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1、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物质观及其现代意义?(理论意义)
答:一、如何理解物质观:马克思主义的物质观是:物质是标志着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它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它不依赖于人的感觉而存在,通过人的感觉为人所感知、复写、摄影和反映
。二、马克思主义物质观至今都具有丰富而深刻的理论指导意义。1)它坚持了物质的客观实在性原则和唯物主义一元论,同唯心主义一元论和二元论划清了界限;2)坚持了能动的反映论和可知论,有力地批判了不可知论;3)体现了唯物论和辩证法的统一、4)体现了唯物主义自然观与唯物主义历史观的统一,为彻底的唯物主义奠定了理论基础。
2如何理解全部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
答:马克思认为:实践是人类能动的改造世界的客观物质性活动。全部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
社会生活的实践性主要体现为三个方面:第一,时间是社会关系形成的基础。第二,时间形成了社会生活的基本领域。第三,实践构成了社会发展的动力。所以说。。。。。
3如何理解矛盾的两种基本属性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
4试论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关系的原理及其对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意义。
答:矛盾无处不在,无时不有,是对矛盾普遍性的简明表述。其含义是: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中,存在于一切事物发展过程的始终,旧的矛盾解决了,新的矛盾又产生了,事物始终在矛盾中运动。矛盾普遍存在 ,但不同事物的矛盾又是具体的、特殊的。
矛盾的特殊性有三种情形:一是不同事物的矛盾各有其特点,二是同一事物的矛盾在不同发展过程和发展阶段各有不同特点,三是构成事物的诸多矛盾以及每一矛盾的不同方面各有不同的性质、地位、作用。矛盾的普遍性与矛盾的特殊性是辩证统一的关系。
意义: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辩证关系的原理是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各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的哲学基础,也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哲学基础。
5、为什么说唯物辩证法是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
48页自己总结
6如何正确认识和处理主观能动性与客观规律性的辩证统一关系及其实践意义?
一定要是自己的思想符合客观事物的发展规律。首先,必须尊重客观规律。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必须以承认规律的客观性为前提。其次,在尊重客观规律的基础上,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
根据以上原理,人们要正确发挥主观能动作用,应注意以下几点:首先,从实际出发,努力认识和把握事物的发展规律。其次,实践是发挥人的主观能动作用的基本途径。最后,主观能动作用的发挥,还依赖于一定的物质条件和物质手段。
第二章
1为什么说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第一,实践产生了认识的需要。第二,实践为认识提供了可能。第三,实践使认识得以产生和发展。第四,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所以说、、、、、、、
2、如何看待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相互关系?
感性认识是人们在实践基础上,由感觉器官直接感受到的关于事物的现象、事物的外部联系、事物的各个方面的认识,包括感觉、知觉和表象的三种形式。理性认识是指人们借助抽象思维,在概括整理大量感性材料的基础上,达到关于事物的本质、全体、内部联系和事物自身规律性的认识。理性认识包括概念、判断、推理三种形式。
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有着密不可分的辩证联系:首先理性认识依赖于感性认识,理性认识必须以感性认识为基础。坚持理性认识对感性认识的依赖关系,就是坚持了认识论的唯物论。其次,感性认识有待于深化和发展为理性认识。只有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才能把握住事物的本质,满足实践的需要。坚持了这一点,就是坚持了认识论的辩证法。最后,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相互渗透,相互包含,二者的区分是相对的,人们不应当也不可能把他们截然分开。
3、试述绝对真理和相对真理辩证关系的原因及其意义?
答:真理的绝对性既具有绝对性的真理,是指真理的无条件性、无限性。真理的相对性既具有相对性的真理,是指真理的有条件性、有限性。
真理是具体的是发展的,真理的绝对性和相对性是辩证统一的。第一,具有绝对性的真理和具有相对性的真理是相互渗透和相互包含的。任何真理既是绝对的,又是相对的,是两者的统一。第二,具有绝对性的真理和具有相对性的真理又是辩证转化的。
4、如何理解真理与价值、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的辩证统一关系?(P83-85)
5、试述认识的辩证运动过程是主观和客观认识和实践的具体历史意义。
答:认识的辩证运动过程是从实践到认识,再从认识到实践,如此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循环往复以至无穷,一步步的深化和提高。
形成认识辩证运动的原因是:第一,人们对事物的认识,由于主客观条件的限制,往往不是一次完成的。第二,从人们具体的认识过程看,当某一思想、理论、计划、方案等,经过多次反复,在实践中达到了预想的效果,就算完成了。所以…….
6、试述认识运动的基本规律?P68
列宁指出:“从生动的直观到抽象的思维,并从抽象的思维到实践,这就是认识真理、认识客观存在的辩证途径”。认识运动是一个辩证发展过程:从实践到认识;从认识到实践;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认识运动不断反复和无限发展。
第三章
1、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及其辩证关系。
答:社会存在也称社会物质生活条件,是社会生活的物质方面,主要是指物质生活资料的生产及生产关系,也包括地理环境和人口因素。
社会意识是社会生活的精神方面,是社会存在的反映。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是辩证统一的,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的反应,并反作用于社会存在。
2、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辩证关系。
答:生产力是人类在生产实践中形成的改造和影响自然以使其适应社会需要的物质力量。生产关系是人们在物质生产过程中形成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经济关系。
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相互关系是: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而生产关系又反作用于生产力。第一,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首先,生产力状况决定生产关系的性质。其次,生产力的发展决定生产关系的变革。第二,生产关系对生产力具有能动的反作用。主要表现为两种情形:当生产关系适合生产力发展的客观要求时,它对生产力的发展起推动作用;反之它就会阻碍生产力的发展。所谓经济体制就是生产关系的具体表现形式。
社会主义的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自我发展,是为了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促进社会全面进步。改革的直接对象是束缚生产力发展的旧体制和思想观念等。改革就是要用心体制改革旧体制,使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的发展,使上层建筑适应经济基础的发展。从新体制代替旧体制并解放生产力这个意义上说,改革也是一场革命。
3、如何理解社会形态更替的必然性与人们的历史选择性。(p110)
4.如何理解社会形态更替的统一性和多样性(P109)
5.如何理解社会形态的前进行与曲折性(p111)
6.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关系。
答:经济基础是指由社会一定发展阶段的生产力所决定的生产关系的总和。上层建筑是建立在一定经济基础之上的意识形态以及相应的制度、组织和设施。
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是辩证统一的: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具有反作用,集中表现在:为自己的经济基础的形式和巩固服务,确立或维护其在社会中的统治地位。
第四章
1、如何理解“资本来到世间,从头到脚,每个毛孔都滴着血和肮脏的东西”?
答:这句话是马克思评价资本原始积累的。所谓资本原始积累就是生产者与生产资料相分离,货币资本迅速集中于少数人手中的历史过程。
资本原始积累主要是通过两个途径进行的:一是使用暴力手段剥夺农民的土地,二是用暴力手段掠夺货币财富。所以说“资本来到世间,从头到脚,。。。。。。”
2、如何理解商品二因素的矛盾来自劳动二重性的矛盾?
答:商品是用来交换的能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劳动产品,具有使用价值和价值两个因素,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矛盾统一体。使用价值是指商品能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属性,即商品的有用性。商品的价值和实用价值之间的关系是对立统一的关系,其对立性表现在:商品的使用价值和价值是相互排斥的,二者不可兼得。在私有制商品经济条件下,商品的使用价值和价值之间的矛盾是由生产商品的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之间的矛盾决定的。在商品交换过程中生产商品使用价值的具体劳动能否还原为抽象劳动,在根本上取决于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能否实现统一。私人劳动生产的产品如果不被承认为社会劳动,因而不能还原为抽象劳动。只意味着商品的价值不能实现,商品的使用价值和价值之间的矛盾没有得到解决。反过来,如果私人劳动生产的商品为社会所接受,则这种私人劳动就会被承认并转化为社会劳动,它作为具体劳动的有用性质就会为社会所承认,因而可以还原为抽象劳动,这意味着商品的价值得到了实现,商品的使用价值和价值之间的矛盾得到了解决。
3资本家提高对工人剥削程度的两种基本方法?
资本家提高对工人的剥削程度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最基本的有两种,即绝对剩余价值的生产和相对剩余价值生产。
绝对剩余价值是指在必要劳动时间不变的条件下,由于延长工作日的长度而生产的剩余价值。除了用劳动时间的方法以外,资本家还用提高工人劳动强度的方法迫使工人更加紧张的劳动。相对剩余价值是指在工作日长度不变的条件下,通过缩短必要劳动时间而相对延长剩余劳动时间生产的剩余价值。通过缩短必要劳动时间,相对延长剩余劳动时间的方法,增加剩余价值的生产。缩短必要劳动时间是通过全社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实现的
4 为什么说劳动力成为商品是货币转化为资本的前提?
答:劳动力是特殊的商品,它的价值和实用价值具有不同于普通商品的特点。
劳动力商品在使用价值上的特点就是它的使用价值是价值的源泉,他在消费过程中能够创造新的价值而且这个新的价值比劳动力价值本身的价值更大。货币所有者购买到劳动力以后在消费她的工程中不仅能够收回他在购买这种商品时支付的价值,还能得到一个增值的价值即剩的价值,而一旦货币购买的劳动力带来剩余价值,货币也就变成了商品。
所以说劳动力成为商品是货币转化为资本的前提。
5 为什么说资本循环三个循环形式的统一?
产业资本在循环过程中要经历三个不同阶段,依次执行三种不同的职能。第一阶段是购买阶段,产业资本执行的是货币资本的职能。第二阶段,是生产阶段执行的是生产资本的职能。第三阶段是售卖阶段执行的是商品资本的职能。
产业资本的运动,必须具备两个基本前提条件:一是产业资本三种职能形式必须在空间上同时并存。二是产业资本的三种职能形式必须在时间上继起。三是三种形式的循环在空间上的并存性与在时间上的继起性表明,产业资本的连续循环,是三种循环形式的统一。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