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教材】1.1原始社会的解体和阶级社会的演进课时练
一、单选题
1.(2020·辽宁省高一期末)在奴隶社会,生产力水平有了进一步提高,农业、畜牧业、手工业显著发展起来,商业和城市日益繁荣。奴隶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带来社会的变化表明
①奴隶制的建立适应了当时生产力的发展要求
②人类进入了文明时代
③奴制是一种残酷的剥削和压迫制度
④奴隶社会代替原始社会是人类历史发展中的一个巨大进步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
2.(2020·辽宁省高一期末)马克思说:“罗马的奴隶是由锁链,雇佣工人是由看不见的线系在自己的所有者手里。”这里“看不见的线”是指
C.资本家占有剩余价值D.资本家剥削工人的手段
3.(2019·天津市宝坻区第一中学高一月考)古代社会的变革发展,既是生产力发展的过程,又是充满矛盾和斗争的过程。下列诗句能够反映封建社会剥削的有( )
①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②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③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④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A.①②B.③④C.②④D.①③
4.(2019·天津市宝坻区第一中学高一月考)国家是阶级矛盾不可调和的产物,是阶级统治的工具。奴隶制国家则是伴随着奴隶的反抗,以及奴隶主对自身利益的维护而建立的。这表明奴隶制国家
①是奴隶主与奴隶之间阶级斗争的产物
②是奴隶主与奴隶共同利益的维护者
③是奴隶主与奴隶阶级利益的调和者
④是奴隶主镇压奴隶反抗的暴力机关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
5.(2019·天津市宝坻区第一中学高一月考)在明朝中后期,在商品经济较为发达的江南地区和东南沿海城市,出现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萌芽。由此可知,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产生
①是生产力发展的必然结果
②是商品经济繁荣的必然要求
③是阶级对立与斗争的结果
④是调和阶级矛盾的必然措施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6.(2019·天津市宝坻区一中高一月考)下列关于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的认识错误的是( )
A.是生产社会化与资本主义私有制之间的矛盾
B.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在资本主义制度下的集中反映
C.是资本主义社会一切危机的根源
D.在高度发达的资本主义社会已经消失
7.(2020·北京市平谷区第五中学高一月考)2018年是《共产党宣言》发表170周年,宣言提到,“在危机期间……仿佛是工业和商业全被毁灭了。这是什么缘故呢?因为社会上文明过度、生活资料太多、工业和商业太发达……资产阶级用什么办法来克服这种危机呢?一方面不得不消灭大量生产力,另一方面夺取新的市场,更加彻底地利用旧的市场”。对这一论断,认识正确的是( )
A.它预见到了2008年的全球金融危机
B.经济危机只能通过消灭生产力来缓解
C.当时欧洲资本主义文明已经发展过度
D.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会阻碍生产力进
8.(2019·山东省潍坊一中高一月考)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要求有自由地出卖劳动力的雇佣工人,要求建立广阔的、统一的国内市场,而封建政权严重阻碍这些因素的发展。材料体现了
①必须推翻封建政权,才能为资本主义发展扫清障碍
②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建立必须具备两个基本条件
③资本主义制度代替封建制度是一个长期的过程
④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在封建社会内部萌发出来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9.(2019·辽宁省高一期中)经济危机和资本主义制度相伴相生,可以说是一种制度病、“基因病”。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主要表现是( )
①大量商品卖不出去,大量生产资料被闲置
②大批生产企业、银行破产,大批工人失业
③生产规模迅速扩大,远高于社会实际需求
④股票市场极为活跃,股票价格波动幅度大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10.(2019·辽宁省高一期中)恩格斯说:“没有奴隶制,就没有希腊国家,就没有古希腊的艺术和科学;没有奴隶制,就没有古罗马帝国。”这一论述()
①说明古希腊文明和古罗马文明是建立在奴隶制基础上的
②表明奴隶社会代替原始社会是历史的进步
③说明古希腊是世界上早期国家的发祥地
④反映奴隶劳动的全部产品都归奴隶主占有和支配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11.(2019·辽宁省高一期中)在资本主义形成和发展时期,巴尔扎克的《间喜剧》雨果的《巴黎圣母院》和《悲惨世界》狄更斯的《雾都孤儿》和《大卫·科波菲尔》等作品,都无情揭露了资本主义社会的贪婪、凶残描写了下层民众的悲惨处境,反映了劳苦大众的抗争。这表明()
①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带来了资本主义社会生产力的巨大飞跃
②资本主义社会的形成决不是一个田园诗般的过程
③资本主义生产的发展使新兴资产阶级在经济上显示出很大的优势
④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在阶级关系上表现为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对立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12.(2019·辽宁省高一期中)在山东宁阳堡头遗址发掘的132座墓中,8座没有随葬品,125座墓用一般生产工具和生活用具随葬,这其中的45座墓还用猪头、猪下颌骨随葬,少的一两个,多的达十四个。少数墓中还用玉器、象牙器和骨雕制品等贵重物品一起随葬。对此解读合理的是( )
①牲畜和生产工具变成私有财产标志着私有制的确立
②随着生产力的发展,个体劳动逐渐盛行起来
③贫富分化的加剧使氏族成员的地位越来越不平等
④共同占有生产资料是原始社会生产关系的特点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13.(2019·大连市普兰店区第一中学高一期末)学习了“原始社会的解题和阶级社会的演进”这一内容后,同学们围绕“原始社会是理想社会吗”这一问题展开讨论。以下四位同学的发言中,你认为最科学的是()
A.甲同学:原始社会没有阶级压迫和剥削,人人平等。因此它是一个理想的社会
B.乙同学:原始社会虽然生活艰险,但平均分配劳动产品,因此它是一个理想的社会
C.丙同学:原始社会虽然不存在剥削和压迫,但是生产力水平低下,因此它不是一个理想的社会
D.丁同学:原始社会有人吃人的现象,而且有人压迫人、人剥削人的想象,因此它不是一个理想社会
14.(2019·山东省高一期中)1884年,火地岛发现金子的谣言在欧洲引发了一场淘金热,殖民者纷纷闯入南美洲的最南端。他们侵占土地、建设牧场,奴役或杀戮土著居民,导致这里的印第安人很快就灭绝了。如今,火地岛的居民约有20万,但基本上都是欧洲殖民者的后裔。这说明( )
①资本来到世间,从头到脚,每个毛孔都滴着血和肮脏的东西
②对外掠夺是资本家发财致富的唯一源泉
③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一开始不适应生产力的发展
④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迅速发展所需要的基本条件是依靠暴力和掠夺实现的
A.①②B.②③C.①④D.③④
15.(2020·北京市平谷区第五中学高一月考)卡尔·马克思在《资本论》中写道:市场经济无法消除产生经济危机的根源,因而经济危机周期性地爆发。经济危机的这种周期性使资本主义再生产也表现出周期性,这种周期包括四个阶段:危机、萧条、复苏和高涨。以下对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相关知识表述正确的是
①生产相对过剩是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基本特征
②生产绝对过剩是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基本特征
③资本主义经济的繁荣只是暂时的,繁荣包含了新的危机的先兆
④导致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直接原因是生产社会化和生产资料资本主义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
A.①③B.①④
C.②③D.②④
16.(2018·山东省高一期中)在资本主义发展史上,“羊吃人”的圈地运动、血迹斑斑的奴隶贸易、对印第安人的奴役、对亚洲进行的鸦片贸易等罪恶的历史事实说明了
①资本来到世间,从头到脚,每个毛孔都滴着血和肮脏的东西
②对外掠夺是资本家发财致富的唯一源泉
③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一开始就不适应生产力的发展
④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迅速发展所需要的基本条件是依靠暴力和掠夺实现的
A.①②B.②③C.①④D.③④
二、材料分析题
17.(2019·天津市宝坻区第一中学高一月考)
材料一:《红楼梦》中贾家长女贾元春回娘家省亲,父亲跪在了身为皇妃的女儿面前聆听训诚;历代皇帝一旦登基,一切法律都根据他的意志去制定,重要官员都要由他来任命。
材料二:据清代文学作品和史书的描述,地主郝氏,一次待客就用去白银10万两;道光皇帝的“御膳房”,有金银器亚3000多件,仅皇帝一顿饭的花费,就相当于5000个农民一天的生活费用。而封建社会农民的生活十分困苦。晚唐时有人曾诉说老百姓有“八苦”:一苦官吏苛刻;二苦高利贷重;三苦赋税繁多;四苦事事摊钱;五苦当差服役;六苦无处申冤;七苦冻无衣、饥无食;八苦病不得医、死不得葬。
(1)材料一反映了我国封建国家的什么特征?
(2)造成材料二中地主和农民生活的天壤之别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18.(2020·北京市平谷区第五中学高一月考)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地主制经济以中国封建社会最为典型。中国的封建地主对自有土地采取多种经营形式:有的是由自己经营,采取剥削僮奴或剥削雇工的形式;而主要的是将土地租给他人经营,采取以地租剥削依附农或佃农的形式。依附农在历代有私属徒、部曲、佃仆等类型;佃农在历代有佃客、庄户、田客、佃户等别称。唐宋以后,分租给佃农的形式逐渐排斥和代替依附农形式,成为地主制经营中的典型形式。
材料二:为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2018年4月27日至5月1日,通俗理论对话节目《马克思是对的》在中央电视台综合频道首播,人民网、新华网等融媒体平台同步推出。
(1)结合材料一,分析封建社会生产关系的特点。
(2)结合材料二,分析说明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爆发经济危机的原因
(3)结合材料,谈谈人类社会发展的进程与趋势
19.(2019·全国高一课时练习)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在澳大利亚黑尔巴人部落,人们曾看到过这种现象:自清早起,男女老幼都外出寻找食物,经过一段时间以后,大家都带着获得的野兽等食物,到附近的洞穴里去烧。长者将极其有限的食物平均分给大家吃。吃完后,大家又去寻找食物。
材料二在奴隶制度下,奴隶被看成是“会说话的工具”。在庄园、矿山里,奴隶主挥舞手中的皮鞭,强迫奴隶用十分简陋的工具从事极度繁重的劳动。为了防止奴隶逃跑,奴隶主还给奴隶戴上沉重的脚僚。然而,正是奴隶,在极端恶劣的环境中,以他们的艰苦劳动,创造了社会的物质财富和精神文化。
(1)结合材料一,说明原始人分配劳动产品的特点及其根本原因。
(2)有人认为,奴隶制是人类历史比最残酷最野蛮的制度,奴隶社会代替原始社会是历史的巨大倒退。请结合材料,对上述观点简要评析。
参考答案
1.D【解析】本题考查奴隶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的影响。①:一种生产关系能够促进生产力发展,就说明这种生产关系是适应生产力发展要求的,也只有适应生产力发展要求的生产关系才能促进生产力的发展,①项符合题意。②:城市的出现和文字的发明是人类进入文明时代的重要标志,②项不合题意。③:奴隶社会的建立是生产力发展的结果,是人类社会的巨大进步,材料没有体现奴隶社会的剥削与压迫,③项不合题意。④:判断一种社会制度变革是历史的进步还是倒退,标准就在于是否与当时的生产力发展相适应,奴隶社会代替原始社会是人类历史发展中的一个巨大进步,④项符合题意。故本题选D。
2.A【解析】本题考查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隐蔽性。A:在资本主义社会里,雇佣工人的所有者是资本家。而雇佣工人之所以系在资本家的手里,根子就在于资本家占有一切生产资料,工人没有任何生产资料,即资本主义私有制。因此,“看不见的线”是指资本主义私有制,A正确。BCD:三项均不符合题意,BCD排除。故本题选A。
3.D【解析】①③:“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与“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都反映了封建社会中的残酷剥削,处于社会底层的广大人民生活凄惨。①③符合题意。②:“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描述的是农民劳作的辛苦,与封建剥削无关。②不符合题意。④:“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是陶渊明非常有名的咏菊的诗歌,与封建剥削无关。④不符合题意。故本题选D。
4.B【解析】本题考查对奴隶制国家的理解。①④:奴隶制国家是伴随着奴隶的反抗,以及奴隶主对自身利益的维护而建立的,这说明奴隶制国家是奴隶主阶级镇压奴隶反抗的暴力机关,是奴隶主与奴隶之间阶级斗争的产物,①④符合题意。②③:国家是统治阶级利益的维护者,是一个阶级镇压另一个阶级的暴力机关,不是协调者,②③错误。故本题选B。
5.A【解析】本题考查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产生的原因。①②:封建社会后期,随着商品经济和生产力的发展,原有的封建制生产关系成为生产力发展的桎梏,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应运产生,①②符合题意。③:材料强调商品经济对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产生的推动作用,没有涉及阶级斗争,③错误。④:阶级矛盾不可调和,④错误。故本题选A。
6.D【解析】D:资本主义越发达,生产社会化的程度越高,资本、生产资料、劳动产品就越集中在少数资本家手里,资本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尖锐化越不可避免而不是消失,D错误但符合题意要求。ABC:资本主义基本矛盾是生产社会化与资本主义私有制之间的矛盾,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在资本主义制度下的集中反映,是资本主义社会一切危机的根源,ABC说法正确但与题意要求不符。故本题选D。
7.D【解析】D:“因为社会上文明过度,生活资料太多”反映了马克思和恩格斯认识到了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是生产资料私有制和生产社会化的矛盾,指出了经济危机的必然性。“消灭大量生产力”说明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会阻碍生产力发展,故D正确。A:“因为社会上文明过度,生活资料太多”反映了马克思和恩格斯认识到了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是生产资料私有制和生产社会化的矛盾,指出了经济危机的必然性,但不能预测什么时候发生危机,故A错误。B:材料中“因为社会上文明过度,生活资料太多”反映了马克思和恩格斯认识到经济危机的根本原因是生产资料私有制和生产社会化的矛盾。消灭生产力的方法是马克思所批判的,故B错误。C:“因为社会上文明过度,生活资料太多”反映了马克思和恩格斯认识到了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是生产资料私有制和生产社会化的矛盾,指出了经济危机的必然性。“因为社会上文明过度”只是表象,并不能说明资本主义发展过度,故C错误。故本题选D。
8.A【解析】本题考查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要求。①:材料表明封建制度严重阻碍资本主义的发展,因此必须推翻封建政权,才能为资本主义发展扫清障碍,①正确。②: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建立必须具备两个基本条件:大批失去生产资料、有人身自由、能够自由劳动的人,开办资本主义企业所需要的大量货币,②正确。③:社会主义制度代替资本主义制度是一个长期的过程,③错误。④:材料未体现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在封建社会内部萌发出来,④不符合题意。故本题选A。
9.A【解析】①②:经济危机的主要表现是:大量商品卖不出去,大量生产资料被闲置,大批生产企业、商店、银行破产,大批工人失业,①②符合题意。③:经济危机时,生产迅速下降,远低于社会实际需求,③错误。④:股票暴跌预示着经济危机的到来,④错误。故本题选A。
10.A【解析】①②:材料中“没有奴隶制,就没有希腊国家,就没有古希腊的艺术和科学;没有奴隶制,就没有古罗马帝国。”说明古希腊文明和古罗马文明是建立在奴隶制基础上的,表明奴隶社会代替原始社会是历史的进步,奴隶社会的生产力水平和文明程度比原始社会的生产力水平和文明程度高,①②符合题意。③:材料中主要涉及的是奴隶制是建立古希腊文明和古罗马文明的基础,奴隶社会代替原始社会是历史的进步,没有涉及古希腊是世界上早期国家的发祥地,③与题意无关。④:在奴隶社会,奴隶主占有生产资料并完全占有奴隶;奴隶毫无人身自由,在奴隶主的强制下劳动;奴隶劳动的全部产品都归奴隶主占有和支配,奴隶主只给奴隶最低限度的生活资料,但材料中没有涉及奴隶和奴隶主之间的关系,④与题意无关。故本题应选A。
11.C【解析】②④:材料中“资本主义形成和发展时期的众多文学作品都无情揭露了资本主义社会的贪婪、凶残描写了下层民众的悲惨处境,反映了劳苦大众的抗争”充分体现了资本主义社会的形成决不是一个田园诗般的过程,资产阶级无情占有工人的剩余价值,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在阶级关系上表现为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对立,②④正确且符合题意。
①③:材料中主要强调的是资本主义形成和发展时期的众多文学作品揭露了资本主义社会的贪婪、凶残描写了下层民众的悲惨处境,反映了劳苦大众的抗争,没有涉及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带来了资本主义社会生产力的巨大飞跃,也没有涉及资本主义生产的发展使新兴资产阶级在经济上显示出很大的优势,①、③与题意无关。故本题应选C。
12.C【解析】①:土地变成私有财产标志着私有制的确立,①错误。②:随葬品种已经出现玉器、象牙器和骨雕制品等贵重物品,这表明随着生产力的发展,个体劳动逐渐盛行起来,②符合题意。③:随葬品的多少及种类反映了当时已经贫富分化的加剧,这使得使氏族成员的地位越来越不平等。③符合题意。④:材料反映的不是“共同占有生产资料”,④排除。故本题选C。
13.C【解析】ABC:虽然原始社会原始居民往往几十个人在一起共同劳动,使用共有的工具,共同分享劳动果实,共同分配食物,过着群居的生活,没有贫富贵贱的差别,没有压迫。但是因为生产力水平低下,生活条件险恶,只靠单个人的力量无法生活下去,个人的温饱问题都无法解决,更谈不上丰富的精神文化生活,脱离了氏族,面对的只有死亡。因此原始社会不是一个理想社会。AB错误,C正确。D:原始社会是一个没有人剥削人、人压迫人现象的平等的社会,D错误。故本题选C。
14.C【解析】①④:火地岛的事例说明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迅速发展所需要的基本条件是依靠暴力和掠夺实现的,资本来到世间,从头到脚,每个毛孔都滴着血和肮脏的东西,①④符合题意。②:剥削雇佣工人的剩余价值是资本家发财致富的唯一源泉,②说法错误。③: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一开始是适应生产力发展要求的,③说法错误。故本题选C。
15.A【解析】本题考查资本主义经济危机。①②:在资本主义经济危机时期,产品属于相对过剩阶段,而非绝对过剩阶段,①正确,②错误。③: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周期包括四个阶段,繁荣和萧条都是暂时的、繁荣的同时包含着新的危机的先兆,③正确。④:导致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根本原因是生产社会化和生产资料资本主义私人占有之问的矛盾,④错误。故本题选A。
16.C【解析】本题考查圈地运动。①④:“羊吃人”的圈地运动、血迹斑斑的奴隶贸易、对印第安人的奴役、对亚洲进行的鸦片贸易等罪恶的历史事实反映了资本主义原始积累的血腥和残酷,说明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迅速发展所需要的基本条件是依靠暴力和掠夺实现的,正如马克思所说,资本来到世间,从头到脚,每个毛孔都滴着血和肮脏的东西,①④两项符合题意。②:材料表明对外掠夺是资本家发财致富的重要手段之一,②项不合题意。③: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在资本主义发展的过程中,资本主义生产关系是适合生产力发展的,③项观点错误。故本题选选C。
17.(1)①君主专制、等级森严的等级制度。
②利用封建迷信、传播封建道德、鼓吹“君权神授”等,钳制劳动人民的思想。
(2)封建土地所有制是地主阶级剥削农民的基础。封建地主阶级正是凭借对土地的占有,使农民不得不依赖于地主,屈从于地主阶级的奴役。
【解析】(1)本题要求回答材料一反映了我国封建国家的什么特征。从材料可以看出,父亲必须给身为皇妃的女儿跪拜聆听训诚;历代皇帝一旦登基,一切法律都根据他的意志去制定,重要官员都要由他来任命。由此可从君主专制、等级森严的等级制度、利用封建迷信、传播封建道德、鼓吹“君权神授”钳制劳动人民的思想等方面,概括我国封建国家的基本特征。
(2)本题要求说明造成材料二中地主和农民生活的天壤之别的根本原因。从材料可以看出,老百姓的“八苦”,其根源都是地主阶级占有大部分土地,农民只有海量的土地,不得不依附于地主阶级。即封建土地所有制是地主阶级剥削农民的基础,也是地主和农民生活的天壤之别的根本原因。
18.(1)①地主占有绝大部分土地,通过收取地租等方式,占有农民大部分劳动成果。
②农民有一定的人身自由,有自己的劳动工具甚至少量土地,劳动成果除缴纳地租外,还能留下一部分归自己支配。
(2)①经济危机的直接原因是生产无限扩大的趋势与劳动人民有支付能力的需求相对缩小之间的矛盾,以及个别企业内部生产的有组织性与整个社会生产的无政府状态之间的矛盾。
②经济危机的根本原因生产社会化和生产资料资本主义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
(3)①从人类社会发展的进程看,社会主义终将代替资本主义是不可逆转的;
②从人类社会发展的趋势看,共产主义一定要实现的信念是不可动摇的。
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科学社会主义在中国的实践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就不难看到科学社会主义在21世纪焕发出了何等强大的生命力。
【解析】第(1)问,本题要求考生结合材料一,分析封建社会生产关系的特点。关于封建社会生产关系的特点,教材第5页有完整的表述,学生需记忆准确,会默写。解答本题结合材料稍加分析即可。
第(2)问,本题要求考生结合材料二,分析说明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爆发经济危机的原因。关于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爆发经济危机的原因,教材第10页有完整的表述,学生只需记忆准确,默写完整即可。
第(3)问,本题要求考生结合材料,谈谈人类社会发展的进程与趋势。关于人类社会发展的进程与趋势,教材第19页有完整的表述,学生只需记忆准确,默写完整即可。
19.(1)特点:原始人平均分配劳动产品。根本原因:在原始社会,低下的生产力使人们不得不共同劳动,共同占有生产资料,在生产中结成平等互助的关系,所以原始人平均分配劳动产品。
(2)①在奴隶社会,奴隶主占有生产资料并完全占有奴隶。双求在双隶主的强制下劳动,遭受残酷的剥削,毫无人身自由。奴隶劳动的全部产品都归奴隶主占有和支配,奴隶主仅给奴隶最低限度的生活资料。因此,奴隶制是人类历史上最残酷最野蛮的剥削制度。
②一种社会形态替代另一种社会形态,究竟是历史的进步还是倒退,判断的主要标准是看生产关系是否适应生产力的发展。奴隶社会代替原始社会,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使人类摆脱愚味野蛮的状态,迈入了文明时代的门槛,是历史的进步。
【解析】第(1)问,劳动产品的分配形式属于生产关系范畴,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结合原始社会生产力的特点可知,平均分配劳动产品的方式是由极其低下的生产力水平决定的。
第(2)问,题中观点有两个辨析点,其一是奴隶制是人类历史上最残酷最野蛮的制度,其二是奴隶社会代替原始社会是历史的巨大倒退。显然,前一个是正确的,后一个是错误的。学生答题时,依据教材知识,指出其中的原因即可。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