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企业认证是构建社会企业可持续发展生态系统的第一步。目前全球已有22个国家具备较完整的社企认证体系。
认证数据展示了社会企业在全球的发展状况。根据有关数据,截至2015年,英国的社会企业达到7万家,西班牙的社会企业超过5万家,苏格兰的社会企业超过5000家。
美国通过官方机构认证以及民间B-Corp认证体系的共益企业数量均超过2000家,韩国通过认证的社会企业超过1500家。
而在中国,香港地区的社会企业已认证超过570家,台湾地区登陆社会企业平台的组织超过120家。
大陆地区目前由深圳市中国慈展会发展中心、北京大学公民社会研究中心、中国人民大学尤努斯社会事业与微型金融研究中心、億方公益基金会、国际公益学院、中国公益研究院多家机构联合发起,由深圳市社创星社会企业发展促进中心具体执行。
截至2018年12月31日中国慈展会社会企业认证已通过234家。
以下,我们通过已获得中国慈展会社会企业认证的机构,进行数量上、多样性以及领域活跃性展示。
中国社会企业的数量
01
社会企业数量长足增长
图1:申报和认证机构数量统计
2015年,中国慈展会首届社会企业认证开始,经公开招募共收到67家机构申报,经专家评审,最终7家机构脱颖而出,成为第一批通过认证的机构。
2016年,第二届社会企业认证启动,共有154家机构申报认证,数量为第一年的2倍之多,最终16家机构通过认证。
在前两届的基础上,第三届社会企业认证显现出更大的影响力,申报机构数目达到510家,是上一年的3.3倍,是前两届数目总和的2.3倍。认证通过106家社会企业。
2018年9月底结束的第四届认证中,申报机构数及通过认证数则达到新高,分别为620家及109家。
综上,四届累计有1351家机构申报认证,234家机构通过认证,社会企业的数量有了长足的增长。
02
认证社企地理分布
图2:认证社企范围发展趋势
(注:2018年浅蓝色部分为有机构申报但未最终通过认证地区)
2015年,7家机构通过认证,它们分别来自广东江门、辽宁大连、甘肃兰州和上海;
2016年,16家机构通过认证,它们分别来自广东省的广州、深圳和佛山、四川省的成都、福建省的福州、浙江省的宁波以及北京;
2017年,通过认证的106家机构呈地毯式铺开在全国19个省/直辖市的26座城市;
2018年,累计收到申报及通过认证的地区达到全国27个省/直辖市/特别行政区的46座城市,社企来源稳步扩大。
03
社企集中于发达城市
图3:社会企业地区分布
总体来看,社会企业主要集中在一线城市,如深圳、北京、广州、上海。
活跃涌现在二、三线城市,如杭州、成都、苏州、昆明等。
而另一方面很多地区的社会企业数量很少甚至还没有出现。下面3个因素可能是导致分布差异的主要原因:
1、一、二线城市的政治、经济、社会和文化发展程度都相对较高,同时社会又具备充分的资源,如稳定的经济保障、良好的政策环境、活跃的社会力量和高度的文化包容,因此社会企业在一线城市发展势头良好;
2、与传播途径有关,社会企业认证工作的传播途径不仅包括主办机构、执行机构的官媒、官微,也包括借力一些公益赛事(如公益慈善项目大赛等)以及联盟机构进行传播。
3、与传播力度有关——社会企业认证工作主要由深圳、北京、成都三地的机构负责,所以在这些地方的传播力度相对较大,三地的社会企业也是全国最多的。
中国社会企业的多样性
01
企业性质机构比例呈上升趋势
图4:认证社会企业之机构性质趋势
汇总四届数据,总共有234家机构通过认证。其中,154家是企业, 80家是社会组织。企业来源比例为65.81%。根据以上数据,可归纳出企业是社会企业的主要来源,并且企业的来源比例基本维持在六成水平。
02
极强的社会使命导向
对2017、2018两年通过认证的215家社会企业,有75.64%的机构在章程中规定了明确的社会使命。
有15.31%的社会企业在社企认证过程中,签订了《社会目标承诺书》,承诺将机构的社会使命明文规定于机构的章程中并履行社会使命。即有90.95%的机构以文件形式确立了机构明确的社会目标。
另外,约44.44%的企业以《企业利润分配承诺书》的形式承诺将不少于50%的利润投入于社会目的,约36.11%的企业以《资产锁定承诺书》的形式主动承诺企业在解散时依法将部分或全部剩余财产捐赠给公益基金、社会企业或其它公益慈善事业。
03
八成以上社企基本实现财务可持续性
图5:2016年度机构盈余情况
由于对机构财务情况进行保密,我们未收集机构具体的财务数据,而仅了解其财务规模,因此不能准确地判断机构的盈余情况,但可以通过收入与支出两大数据进行大概推测。
根据盈余=总收入-总支出,盈余为正则表示机构有盈利;盈余为负,则表示机构亏损;盈余为零,则表示机构基本收支持平。
数据呈现,超过六成(66.04%)的机构在2016年度收支基本持平,接近两成(19.81%)的机构实现了盈利,有14.15%的机构出现亏损。超过八成社会企业机构基本实现了财务可持续性。
04
超八成社企以经营性收入为主
图6:主要收入来源情况
通过比较每一家机构的市场性收入占总收入比例、政府购买收入占总收入比例、政府资助收入占总收入比例以及社会捐赠收入占总收入比例这4个数值,数值最大的即为机构最主要的收入来源。
中国社会企业活跃的领域
图7:中国已认证社会企业服务领域分布
(注:图1-5数据来源于2015-2018年中国慈展会社会企业认证库)
可以看到,2015年中国已认证社会企业的服务领域主要集中在:
1、无障碍服务(85.7%)
2、和医疗卫生(14.3%)
2016年的服务领域扩大到9个领域,排名前三的领域分布在:
1、无障碍服务(31.3%)
2、农村发展(12.5%)
3、生态保护(12.5%)
2017年出现了很大的变化,服务领域更加多元且分布趋向均衡,排名前三的领域分布在:
1、无障碍服务(17%)
2、养老(13.2%)
3、青少年儿童(12.3%)
2018年,社会企业逐步深入解决比较传统的紧迫的社会问题领域,排名前三的领域分布在:
1、弱势群体(17.4%)
2、青少年儿童(16.5%)
3、无障碍服务(12.8%)
综合四年已认证数据,我们可看出呈现出这样的变化特点:
01
领域逐步增多
社会企业的核心使命是社会问题的解决以及社会价值的创造。及时识别社会问题并通过创新的方法去解决,是社会企业家精神的一大要素。
在中国,由2015年2个活动领域,2016年9个活动领域,2017年13个活动领域,到2018年14个领域,社会企业的所服务的领域和群体逐步覆盖到更多的社会问题层面。
这一方面反映了更多的社会问题需要通过更创新的方式去解决,同时反映了社会企业在解决社会问题上的巨大潜力。
02
活跃领域趋向老大难问题
社会企业是在三部门失灵的背景下产生的,目的是解决那些政府解决不了、市场不愿管、志愿部门无效解决的老大难问题。
TOP 3在过去四年有些许变化,但是可以看到,无障碍服务一直稳居前三位,青少年儿童、弱势群体、农村发展领域后来居上。
其中无障碍服务主要包括残疾人的就业、康复和赋能建设,如深圳市大米和小米。
青少年儿童主要集中在早教、创新教育、自然教育上,帮助孩子塑造一个完整的人格,如成都童萌、上海佰特教育。
弱势群体服务主要包括刑满释放人员的社会融入、农村留守儿童、低收入群体等,如北京喜乐颂、深圳诚信诺等。
此外,社区发展、公益支持和养老领域潜力很大。
社会企业是一个动态的发展过程,其中活动领域出现这些变化的原因可以从中国社会企业属性和政策环境两个方面来理解:
01
社会企业属性
社会企业是以创新的手段去解决社会问题,“社会问题的识别”是核心要素。社会问题的出现与国家或地区的政府性质、社会经济发展状况密切相关。
高福利国家普遍失业率较高,尤其是残疾人的就业、社会融入问题,所以欧洲国家的社会企业以解决就业、促进社会融合为主。
作为发展中大国,老龄化、弱势群体的社会融入、农村发展、青少年儿童(留守儿童、教育等)、农村发展等成为当前及未来社会发展面临的巨大挑战,政府通过政策引导、购买服务,与市场、公益组织合作进行了很多有益的尝试,但是都不能保证能够可持续性的解决社会问题。
创新导向的社会企业,在社会属性、可持续性上能够满足社会问题复杂性、多元性的需求。重要的是,社会企业领域的扩大和占比趋向均衡,刚好是社会企业在各领域活跃并且持续发挥高效影响力的证明。
02
政策导向
社会企业以社会问题解决为首要目标,并不意味着政府不作为。政府政策的出台,是社会企业发展的重要环境。
作为国家协同治理当中的重要一环,社会企业能够在支持型的制度环境当中,通过与政府、市场和公益组织的合作更高效的解决社会问题。
例如,三农问题历来是政府工作的重中之重,2017年10月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乡村振兴战略,这促使从事农村发展的机构能够在国家支持的大环境下减少阻力、争取支持、整合资源,更有效的解决问题。
政策环境对于社会企业的影响呈现出聚集效应。以成都为例,2018年4月,成都市政府以工商局牵头,其他部门协助的方式,将社会企业纳入城乡社区发展治理一体化的布局中,并优先发展社区生活服务类和农村农业类组织,配套以相应的财税支持。
2018年12月成都市本着从严的态度,共认证12家优秀社会企业,其中4家聚焦社区发展,2家聚焦农村发展,2家聚焦青少年儿童,其他为养老、无障碍服务、生态保护和弱势群体。
可以看出,政策环境对于社会企业的吸引力会直接影响社会企业的活动领域。
目前中国已认证的社会企业覆盖领域呈现多元化趋势,这与中国社会问题的现状、社会企业的属性、政策环境紧密相关。不能忽略的是,社会企业转型路径的多样性,从社会组织转型、企业转型而来的社会企业,在未来会进一步丰富、深耕社会问题的涉及领域。
来源/社创星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