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社会 > 加强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

加强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

加强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习近平总书记在许多场合对加强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发表了系列重要讲话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习近平总书记在许多场合对加强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发表了系列重要讲话,其内容主要涵盖立德树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和践行、以文化人以文育人、教育合力构建、加强党的领导等诸多方面。这些重要论述充分体现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青少年成长成才的亲切关怀和殷切期待,立意高远,思想深邃,形成了内涵丰富的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体系,为提升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科学化水平指明了方向,提供了遵循。

加强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

青少年是国家的未来,民族的希望。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要坚持教育优先发展,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教育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学校要承担好立德树人、教书育人的神圣职责。党的十八大之后,习近平总书记进一步强调了立德树人的重要性。他在给中央民族大学附属中学全校学生的回信中强调,学校要承担好立德树人、教书育人的神圣职责。他在视察北京市八一学校时指出,基础教育是立德树人的事业,要旗帜鲜明地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品德教育,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引导学生自尊、自信、自立、自强。他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指出,高校立身之本在于立德树人,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思想政治工作从根本上说是做人的工作,必须围绕学生、关照学生、服务学生,不断提高学生思想水平、政治觉悟、道德品质、文化素养,让学生成为德才兼备、全面发展的人才。这就把立德树人这一教育根本任务同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这一教育培养目标紧密结合起来,鲜明地揭示了我国教育的社会主义性质与立德树人的质的规定性,从而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理论,也为提升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科学化水平奠定了坚实的思想理论基础。

立德才能树人,德是评价人才培养质量的首要标准。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德”在育人中的首要地位、方向和作用。道德之于个人、之于社会,都具有基础性意义。他在与北京大学师生代表的座谈中指出:“一个人只有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其才方能用得其所。修德,既要立意高远,又要立足平实。要立志报效祖国、服务人民,这是大德,养大德者方可成大业。同时,还得从做好小事、管好小节开始起步。”正所谓“功崇惟志,业广惟勤”,做人做事第一位的是崇德修身。习近平总书记在同全国各族少年儿童代表共庆“六一”国际儿童节时强调,少年儿童从小就要立志向、有梦想,爱学习、爱劳动、爱祖国,德智体美全面发展,长大后做对祖国建设有用的人才。他在视察北京市八一学校时强调,中小学生是青少年的主体,要立志成才,努力做到修身立德、志存高远,勤学上进、追求卓越。他在同各界优秀青年代表座谈时指出,广大青年一定要坚定理想信念。理想指引人生方向,信念决定事业成败。没有理想信念,就会导致精神上“缺钙”。广大青年要坚持用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武装头脑,不断增强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增强对坚持党的领导的信念,永远紧跟党高高举起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立德树人,树的应该是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建设者和接班人。立足于培养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这一根本目标,就必须在坚持德育为先的同时,促进青少年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健康成长,并着力提高青少年服务国家、服务人民的社会责任感,勇于探索的创新精神和善于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习近平总书记在同各界优秀青年代表座谈时指出:“广大青年一定要练就过硬本领。学习是成长进步的阶梯,实践是提高本领的途径。”“广大青年要坚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增强知识更新的紧迫感,如饥似渴学习,既扎实打牢基础知识又及时更新知识,既刻苦钻研理论又积极掌握技能,不断提高与时代发展和事业要求相适应的素质和能力。”坚持立德树人,就是全面加强和改进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坚持文化知识学习与思想品德修养的统一、理论学习与社会实践的统一、全面发展与个性发展的统一。

让青少年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而奋斗

一个民族的文明进步,一个国家的发展壮大,需要一代又一代人接力努力、需要很多力量来推动,核心价值观是其中最持久、最深沉的力量。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社会主义社会倡导的价值观念的集中体现,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高度凝练,承载着中华民族深层次的精神追求,体现着社会主义社会评判是非曲直的价值标准。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体现了古圣先贤的思想,体现了仁人志士的夙愿,体现了革命先烈的理想,也寄托着各族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习近平总书记在多个场合强调了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意义,多次指出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学校教育全过程。

青年要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而奋斗青春。面向青年学生,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青年的价值取向决定了未来整个社会的价值取向,而青年又处在价值观形成和确立的时期,抓好这一时期的价值观养成十分重要。他在与北京大学师生代表座谈会上指出,这就像穿衣服扣扣子一样,如果第一粒扣子扣错了,剩余的扣子都会扣错。人生的扣子从一开始就要扣好。“凿井者,起于三寸之坎,以就万仞之深。”他要求青年从现在做起、从自己做起,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成为自己的基本遵循,并身体力行大力将其推广到全社会去。广大青年要通过勤学、修德、明辨、笃实的实践途径,于实处用力,从知行合一上下功夫,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让核心价值观内化为精神追求,外化为自觉行动,使自己成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坚定信仰者、积极传播者、模范践行者,努力在实现中国梦的伟大实践中创造自己的精彩人生。

要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种子从小就在少年儿童心中生根发芽,养成美好的精神境界和好思想、好品德、好习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养成绝非一日之功,要坚持由易到难、由近及远,努力把核心价值观的要求变成日常的行为准则,进而形成自觉奉行的信念理念。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市海淀区民族小学主持召开座谈会时指出:“任何一个思想观念,要在全社会树立起来并长期发挥作用,就要从少年儿童抓起。”要自觉加强道德养成,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种子从小就在青少年心中生根发芽,把国家、人民、民族装在心中。青少年要按照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记住要求、心有榜样、从小做起、接受帮助”要求,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容熟记熟背,让它们融化在心灵里、铭刻在脑海中;通过学习英雄人物、先进人物、美好事物,养成美好的精神境界;始终坚持从自己做起、从身边做起、从小事做起,一点一滴积累,养成好思想、好品德、好习惯;让自己在知错就改、越改越好的氛围中健康成长。

广大家庭要重言传、重身教,教知识、育品德。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父母的示范和引导,对于孩子优秀品质、健康人格和良好习惯的培养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家长要身体力行,帮助孩子扣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迈好人生的第一个台阶,引导孩子热爱党、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热爱中华民族。

学校要把青少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摆在突出位置,融入国民教育全过程。学校要根据大中小学生的年龄和特点,科学设计、合理安排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

广大教师要坚持“经师”和“人师”的统一,既要精于“授业”“解惑”,更要以“传道”为责任和使命。习近平总书记在同北京师范大学师生代表座谈时指出,今天的学生就是未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主力军,广大教师就是打造这支中华民族“梦之队”的筑梦人。广大教师要率先垂范、以身作则,自觉坚守精神家园、坚守人格底线,带头弘扬社会主义道德和中华传统美德,以自己的模范行为影响和带动学生,引导和帮助学生把握好人生方向。广大教师要用好课堂讲坛,用好校园阵地,用自己的行动倡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用自己的学识、阅历、经验点燃学生对真善美的向往,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润物细无声地浸润学生们的心田,转化为日常行为,增强学生的价值判断能力、价值选择能力、价值塑造能力,引领学生健康成长。广大教师要始终同党和人民站在一起,自觉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坚定信仰者和忠实实践者,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积极传播者,帮助学生筑梦、追梦、圆梦,让一代又一代年轻人都为实现我们的民族梦想而奋斗。

坚持以文化人以文育人增强青少年的“四个自信”

习近平总书记在谈到思想政治工作时,多次强调以文化人以文育人的重要性,他在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三次集体学习时强调:“精神文化产品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人们的思想观念、价值判断、道德情操,对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他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要更加注重以文化人、以文育人,广泛开展文明校园创建,开展形式多样、健康向上、格调高雅的校园文化活动,广泛开展各类社会实践。”这些重要论述,强调了文化在青少年成长成才中的重要作用,有助于提升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和亲和力。

坚定文化自信是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指向。习近平总书记在视察山东时强调指出:“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强盛,总是以文化兴盛为支撑的,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需要以中华文化发展繁荣为条件。”民族复兴不仅是经济的复兴,更根本的是精神和文化的复兴。

思想政治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在于,使青少年深刻理解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能够发展中国,从而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而其中,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坚定文化自信既是增强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的题中应有之义,也是增强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的重要前提和基本路径。

坚定文化自信就要用中华民族一切优秀文明成果育人。“文”是“以文化人”的基础,用什么样的“文”来“化人”,从根本上决定了“化人”的最终成败。要用辩证的思维认识文化,要明确“文”必须是体现人类社会发展方向的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如果用承载西方错误价值观念的“文”来“化人”,就会把人“化”到歧途,甚至“化”到反面去。强调“以文化人”,要做到以下几个方面:

一要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人。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蕴含着丰富的哲学思想、人文精神、道德理念,其中讲仁爱、重民本、守诚信、崇正义、尚和合、求大同的思想,有着穿越时空的恒久魅力。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三次集体学习时指出:“对历史文化特别是先人传承下来的价值理念和道德规范,要坚持古为今用、推陈出新,有鉴别地加以对待,有扬弃地予以继承,努力用中华民族创造的一切精神财富来以文化人、以文育人。”要让中国古代经典成为广大青少年的民族文化基因,在大中小学生中传承和弘扬传统文化的思想精华,用喜闻乐见的方式讲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历史渊源、发展脉络、基本走向,讲好中华文化的独特创造、价值理念、鲜明特色。

二要用革命文化熏陶人。在党和人民伟大斗争中孕育的革命文化,是在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争取自由和解放历程中形成的、与中国文化和中国革命发展密切相关的特有文化形态,具有坚定、彻底的革命精神和厚重、深沉的革命内涵。革命文化具有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它深深地植根于伟大的中华传统文明之中,又以先进的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在革命实践中不断加以创新和完善。革命精神是革命文化的灵魂,中国共产党在带领全国人民取得革命胜利的同时创造出来的红船精神、井冈山精神、苏区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西柏坡精神等,都是开展青少年思想政治工作的宝贵财富和优秀教材。用革命文化熏陶人,就是要用这些革命精神来教育青少年、感染青少年,让广大青少年认识和理解党领导人民进行革命的光辉历程和巨大成就,从小树立起坚定的理想信念和革命精神,使红色基因渗进血液、浸入心扉。

三要用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引导人。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代表着中国文化的前进方向,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强大精神支撑和民族凝聚力、向心力的重要源泉。用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引导人,关键在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既要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思想精华和道德精髓,又要从红色革命文化中获得智慧滋养和精神砥砺。我们只有把知识传授和价值导向结合起来,把文化产品创造与文化环境营造结合起来,把“线上线下”的文化引导结合起来,才能发挥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引导功能,让青少年在良好的环境里健康成长,实现入芝兰之室久而自芳的教育效果。

构建齐抓共管协同育人的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体系

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它不是单靠某一部门或某一方面的力量就能完成的。不仅需要学校思想政治工作队伍的兢兢业业、甘于奉献、奋发有为,也需要广大专业课教师的广泛参与;既要使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构建课堂育人合力,又要履行所有教师的育人职责,形成全员育人的工作格局。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各级党委要把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摆在重要位置,加强领导和指导,形成党委统一领导、各部门各方面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这就要求,学校在加强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要凝聚校内外育人力量、整合课内外育人资源,努力构建齐抓共管、协同育人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合力。

加强党对思想政治工作的领导。高校党委要对学校工作实行全面领导,承担管党治党、办学治校主体责任,把方向、管大局、作决策、保落实。高校基层党组织要创新体制机制,改进工作方式,不断提高思想政治工作能力。中小学要高度重视党的建设,要充分发挥党组织在学校中的政治核心作用。中小学党组织要领导学校德育和思想政治工作,要经常研究分析学生思想道德状况,跟进做好有关工作;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教育教学全过程,促进学生养成良好思想品德和行为习惯;要抓好教室、寝室、图书馆、食堂和网络等思想文化阵地建设与管理,及时解决学生实际困难和苗头性、倾向性问题,使德育工作融入学生日常学习生活,促进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

地方党委、政府要重视支持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党委要加强对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领导和指导,保证高校正确办学方向。各地党委书记和有关部门党组书记要多到高校同师生接触,回答师生关注的理论和现实问题。组织、宣传、教育等部门要各负其责,形成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同时,各级党委要认真履行主体责任,通过构建责任明晰、协调推进的工作格局和加强基础保障,切实加强对中小学党建工作的领导。党委组织部门要统筹协调,强化督促指导;党委教育工作部门或教育行政部门党组织要负起直接责任,上下联动、具体指导;要加强与宣传、财政、人力资源社会保障等部门的沟通协调,形成工作强大合力。

加强家庭、学校、社会三结合,形成教育合力。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基础教育是全社会的事业,需要学校、家庭、社会密切配合。学校要担负主体责任,要对学生负责,对学生家庭负责。”

家庭教育中,家长要尊重学校教育安排,尊敬教师创造发挥,配合学校搞好孩子的学习教育,同时要注重家庭、家教、家风建设,给孩子以示范引导。家风是社会风气的重要组成部分。要通过优良家风的培育,带动和重塑社会风气,从生活的细微处入手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让广大青少年在优良家风和良好社会风气中潜移默化、健康成长。

中小学要建立党组织主导、校长负责、群团组织参与、家庭社会联动的德育工作机制。学校要加强与家长的沟通,帮助家长学习掌握科学的家庭教育理念、知识和方法,树立正确的育人观、成才观,自觉承担起在家庭教育中的主体责任,使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同频共振。各相关单位特别是宣传、文化、科技、体育机构要积极为学生了解社会、参与实践、锻炼提高提供条件。

总之,既要充分发挥学校、家庭、社会各自的教育功能,又要三者紧密配合、协调发展,努力形成三位一体的协同育人机制,切实提升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的科学化水平。(北京师范大学思想政治工作研究院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 冯刚 浙江省妇女干部学校校长、副教授 陈步云)

上一篇: 中国共产党对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认识过程
下一篇: 社会福利社会化的指导性文件──对《关于加快实现社会福利社会化的意见》的评析

为您推荐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