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亦格社会发展促进中心成员廖予含发言。
重庆市亦格社会发展促进中心成员廖予含发言。
中新网日内瓦11月19日电 联合国人权理事会第三届“人权、民主与法治论坛”于当地时间11月16日至17日在瑞士日内瓦举行。重庆市亦格社会发展促进中心成员张祺乐、郑若瀚、廖予含、姜炳萌远程参加会议。
廖予含就第一议题“平等诉诸司法的机会:人权、民主、法治和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发言表示,中国长期以来致力于促进法治,确保所有人都有平等诉诸司法的机会。2016年至2020年,中国政府继续加大依法治国和司法公正的力度。落实律师依法执业权利保障机制,加强对涉诉当事人权利的制度保障。建立了相应的数据库和报告制度,确保法院依法独立行使审判权。
重庆市亦格社会发展促进中心成员姜炳萌发言。
姜炳萌就第二议题“使司法对所有人而言都不再遥不可及”表达了观点。她认为,法律援助制度本身的价值就在于帮助弱势群体能够借助法律援助进入司法程序,中国政府通过一系列法律明确规定了在司法活动中对需要为妇女、儿童、残疾人等弱势群体提供法律援助或司法救助。在中国裁判文书网检索“司法救助”这一关键词,可以得出相关案例21万件左右。这表明,中国政府实质性地推动了弱势群体的司法救助。
重庆市亦格社会发展促进中心理事张祺乐发言。
重庆市亦格社会发展促进中心理事张祺乐在第三议题“紧急情况发生时:在危机时期获得司法救济”中发言。她提到,在新冠肺炎疫情期间,为了维护公民的基本权利得到切实的司法救济,中国的法院借助互联网优势,创新工作方式,利用智慧法院系统和在线庭审等方式,最大限度地为当事人参与到案件审理过程提供了便利,保障当事人的诉讼权利与司法救济权利。
重庆市亦格社会发展促进中心理事郑若瀚发言。
在第四议题“扩宽司法救济范围”中,重庆市亦格社会发展促进中心理事郑若瀚发言表示,在数字化时代下,司法系统应当抓住数字科技的红利,加强司法监督。一些法院通过使用“法院清廉司法风险防控系统”“同案不同判预警平台”等系统,维护司法公信力。此外,一些法院推行案件办理全程网上留痕的,有助于将事后监管的模式转变为事前和事中监管模式,增强司法监督的有效性。但利用智能化工具辅助监督的同时,也需要警惕它可能存在的数据风险、算法风险和各种制度风险。
据了解,本次论坛以“人人平等诉诸司法:民主、法治和人权保护的必要要素”为主题,联合国人权理事会主席纳兹哈特·沙米姆·汗、联合国人权事务高级专员米歇尔·巴切莱特·赫里亚在会议上发言。(完)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