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遵守社会公德 维护公共秩序
(一)公共生活与公共秩序
1.公共生活的含义及其特点
(1)公共生活的含义
公共生活超越了私人生活的局限,具有鲜明的开放性和透明性,对他人和社会的影响更为直接和广泛。
(2)公共生活的特征
①活动范围的广泛性。 ②活动内容的公开性。
③交往对象的复杂性。 ④活动方式的多样性。
2.公共生活需要公共秩序
第一,有序的公共生活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条件。
第二,有序的公共生活是经济社会健康发展的必要前提。
第三,有序的公共生活是提高社会成员生活质量的基本保证。
第四,有序的公共生活是国家现代化和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
3.维护公共秩序的基本手段
道德和法律维护社会秩序的两种基本手段。
公共生活中的道德和法律所追求的目标是一致的,都是经过规范人们的行为来维护公共生活中的秩序,实现经济社会的稳定和发展。虽然道德和法律发挥作用的方式有所不同,但两者互为补充、相辅相成。道德规范作用的更好发挥,需要法律支撑而法律作用的更好实现,则需要以道德建设为重要条件。良好社会秩序的形成、巩
固和发展,要靠道德,也要靠法律。道德是法律的补充。社会生活是纷繁复杂的,法律的属性决定了它不可能把复杂而广泛的社会关系全部纳入其调控的范围,因而其发挥作用的范围是有限的。道德发挥作用的领域更加广泛,它能够调整许多法律效力所不及的问题,不仅深入到社会生活中的各个方面,而且深入到人们的精神世界。
(二)公共生活中的道德规范
1.社会公德的含义和基本特征
(1)社会公德的含义
社会公德是指在社会交往和公共生活中公民应该遵守的道德准则。
(2)社会公德的基本特征
①继承性。 ②基础性。 ③广泛性。 ④简明性。
2.社会公德的主要内容
(1)文明礼貌
(2)助人为乐
(3)爱护公物
(4)保护环境
(5)遵纪守法
3.社会公德的实践与养成
第一,积极参与各种社会活动,在实践中培养社会公德意识和责任意识。
第二,从小事做起,从小节改起,带头践行社会公德规范。
4.网络生活中的道德要求
在网络生活中加强社会公德自律
第一,正确使用网络工具。 第二,健康进行网络交往。
第三,自觉避免沉迷网络。 第四,养成网络自律精神。
(三)公共生活中的法律规范
1.公共生活中法律规范的作用
(1)指引作用
(2)?作用
(3)评价作用
(4)强制作用
(5)教育作用
2.公共生活中的相关法律规范
(1)《治安管理处罚法》的立法目的和基本原则
《治安管理处罚法》的立法目的是维护社会治安秩序,保障公共安全,保护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规范和保障公安机关及其人民警察依法履行治安管理职责。
其基本原则主要有:治安管理处罚必须以事实为依据,与违反治安管理行为的性质、情节以及社会危害程度相当实施治安管理处罚,应当公开、公正,尊重和保障人权,保护公民的人格尊严办理治安案件应当坚持教育与处罚相结合的原则。
(2)《集会游行示威法》的立法目的和基本原则
《集会游行示威法》的立法目的是在维护社会安定和公共秩序的前提下,充分保障宪法赋予公民的集会、游行、示威的权利和自由。
其基本原则主要有:一是政府依法保障原则。二是权利义务一致原则。 三是和平进行原则。
(3)《环境保护法》的立法目的和基本原则
《环境保护法》的立法目的是保护和改善生活环境与生态环境,防治污染和其他公害,保障人体健康,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发展。
其基本原则主要有:一是经济建设与环境保护协调发展原则。二是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综合整治原则。三是谁污染谁治理、谁开发谁保护原则。
(4)《道路交通安全法》的立法目的和基本原则
《道路交通安全法》的立法目的是维护道路交通秩序,预防和减少交通事故,保护人身安全,保护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财产安全及其他合法权益,提高通行效率。其基本原则主要有:一是依法管理原则。二是以人为本、与民方便原则。
(5)《维护互联网安全的决定》的立法目的和基本原则
《维护互联网安全的决定》的立法目的是兴利除弊,促进我国互联网的健康发展,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公共利益,保护个人、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
其基本原则主要有:一是促进网络发展与加强监管相结合的原则。二是信息自由与社会公共利益有机结合的原则。三是与现代网络发展相适应、与传统法律规范相协调的原则。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