观之内涵、特征及基本要求

论“友善”核心价值观之内涵、特征及基本要求也有学者将“友善”理解为友爱。友善不同于友爱,它包含友爱,但其外延又远超过友爱。友爱是一种带有情感的行为及品质,它只是在被爱者对爱者的友爱感到愉悦,并回应爱者以爱时才能存在。

也有学者将“友善”理解为友爱。友善不同于友爱,它包含友爱,但其外延又远超过友爱。友爱是一种带有情感的行为及品质,它只是在被爱者对爱者的友爱感到愉悦,并回应爱者以爱时才能存在。这就是说,友爱是相互的。换言之,友爱本身具有直接的互惠性,一般只能发生在熟人之间。而友善不仅涵盖了友爱,还包括对陌生的他者的理解、尊重以及在需要时不要回报地救助;不仅如此,友善还包括对自然界的保护与爱护。概括地说,友善是基于善良意志而对他人宽容友好的态度和助人为乐的行动。尊重宽容、谦敬礼让、关爱扶危是其基本内涵。一方面,友善一定是善意与善行的统一。友善包含善意但又不局限于善意,还包括饱含善意的善行。这是因为,善意侧重于采取友善行为前的动机,而真正的友善一定是发自内心的仁爱举动。换言之,友善必然包含善意,友善者一定是怀有为对方的利益着想的善良意愿;友善本身又不只是善意的主观形态,否则,便陷入了友善问题上的动机论。友善自身更具有付诸实践的品质,它是一种去做当做之事的德行。友善作为德行,体现的是德性和能力,更多地是以善意行动的形式存在着。总之,友善与善意存在一定的联系,但友善不完全等同于善意,善意只是还未付诸行动的善良意向,而友善则是付诸行动的善意,知与行的内在统一是友善的鲜明特征。另一方面,友善的内容和存在样态是多种多样的。从内容上看,友善既包含对人宽容、理解和关爱的要求,又包含对自然尊重和关照的要求;既包含思想认识与言语上的低要求,更包含行动上的高要求;既包含不损他的低标准,也包含利他、助人为乐的高标准。友善言行背后既有个人的功利性动机,也有超越个人功利的动机。这就是说,对友善者而言,友善既是手段,又是目的。友善实现了工具价值和目的价值的内在统一。

上一篇: 佳作丨以“践行志愿精神”为主题的优秀演讲稿
下一篇: 当代大学生社会公德缺失原因及对策分析

为您推荐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