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社会 > 建设学习型社会奔小康

建设学习型社会奔小康

建设学习型社会奔小康建设学习型社会奔小康,建设学习型社会奔小康韩振峰 我们知道,人类社会在其发展过程中大体经历了三次重大的社会变革

建设学习社会奔小康韩振峰 我们知道,人类社会在其发展过程中大体经历了三次重大的社会变革,每一次重大的变革都导致了社会结构的巨大变迁和社会运行的飞速发展。第一次是农业经济时代的变革,第二次是工业经济时代的变革,第三次即目前正在进行的是知识经济时代的变革。据说今天一个人一年的信息接受量相当于17世纪英国一个农场主17年阅读量的总和。今天知识淘汰的速度正在逐渐加快,一个人如果不及时更新自己的知识,将很快就会被淘汰。有专家预测:2020年的知识总量将是现在的3至4倍;而到2050年,目前的知识总量只占届时知识总量的1%。因此,在农业经济时代,只要7-14岁接受教育,就能满足日后一生工作生涯的需求;工业经济时代,求学时间需延长为5-22岁;而在信息技术高度发达的知识经济时代,人类惟有把12年制的学校教育延长为“80年制”的终身学习才能适应社会发展的要求。党的十六大报告中,当讲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教育发展目标时,明确指出:要“形成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基于此,有必要对学习型社会开展研究。 一、学习型社会的来源 顾名思义,学习型社会就是指参与社会运行与创造的各类主体,始终保持不断学习的状态,始终以学习促进创新,淘汰陈旧与落后,保持开放与进取的社会动力。

“学习型社会”这个概念,最早是由美国学者哈钦斯于1968年提出来的。20世纪70年代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出“向学习化社会前进”的目标。近年来,随着世界科技、文化、经济和社会的重大发展,一种终身学习的观念开始产生,并引起各国的重视。1994年8月,西方七国首脑会议首次正式建议:“通过较好的教育和培训,发展一种终身学习的文化,对人增加投资。”1994年11月在意大利罗马、1997年3月在加拿大渥太华召开的两次世界终身学习会议,都提出了“终身学习是21世纪的生存概念”的思想。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在20世纪八十年代就提出了由学历社会向学习化社会过渡的政策。1991年4月美国政府提出了教育发展的四大战略,其中的两大战略就是“把美国变成人人学习之国”、“把社区变成大课堂”。之后,新加坡政府提出要建设“学习型政府”;日本提出把大阪建成“学习型城市”;比尔?盖茨则提出把微软公司建成“学习型企业”。2001年5月,江泽民同志代表中国政府在亚太经合组织人力资源能力建设高峰会议上明确提出了“构筑终身教育体系,创建学习型社会”的口号,得到社会各界的响应。之后,一个创建学习型城市、学习型社区、学习型机关、学习型企业、学习型家庭的活动便在神州大地蓬勃兴起。

二、学习型社会的要求 要建设学习型社会,需要满足以下一些基本要求。第一,发达的信息和知识的传播条件。学习型社会是科技高新化、信息网络化、经济全球化的产物,也是以它们的出现和发展为基础的。传统的社会虽然也需要学习,但这些新的潮流出现以后对学习的要求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强烈。要创建学习型社会,就必须在信息网络建设和知识传播条件上进行投入,具备基本的“学习型”基础。第二,开放互动的学习制度。学习型组织的本质特征是善于不断学习,强调终身学习、全员学习、全过程学习、团体学习,等等。如何保障这种全方位的学习呢,这需要一种开放和互动的有效机制。所谓开放,就是保证有充分的信息流入本组织和社会,有知识的自由传播和创新;所谓互动,就是在开放的基础上实现组织或社会内部以及同外部在学习上充分地互相促进,同时把学习纳入工作和生活程序,使之互相促进。第三,人力资源的深度开发。实际上,人力资源同学习型社会是逻辑地联系在一起的。知识经济、信息经济的时代,人的素质是诸种因素中最为重要的,学习的目的就在于提高人的素质并使之得到发挥。人力资源开发主要在两个方面,一是进行教育和培训,提升人的能力;二是通过一定的经营管理制度和手段,使人的潜力得到充分利用。

第四,激励创新的体制和氛围。缺少充分的创新动力和缺乏追求的社会不是真正的学习型社会,学习型社会必须要有激励人们创新的体制和氛围,以使从事创新活动的人能够得到相应的利益和获得尊重,从而推动社会的发展。第五,不断超越原有的观念和结构。每一种社会都有其相应的观念和意识。在学习型社会里,人们在观念上一个最大的特点就是要善于与时俱进。每个人都要根据时代和社会的发展变化而不断更新观念,在知识、能力、思想、品德等方面不断超越自己。 三、学习型社会的建设 建设学习型社会,是一项长期而系统的工程,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要重点抓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第一,要在全社会积极营造一种全民学习的浓厚气氛。让每个公民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是建设学习型社会的重要前提。为此,要加强对广大干部群众的教育引导,帮助他们树立起学习光荣、学习高尚的思想观念,树立起“学则进、不学则退”的思想观念,树立起学无止境、终身学习的思想观念,努力形成干部群众自觉学习、主动学习、善于学习的良好社会风尚。新闻媒体要加强舆论引导,加大对全民读书学习活动的宣传报道,文化部门要精心创作编排,积极开展学习型社会的文艺宣传,共同营造一种“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良好社会舆论环境。

第二,要努力构建比较完善的全民学习教育体系。这是建设学习型社会的重要基础。建设学习型社会,必须构筑一个与之相适应的社会化学习教育体系,使我们的社会时时有学习之机,人人有学习之所。为此,必须进一步完善各级各类特殊教育、基础教育、职业教育、成人教育、高等教育等大教育体系,办好高等院校、电大、函大、夜大、自考、社区学校、再就业培训班等,充分利用广播、电视和因特网等传媒,开展各种专业课程培训教育,努力满足不同层次学习者受教育的需要。 第三,设计各类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的学习活动载体。学习活动载体的设计要充分尊重广大干部群众的意愿,做到学有计划、学有规模,学有方向、学有实效。创建学习型社会的各类活动,既要有一批有特色的保留课目,每年又要创出一批有新意、有实效的活动载体。同时,要善于把实用课程的教学同思想道德教育相结合,课堂学习同创建文明社区、文明单位、文明家庭的实践活动相结合,严肃认真的课堂学习同生动活泼的群众性文化活动相结合,寓教于乐,注重提高整体素质,促进全民学习活动的开展。 第四,切实加强领导,建立健全行之有效的考核激励机制。各部门要切实负责,特别是教育、科技、人事劳动、学校以及各主管部门、各行业协会等,都要在党委的统一领导下,加强协作,互相配合,切实制定好规划措施,建立有效的考核激励机制,不断强化广大干部和群众的教育需求,建立满足各类社会群体求知、求技、求能力提高的新机制。通过政策引导,激励广大干部群众积极参加各类学习培训,激发广大干部群众的学习热情,努力形成人人要学习、人人乐学习的良性循环机制。(作者单位:河北大学邓小平理论研究院,071002) 《中国教育报》2003年3月1日第4版

上一篇: 梁慧星:民法解释学方法论基本问题
下一篇: 文学与现实的全幅关系——叶燮《原诗》的问题主轴

为您推荐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