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唐文德
近来,看了永州记忆和尹氏乐园攻击楚南舜文化的文章,觉得他们这样已将舜文化探讨引入了岐路,有点不再想看了。但湖南学者尹氏乐园尹珺君在《广西全州“楚南舜文化”就这水平你也有资格研究舜文化?》一文中说:在湖南宁远九嶷山找到了舜帝真身葬地所在的“正穴”,这到引起了我的好奇之心!
据报道:宁远九嶷山舜帝陵正殿右侧的石堆上有“正穴”二字,而且在左青龙、右白虎、前朱雀、后玄武“四神地”的居中位置,确实是一块少见的风水宝地。
舜帝是哪里人简介(舜帝是哪里人啊)
发现舜葬“正穴”,可以说这是天大的好事。
舜帝真身葬地之谜终于解开了!
笔者从学者尹珺君的文章知道了这消息,非常兴奋!
既然在宁远九嶷山找到了舜帝真身葬地的“正穴”,那就赶快向国家文物局报告,请国家考古专家前去这个“正穴”考古,早日挖掘出舜帝真身葬地所在。
如果这个舜帝“正穴”真是舜帝真身所在,那也就彻底平息了山西运城和广西全州等地与湖南宁远九嶷山的舜帝真身葬地之争,也就会让天下人彻底服了舜帝葬地在宁远九嶷山了!
我查阅了专家学者对宁远九嶷山这个舜帝“正穴”的看法,发现不少学者对此提出了疑异。
他们认为湖南宁远九嶷山的舜帝陵只是一个祭祀陵而不是舜帝真身所葬的真陵。
如:学者蔡次敏先生就撰写了《舜帝真身陵新考》,他在文中提出:“湖南省宁远县九嶷山的舜帝陵只是一个祭祀陵,一个假冢,连零陵都不是”的观点。
蔡次敏先生指出:明洪武四年(公元1371年),明太祖朱元璋派遣翰林院编修雷燧祭舜,此时舜庙已湮灭无存。主持修舜庙的雷燧在九嶷山又找不出符合帝王规制的舜冢。
于是,他就看风水、猜谜子,看哪里风水好就定哪里为舜冢。
最后,他看中舜源峰风水好,觉得舜冢可能在舜源峰下,理由是“惟舜源峰虎踞龙蹯,外山拱护周密,舜陵当在此峰。”
这样,雷燧就在舜源峰下建起了舜庙和舜帝陵:“今庙建其下,自明初以来,遣官致祭,列于祀典。”
这就是今天宁远九嶷山并非舜帝葬地,而有舜庙和舜帝陵的原由。
蔡次敏先生指出:现在宁远九嶷山那个舜帝的“正穴”是后人造的假“穴”。
他说:现在宁远县九嶷山舜帝陵的“正穴”,就位于现在九嶷山舜帝陵正殿右侧26米的石堆下,在此石堆上还有“正穴”二字。
此处“正穴”以九嶷山最高峰舜源峰为靠山,位于山脚,这与秦之前的坟墓葬于山顶、山脊之上的习俗是相悖的,与舜帝时代相近的陶寺遗址、二里头遗址等的墓葬于山脊的考古挖掘发现相悖,也与《山海经·大荒南经》记载“帝尧、帝喾、帝舜葬于岳山”的记载相悖,高大的山称为岳,“葬于岳山”就是葬于高大的山上,而不是山下。
实际上,在周朝之前,中原人的墓葬都是在山坡或山脊之上,《吕览·节丧篇》对此做了很好的解释:“葬浅则狐狸担之,深则及于水泉,故凡葬必于高陵之上,以避狐狸之患,水泉之湿。”
故此舜帝陵位于舜源峰下,明显与古制记载不符,倒与汉代以后葬于山坡和山下的习俗相合,也与明代雷燧建造的舜帝祭祀陵相合。
他对这个“正穴”有些疑义:难道舜帝当时的人在埋葬舜帝的时候会不按当时的葬俗,而按两三千年后的葬俗来埋葬舜帝吗?显然是不可能的!
那现在宁远九嶷山的舜帝陵的“正穴”是怎么来的呢?
蔡次敏先生查阅了郑国茂著的《舜帝之谜》(人民出版社),其第九十五页:“明洪武四年(1370年)明太祖朱元璋遣编修雷燧祭舜,确认舜源峰四周青山拱卫,颇有帝王之气,应是舜陵所在,于是将舜庙迁于舜源峰下,舜庙坐南朝北,表达舜帝身葬九嶷,不忘北国的意思。从此陵庙合一。”
从上可以看出,此舜帝陵“正穴”的确定,依据的是:“四周青山拱卫,颇有帝王之气”,简单来讲,就是明朝人按照明朝时的风水观,指着某个风水好的地方,就说是舜帝的正穴了。
当然,这种指地为穴的名人祀墓,也算约定俗成,但此陵也只是一个祭祀陵而不是舜帝的真身陵,谈不让是舜帝的“正穴”所在。
而宁远九嶷山舜帝陵保护者永州记忆唐柏荣先生这样评价明代雷燧给舜帝造的这个“正穴”,他说:九嶷山舜帝陵(注:《九疑山志》曰:明洪武四年翰林编修雷燧造)已成历史定义,任何不怀好意之徒质疑都是闹剧一场,权当笑话看!
各位文友!你们对宁远九嶷山这个舜帝“正穴”怎么看呢?
它真的是舜帝真身葬地所在吗?
希望他们请国家文物工作者前去考古,让舜帝葬宁远九嶷山的历史真相早日呈现在国人面前,让人们虔诚地到宁远九嶷山的舜帝陵(正穴)祭祀中华道德始祖!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