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么,到底何为国学?这是今天那些质疑我们发展国学文化所常质问的一句话,同时也是我们国学文化爱好者应该搞明白的一个概念。我在这里就抛砖引玉,不足之处,还望各位博学之士不吝赐教!
所谓国学,在晚清民国时期就被许多大学者提出来,例如一代国学大师章太炎创办章氏国学讲学会,出版了《国学概论》、《国顾论衡》、《章太炎国学讲演录》等著名的国学书籍,在上世纪二三十年代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2005年,中国人民大学国学院成立时,大学者季羡林老先生就提出了“大国学”的设想。到了2007年,季羡林老先生正式提出“大国学”的概念,即
五术六艺百家之学,东西南北凡吾国域内之学,都可称之为国学。
季羡林老先生已经说得很明确了,即我国历史上在我国地域之内创造各种学术的总和就是国学。
如果大家还是不太明白,要说得更具体一些的话,那么从各个领域来看,国学应当包括中国古代的文学、史学、哲学、宗教学、考据学、中医学兼及目录、版本、校勘之学,上至天文星象,下及地理山河等,所谓无所不包。
若从传统的图书分类来看,国学则应当涵盖“经、史、子、集”四部之学。
所谓“经”部则包括儒家的“十三经”,儒家的经典最初只有《诗》、《书》、《礼》、《易》、《乐》、《春秋》六经,后来《乐经》亡佚,只剩下五经,所以汉朝从汉武帝以后的历朝历代只设立五经博士,汉朝以孝治天下,增加《孝经》作为经典,加上原本的五经以及《论语》,称为“七经”;到了唐代,《春秋》被分成《春秋左传》、《春秋公羊传》和《春秋穀梁传》,《礼》被分成《仪礼》、《礼记》、《周礼》,加上《尔雅》,称为“十二经”;到了宋代,理学家们把《孟子》的地位抬高,朱熹从《礼记》中取出《大学》和《中庸》两篇,再加上《论语》和《孟子》,称为“四书”,《孟子》一书进入了“经”的行列。
至于“史”部,主要包括了历代官修的正史,如“二十四史”,以及传记、史钞、地理、职官、政书、目录等。
“子”部书则有些复杂,除了主要包括先秦诸子的著作以外,凡不能放入“经”、“史”、“集”的书籍都统收入“子”部书,例如《孟子》一书在宋以前就属于“子”部书。
“集”部主要包括文学一类的书,历史上文人的诗集、文集、词集、总集、别集等。
若是从“历时”的角度来看,国学则要包括先秦的诸子之学、两汉经学、魏晋玄学、隋唐道学、宋明理学、清代考据学等。文学上主要有先秦散文、汉赋、六朝骈文、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