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社会 > 记者朱鹏源:心系民生,做社会良心的守望者

记者朱鹏源:心系民生,做社会良心的守望者

记者朱鹏源:心系民生,做社会良心的守望者文/凌云 原载/凌云文学 本文经文中主人公朱鹏源先生授权发布【小引】1997年2月号,《青少年日记》杂志封面人物:他的作品上过央视3

良心社会记者是什么意思_良心社会记者是谁_记者是社会的良心

文/凌云 原载/凌云文学 本文经文中主人公朱鹏源先生授权发布

【小引】

1997年2月号,《青少年日记》杂志封面人物

他的作品上过央视3.15晚会

他报道的案件惊动了国家元首

他的一篇新闻海内外几百家媒体竞相转载

他是全国第一位状告新闻出版局并获圆满解决的记者

他作为“非典”新闻人物,上了《凤凰周刊》

他作为春天文学奖得主笔下小说人物,走进《萌芽》杂志

他曾经因为一场被诬陷的新闻官司,一夜成为知名记者.

他被海外媒介多次采访,并被广泛报道

他做过娱乐记者,采访过许美静、那英、周华健……

他当过文化记者,采访过叶兆言、海笑、朱文……

他当过教育记者,采访过李阳、周婷婷、李娜……

他出有3本个人作品集《平民记者》、《名人明星》、《弱者不哭》

他现在是中央级媒介政法记者

他的文字批评过公安局、法院、检察院

他只是个非常普通的平民记者

他给中央领导的信件将诬陷自己的贪官送进了监狱

上世纪70年代人, 专职维权记者。

毕业于“东方最美丽的校园”——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国家文科基地编辑学专业。

做过报纸电视经济、社会新闻记者和文化、教育、娱乐杂志编辑。创办主编过杂志。在扬州、南京媒体“混饭”10载。主笔过专栏。现在北京做记者。

1997年2月号山西一级期刊,《青少年日记》杂志封面人物。“校园新星”专题推出人物。

百余万字新闻文学作品见诸《人民日报》、《光明日报》、〈中国青年报〉、《法律服务时报》和《华夏时报》、《中华家教》、《青少年文汇》等全国各级媒体。

独家率先报道的“苏北名医活活治死劳模税务局长”案曾得到前国家元首、中央军委主席江泽民的亲笔批示。独家连续报道、进而引起海内外200多家媒体广泛关注的“农夫山泉一元钱官司”,在2003年“3-15”晚会上被中国著名主持人王小丫、李咏重磅推出的“药物致聋儿童索赔234万,震惊卫生部长和民法泰斗案”、扬州“脑瘫女童索赔百万天价 案”、安徽“亲母贩卖2岁儿,残疾汉流浪10载苦寻子”、南京“另类王海”状告南京白下法院、镇江“重病富翁捐献遗体和百万资产”、美丽产妇分娩惨死医院震惊卫生部和全国妇联案、新规施行后的全国首例医疗纠纷案——“难产女婴蹊跷伤残谁之过”、南京见习女律师和著名律师所互告……

等多篇独家重磅作品被《中国青年报》、《京华时报》、《北京青年报》、《成都商报》、《南方日报》等知名报纸和新浪、搜狐、人民网、新华网等强势网站转载,被中央电视台新闻综合频道、江苏广播电视总台新闻频道《服务先锋》、城市频道《南京零距离》、教育频道《新闻故事》,南京广播电视台科教频道《法治现场》、新闻频率《周静说法》等电子媒体转化成画面和电波。

获过国家、省市级文学新闻奖10多项。作品入选多种书籍。《青少年大参考》、江苏人民广播电台、《中国少年之星》、《南京师大报》等10余家媒体报道其人其文。家乡档案馆“20世纪100年大事记”中有其事迹记载。

这些年给亲朋代理和自己打民事案件多起,都有良好结局。行政诉讼过南京市新闻出版局、南京市交通运输局和昆山市卫生局,俱获圆满解决。2014年4月,和住所地江宁公安分局斗法。溧水县粮食局长栾溧山叫板本人,最终判刑10年。

新闻采编人员资格证书:新出新培(署)字第 15168 号。

——题记

于一个偶然的机会,在微信上结识了朱鹏源老师。起初,我并不知道他是一名记者,只是有一次我在微信上发表了中国人物传播学创始人、《中国人物》周刊主编郭远光老师为我的新书《云心似锦》所作的序,他告诉我他也认识郭老师。于是,很自然的我们就有了谈话的契机。

郭远光老师是陕西作家里面我十分欣赏的老师,当初大学时代,有幸与他结识,是我的幸运,也是我的喜欢的陕西名人之一。所以,在于朱鹏元老师的谈话之中,我们聊得很愉快,也从一个陌路朋友,成为了一个文友。

虽然相识不久、了解不深,但是我对朱老师的第一印象是极好的。

每天看到他的微信上分享出来的链接,都是些“为民解忧”、“传播正能量”、“心系民生”的链接,在中国现当代,在这个物欲横流、拜金至上的时代,能够一直坚持着用良心写报道,着实不多,甚至说屈指可数。而每次看到朱老师所分享的链接,心中对他产生了一股莫名的崇拜感。

古往今来,为文者甚多,然有风骨之人甚少;中国记者更是多如过江之鲫,然真正能够坚持着作为一个职业新闻人的操守、能够客观公正的撰写报道的并不多。就如同千百年来,中国历史上也只出了一个司马迁,一个“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的人。对于这些有风骨的记者,在灵魂深处一直都是很敬畏的。

铮铮铁骨,不媚不阿是我对朱老师的第一印象。

之后,我们便在微信上偶尔的进行一些交流。与其说交流,不如说是我向朱老师学习。每次言简意赅的聊天,却并不影响我对朱老师的尊敬;所以,当我那天把自己坚持创作十年来出版的第一部散文集《云心似锦》的喜讯发到微信上时,朱老师给予了我一些肯定和鼓励,同时让我赠书一本。

作为一个初出茅庐的文艺青年,这对我来说无疑是一个巨大的鼓励。可那几天由于我出差在外,只得请人代我邮寄,因此未能在赠给朱老师雅正的几本书上留下只言片语,对此深表遗憾。之后,我将赠书的讯息告诉了朱老师,他说会给我回赠他的书籍,我就很期待的继续去忙工作了。本以为我这本不值一文的散文集并未得到朱老师的认可,也不会得到什么真正的回赠。直到今日,我才知道我彻底错了。

今早10点,当我接到快递打来电话,让我去楼下取快递。

当我怀着疑惑的心情,快步走到写字楼下时,收到了朱老师给我邮寄来的快递。迫不及待的打开了包装袋,映入眼帘的一幕令我惊呆了。

朱老师不仅赠给我了他的《名人明星》一书,还赠了我一个包装精美的白水晶手链和一个墨色的茶晶项链。这实在是出乎我的意料,也是我从未想到的结果。作为一个知名新闻人、一个著名记者、一个责任主编,能够送我这些宝贵的礼物,是我的《云心似锦》出版以来,收到的第一份礼物。

从来都不曾想过,一个著名的日报主编,能够屈尊为我挥毫,赐我墨宝,并且附赠了其在《世纪风采人物》刊物上的文章,实在令我大喜过望。作为一个赤字追梦的文艺青年,这是我有生以来第一次得到如此的肯定,实在是三生有幸。

千里送鹅毛,礼轻人意重。这是我第一次真正明白这句话的含义,也是我第一次冒昧的交上了朱老师这个朋友。感谢您的馈赠,给了我坚持梦想、坚持创造的动力,也给了我这个执着追梦的文艺青年,一次无声的褒奖与肯定。君子之交淡如水,感恩老师的礼物,更加感恩老师的栽培,实在是我莫大的荣幸。

以我这支羸弱瘦笔,实在写不出这份恩情的分毫。但是,当我第一次打开老师的那本《名人明星》,当那一个个熟悉的文章标题映入眼前:“潇湘美女叫李湘”、“那英,一帧风景”、“祝福王菲”、“家教访谈刘德华”、“张学友:永远的歌神”、“孙颖:凤凰卫视的南京佳话”、“寂寞忆莲”、“周泽民:笑对人生”、“李阳·克里兹:世纪末的美丽神话”、“金陵邂逅陶玉玲”、“俞蓉蓉:给你如花容颜”等等,我就像是个嗷嗷待哺的婴儿,一头钻进了那一篇篇脍炙人口、扣人心弦的文章,我的心一次次地被震撼着,被洗礼着。这也是我第一次走进一个新闻人,一个令我欣赏仰慕的职业新闻人,一个用笔尖抒写春秋史诗的文人墨客,一个具有时代责任感的风骨之人。

一直坚信,尘世间有些相遇不在路上,而在心间;有些相逢,无须金玉良言,无须吹捧奉茶,但是倾心相交,足可感恩一生;有些人即使素未谋面、素未平生,依旧可以成为最好的朋友、最真的知己。朋友不在多少,重在交心;老师不在多少,而在于能够启迪自己,鞭策自己,激励自己。

不想用太多的词语去描述这份“知遇之恩”、这份“忘年之交”的情谊,也不想用太多的话语去感谢朱鹏元老师的鼓励,只想真诚的说一声:谢谢老师!

上一篇: 2023考研政治马原考点-社会形态更替
下一篇: 中共宜宾市委政法委员会 关于印发《宜宾市社会稳定风险评估第三方机构管理办法(试行

为您推荐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