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社会 > 《乡土中国》:作为中国基层社会的乡土社会究竟是个什么样的社会

《乡土中国》:作为中国基层社会的乡土社会究竟是个什么样的社会

《乡土中国》:作为中国基层社会的乡土社会究竟是个什么样的社会1984年,作者费孝通在《乡土中国》的重刊序言中写道:这本书距离最初出版的时间,已经有37年。这里所说的不成熟并不是指《乡土中国》没有学术价值,

1984年,作者费孝通在《乡土中国》的重刊序言中写道:

这本书距离最初出版的时间,已经有37年。回头一看,我不能不为年轻时的那股闯劲所触动,而今老矣。我愿意把这不成熟的果实奉献给新一代的年轻人,在这种心情里寄出这份校订过的稿子。

这里所说的不成熟并不是指《乡土中国》没有学术价值,而是他把它称为一项探索、一种尝试的记录罢了,深入下去研究必定还得再花一些功夫。

《乡土中国》是他在云南大学和西南联大讲授“乡村社会学”的讲稿的整理,分期连载成了十四篇文章。正是因为如此,这篇学术著作不像一般学术著作那样有严格的写作规范,语言变得通俗易懂,具有亲和力,不至于那么苦涩、乏味。

借助文字的社会在乡土社会中的概念_社会借助乡土概念文字中的什么_乡土中国借助文字的社会的意思

《乡土中国》

费孝通对于很多人来说,其实并不陌生。我们或许不知道《乡土中国》、《乡村经济》,又或许不知道中国同盟会主席、清华大学社会学教授等称号,但是我们一定知道“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这段话。高中时候偶然看到这段插语,我并没有想过阅读他的书籍,便到了如今。

01

开篇解密乡土本色——中国社会具有乡土性

中国基层社会的乡土社会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社会?在书中寻找答案也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儿,如果我们从作者论述的逻辑关系入手,显然就会容易很多。这是阅读《乡土中国》的重要策略,也是阅读其他著作的可借鉴方法。

揭秘之前 ,我们不得不明白一个概念,这里的乡土中国并不是中国社会的全面素描,只不过是中国基层传统社会的特殊体系,论述的不过是普通的乡土社会、最具代表性的乡土社会。

作品的开篇指出:从基层看去,中国社会是乡土性的。

乡土中国借助文字的社会的意思_借助文字的社会在乡土社会中的概念_社会借助乡土概念文字中的什么

乡土社会个例

过去,我一直把“土里土气”当作贬义词,似乎带着几分蔑视的意味。读了《乡土中国》之后,我却觉得“土”这个词用得很好,不再是骂人的词汇,用来形容中国社会的基层也是绝妙的。“土”的原意是泥土,乡下人离不开了泥土,最普遍的谋生方式便是耕种。至今为止,甚至是未来百年内的中国,农业依然是不可或缺的一个领域。

这样一看,我们的基层社会,我们的民族永远无法和泥土分开。换个角度思考,我们依赖于脚下的泥土生存,创造了光荣的历史,自然也要受到束缚。

过去城里人惯于用“土气”蔑视乡下人,但是对于乡下人来说,“土”是他们的命根。

依土而生,依土而存的乡下人多半以世代定居为常态,所以“背井离乡”总是有一种伤感之情,“叶落归根”也成了多数人的心愿。乡村的人口似乎都是一代一代传下去的,不会有太多的变动,变动不等于固定不动。人口的迁移在70年前远没有现在这么大。

我们从人和土地的依傍关系明白了人口的不流动性,那么人和人在空间的排列上就有了孤立和隔膜。孤立和隔膜以村落为单位,也就是从村和村之间的关系来看。

借助文字的社会在乡土社会中的概念_社会借助乡土概念文字中的什么_乡土中国借助文字的社会的意思

乡土社会个例

就我们现在的眼光来看,不流动性、孤立和隔膜似乎都成为了缺点,那么熟悉环境演变的信任肯定是优点,乡土社会从熟悉得到了信任。这些自然都是“土”的本色。

02

多章联合、融会贯通,揭开乡土社会的面纱

为了让读者更好的理解“乡土中国”的特征,费孝通先生在书中举了诸多例子对他所提出的概念进行论证和分析,运用了中西对比策略把概念清晰地呈现在我们的眼前。

整本书一共有十四篇,每个篇章都自己的逻辑性,篇章之间也具有逻辑性并不是独立的。因为中国基层社会具有乡土性,从而引发了差序格局(费孝通的著名理论),差序格局又带来了相应的道德观念、社群特质,产生了特定的礼治秩序和权力结构。

乡土社会是熟人社会,主要靠礼俗约束,人们也因熟悉而信任。这个概念是最容易理解的,如同乡村生活和城市生活有着明显的差异,乡土社会因为人口流动性较弱,村落内部都是熟人,也因熟悉产生陌生人不能具备的信任感。

整本书的重点就在于中国乡土社会具有差异格局,因为乡土社会里没有现代国家观念,有的只是界限模糊不定的“天下”,每个人都有一个以自己为中心的网络,呈现“私”。这里的“私”和贬义的“自私”并不完全等同。

此外,在乡土社会中,还存在“家族”、“男女有别”、“礼治秩序”、“无讼”、“无为政治”、“长老政治”、“血缘和地缘”、“名实的分离”、从欲望到需要“。

上述的元素或多或少存在于乡土社会之中,有的在社会发展的变化之中逐渐加深,有的则在社会发展之中逐渐减弱。

借助文字的社会在乡土社会中的概念_社会借助乡土概念文字中的什么_乡土中国借助文字的社会的意思

乡土社会个例

《乡土中国》出版于1947年,它研究的是七十多年前的中国基层社会,七十多年过去了,乡土社会又发生了哪些变化?乡土本色在今天还存在吗?探究这些问题,只读《乡土中国》显然是不够的,我们可以借助不同时代的作家们对于乡土社会的再现和思考加深对“乡土社会”的认识。

寻找具有代表性的作家作品就尤为重要,鲁迅《呐喊》、赵树理《小二黑结婚》、路遥《平凡的世界》、铁凝《哦,香雪》都是很好的选择。

《呐喊》收录了鲁迅1918年~1922年所作的14篇短篇小说,描绘了辛亥革命到五四运动时期的社会生活,揭示了深层次的社会矛盾,对于部分腐朽的传统观念进行了剖析,《故乡》、《社戏》等深刻的反映了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乡村社会生活的现状。

《小二黑结婚》写于1943年,描写了抗战时期解放区农村一对青年男女为追求爱情冲破封建传统的故事,通过两派拥有不同的思想观念的农民的对照揭示了20世纪40年代的农村旧习俗的束缚以及新老两代人的意识冲突,反映了解放区乡土社会的变化。

乡土中国借助文字的社会的意思_借助文字的社会在乡土社会中的概念_社会借助乡土概念文字中的什么

平凡的世界

写在最后

费孝通先生写的不是现在的中国,而是七十年前乡土的中国、1947年的乡土中国,但是乡土的中国是我们发展的一个根,对于我们今天乃至未来的生活依旧会产生诸多的影响。

我们应该始终带着反思的心态去了解过去的乡土的中国对我们的现实意义,既看到那些值得我们去传承的优良传统,也能反思存在的问题并加以改进。

了解过去是为了更好的认识我们的现在,创造更好的未来。期待你们在整本书阅读的过程中,再获新知。

借助文字的社会在乡土社会中的概念_乡土中国借助文字的社会的意思_社会借助乡土概念文字中的什么

读书情景图

上一篇: 青年创业相关扶持政策有哪些?
下一篇: 社会稳定是国家强盛的前提(认真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

为您推荐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