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社会 > 营造共建共治共享社会治理格局

营造共建共治共享社会治理格局

营造共建共治共享社会治理格局“要形成有效的社会治理、良好的社会秩序,促进社会公平正义,让人民群众安居乐业,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要创新社会治理体制

“要形成有效的社会治理、良好的社会秩序,促进社会公平正义,让人民群众安居乐业,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要创新社会治理体制,把资源、服务、管理放到基层,把基层治理同基层党建结合起来,拓展外来人口参与社会治理途径和方式,加快形成社会治理人人参与、人人尽责的良好局面。”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在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广东代表团参加审议时的重要讲话,对广东在营造共建共治共享社会治理格局走在全国前列提出殷切期望。广州、深圳等近年在社会治理方面推出一系列举措,取得不错成效,在民众心中也赢得了好口碑。

志愿者队伍参与群防群治“现在参与注册"红棉侠"队伍有400多人,长期活跃的100多人,有的热心群众天天去公园打卡,领取巡防任务。”广州白云区白云湖街道办工作人员小鹿打开手机后台,一张白云湖地图上立刻出现数十个红色的点,“这些红点就是正在参与巡防的" 红棉侠"”。“红棉侠”以20岁到30多岁年轻人为主,大多数是附近居民,也有热心大学生、“跑团”成员等。他们一边休闲散步,一边参与志愿巡防。

这个名叫“红棉防线”的群防群治项目由白云湖街道办于2017年9月成立,只要在手机上下载“红棉防线”APP,上传身份证信息注册申请,通过审核就可成为“红棉侠”。“红棉侠”可以在白云湖公园入口领取到一个红袖章,“晚上发光发亮”。进入白云湖公园后在线领取巡防任务,最短500米步行巡逻,最长7公里骑巡。APP上长期设置几十个虚拟红包点,参与者进入活动范围参与巡防一次,一天最多可领取到两个红包,一个1至5元不等。

新形势下创新社会治理

南都记者了解到,广州荔湾区石围塘街也活跃着一支志愿者队伍— 如意平安骑队,由社区民警组织发起,由一群年龄在四五十岁的自行车骑行爱好者组成。这群爱好骑行的大叔大妈经常穿着显眼骑服、佩戴袖章、吹着哨子穿梭在石围塘街的老仓库、石围塘火车站等重点防控区,或劝诫违章,或提供街头赌博线索,更重要的是震慑治安复杂区域小偷小摸等不法行为。“如意平安骑队”发起人、荔湾区石围塘街派出所民警刘少廷说,骑行队2014年成立开始护街巡防以来,社区警情明显下降,骑行志愿者参与群防群治模式有望在广州扩大推广。

在平安联防志愿服务总队成立仪式上,广州市委政法委专职委员王保森说,组建平安联防志愿者队伍是广州在新形势下创新社会治理,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社会治理格局,提高社会治理社会化的有益探索,这支志愿者队伍将是专职化巡防队伍的有力补充。他们将重点围绕矛盾纠纷排查、社会治安巡逻、流动人口服务、社会舆情信息收集、重点人员走访、政策法规宣传等方面开展工作。

变“为民做主”为“由民做主”

深圳罗湖区党建工作一直致力于推进流动人口市民化,让他们从“流入”变“融入”,从“安心”到“暖心”。罗湖区成立12个“同乡村”流动党支部,管理流动党员近500名。以2007年成立的“同乡村”湖北洪湖流动党支部为例,党员人数由最初15人发展至28人,两人当选社区党委委员和居委会专职委员,支部书记胡桂梁连任两届市人大代表,23名洪湖老乡被评为深圳出租车行业“十佳”、“百优”驾驶员。

随着城市化进程加快,商务楼宇已成重要经济业态。罗湖通过创建“党组织建在楼上”党建模式,深入打造党的建设、党员成长、企业发展、楼宇和谐的“楼宇发展共同体”。目前全区30栋20层以上商务楼宇全部建立党组织,覆盖企业3290家、党员2524名,占全区两新组织党员总数的38.2%。同时,罗湖也积极引导社会力量共建共治,出台十条议事规则,赋权居民议事会,变“为民做主”为“由民做主”。

实现“群众有所呼、政府有所应”

南都记者了解到,广州在推进基层治理法治化,一村(社区)一法律顾问工作,彻底解决好法律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问题,是广东探索开展这项工作最早、参与律师最多、政府财政投入最大、法律顾问办理业务量最多的城市,取得了明显成效。目前,全市1499名律师与2676个村(社区)签约服务,实现全市全覆盖。

深圳在政府提供服务方面也有创新之举,提升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深圳罗湖区翠竹街道为了让社区高龄、独居、空巢和行动不便的老人每天能吃上新鲜蔬菜,推出民生微实事工程—“十元菜篮子”,去年8月起在11个社区全面推广。深圳2015年开始推行民生微实事工作,以群众“点菜”、政府提供服务方式快速解决社区居民身边急事难事。罗湖区是率先全面启动民生微实事项目的城区之一,2015年至2017年11月30日共审议通过的民生微实事项目3523个,总计金额2.1亿元。罗湖区委书记贺海涛说,开展民生微实事工作是完善基层治理的有力抓手、提升群众服务的有效途径,要不断破解基层治理各类矛盾问题,努力实现“群众有所呼、政府有所应”,有效增进民生福祉。

采写:南都记者 吴笋林 郭锐川

张艳丽 通讯员 陈毅恩

上一篇: “八五”普法规划来了!
下一篇: 《原始社会的解体和阶级社会的演进》公开课优秀教案教学设计 可编辑.doc

为您推荐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