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否》中,盛家四个女儿,华兰荣华尊贵,明兰乖巧懂事,墨兰嘴甜讨老爹喜欢,各方面都不出挑的如兰,没有像姐妹们一样嫁到高门大户,而是嫁给穷举人文言敬。她在“低嫁”的婚姻中,找到了人生的幸福。
知否如兰(知否如兰嫁给了谁)
如兰是盛家嫡女,从小锦衣玉食,被母亲王氏灌输,嫡女要比庶出的女儿尊贵。
因此,如兰在和庶出的墨兰、明兰相处时,天生就有一种优越感。
可在盛家,如兰的这种优越感无法得到释放。
因为,盛家的当家人盛纮本人,就是庶出的。再加上林姨娘、墨兰母女动不动以庶出,诉委屈、装可怜,讨盛纮怜爱。
没心机的如兰,每次对上墨兰都讨不到好处,甚至反过来,还会遭到父亲的埋怨。
长此以往,如兰的内心受到一万点伤害,她默默下定决心,自己以后一定要“高嫁”,嫁入一个显赫的婆家,碾压庶出的姐妹们(特别是墨兰)。
这样才配得上自己的嫡女身份。
可是,目睹“高嫁”姐姐华兰的艰难后,如兰动摇了想法。
华兰出嫁后,如兰跟着长辈去忠勤伯府走亲戚,结果了解到姐姐华兰在婆家的悲惨遭遇:被婆母欺负,不敢说;被搜刮陪嫁,不敢言语;甚至怀着孩子还要委曲求全地给婆婆“站规矩”。
看到姐姐这样遭罪,娘家还碍于亲家的权势,不敢为华兰讨回公道。
如兰很愤怒,她对明兰说道:
天底下的婆婆都是可恶的,若要我过大姐姐那样委屈的日子,我还不如当一辈子老姑子呢。
也是从此时起,如兰改变了高嫁的想法。
因为,一直以来,如兰对自己都有着一个非常清晰的认识:
我晓得,从小到大,我比不上大姐姐的荣华尊贵,比不上墨丫头会巴结,也比不上明兰讨人喜欢;别说爹爹,就是娘,也不甚看重我!
而既然那么荣华尊贵的姐姐,“高嫁”之后都只有委曲求全的命,那如果是自己呢?
如兰很肯定,自己未来在婆家的表现不可能比华兰更好。
与其担着“高嫁”的虚名,却要忍辱负重,委曲求全的;不如找个真心爱自己,宠自己的平凡人,过轻松快乐的日子。
文炎敬最初是盛纮为墨兰找的夫婿。盛家看中的是文炎敬的才华和人品,相信他以后前途无量。可是墨兰嫌弃文家太穷,看不上文炎敬。
如兰和文炎敬初次相遇,如兰的手帕被风吹走,被文炎敬捡起来,这里有个小细节,文炎敬知道男女有别,将手帕挂在了树上。
就因为这样一个细节,如兰看到这个男人对自己的尊重,她被打动了。
后来,文炎敬几次跟如兰约会之后,就明确表示,他不喜欢娇娇弱弱的女孩,偏喜欢那种外向有活力,能跑能跳的,如兰的泼辣、直爽和任性,正好符合。
在如兰心中,文炎敬看到她的优点,是真正懂她的人。
哪怕他出生不高,和自己的嫡女身份不匹配,哪怕她是墨兰看不上的,这些都不重要。因为如兰想要的就是简简单单的快乐,平平淡淡的幸福。
不得不说,如兰的清醒,胜过很多人。哪怕所有人都不看好,她也坚定,自己想要和什么样的人过一辈子。
如兰嫁给文炎敬,大家都认为如兰是低嫁,受委屈了。
盛紘虽然只是五品官,但子女婚姻却是盘根错节,任何一门关系拿出来,都是文炎敬一辈子都可能达不到的成就。
可是,如兰却没有仗着娘家的权势,虚张声势,胡乱作为。
对着刁钻刻薄的婆母,她小心翼翼地伺候。每每与婆母发生矛盾,她从不与她正面交锋,表现得足够谦卑,再由丈夫与婆母说道。
她始终都懂,只要夫妻一条心,其他都不足为虑。
曾经那个单纯傲娇的小姑娘,慢慢走向了成熟。
如兰怀孕的时候,她的婆母文氏想给儿子安排一两个通房姑娘,照顾儿子。
这是如兰不能接受的,但是她没有直接反对,而是挺着大肚子,站在雨中哭诉自己的深情。
雨中哭泣,她只是个吃醋而茫然的小女子,深深爱恋丈夫不能自拔,因害怕丈夫变心,而不知如何是好,什么规矩礼教,都忘诸脑后,只能像孩子一样,躲在雨中偷哭。
看着妻子怀着孕还在雨中求情,文炎敬深受震动,直接拒绝了母亲的提议。
如兰的深情和隐忍,文炎敬是看在眼里,记在心上的。
所以后来,文炎敬外放,文母想留下如兰立规矩,谁知自己的儿子却反了水,文炎敬自己不好违背母亲,却偷偷跑去跟岳母串通一气,让岳母王若弗到文家大闹一通,文母顿时没了脾气。最后,文炎敬如愿带着小娇妻去了外放的地方。
可见,夫妻相处,我为你着想,你替我考虑,才是正道。
如兰从一个任性妄为的单纯少女,变成能为家庭隐忍的成熟少妇,这是她的成长的地方,也体现出她的智慧。
《知否》中,纵观盛家的女儿,如兰是很不起眼的一个。她的容貌、才学都不如其他几个姐妹出众。
但为什么如兰还是能够过上好日子呢?
究其根源,如兰很有自知之明,她了解自己;她有清醒的头脑,知道自己想要什么样的生活;她更有智慧,在婚姻中拥有成长的思维。
她放弃“高嫁”的执念,转头在“低嫁”的选择中觅到了人生的风景。
她有家族的撑腰,却不张扬,低调处事,收获幸福。
这不是偶然,这是真正属于如兰的人生智慧。
而对于在人生波澜壮阔的旅途中,奔波的我们来说,也可以学习如兰的人生智慧。
认清自己的优点,拎清遭遇的境况,选对适合自己的活法,遇见最美好的人生。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