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ol.171.1
课程大纲
中西传统社会比较研究
博雅哥说
“中西传统社会比较研究”这门课程是由北京大学社会学系、哲学系、历史学系三位老师合开过的一门课程。这门课程主要通过回顾和阅读有关封建问题的文献,了解中国传统和现代学者、西方学者的基本观点和相关的研究,并尝试借助历史社会学的方法,对中西传统社会的封建问题进行比较研究。
教师介绍
授课教师
周飞舟
周飞舟,北京大学社会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社会学系副主任,北京大学中国传统社会研究中心主任。2014年北大“十佳教师”。研究方向为发展社会学、经济社会学,中国社会思想史,主要著作为《以利为利:财政关系与地方政府行为》。
授课教师
李猛
李猛,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伦理学教研室主任、副系主任,曾获北京大学第六届“十佳教师”。主要研究方向为伦理学与政治哲学、古希腊哲学、早期现代哲学,主要著作为《自然社会》。
授课教师
黄春高
黄春高,北京大学历史系教授,2008年当选为北京大学“十佳教师”,获得“优秀教师”称号。主要研究方向为西欧经济社会史、西欧封建社会、近代早期欧洲农民发展问题,主要著作为《西欧封建社会》。
课程目的
通过回顾和阅读有关封建问题的文献,了解中国传统和现代学者、西方学者的基本观点和相关的研究,并尝试借助历史社会学的方法,对中西传统社会的封建问题进行比较研究。
课程要求
本课程的授课方式以导读和讨论为主。要求学生课前阅读相关读本和文献,课堂上由教师引导进行相关问题的讨论。要求所有选课的学生都积极参与讨论,提交相关的文章作为作业,课程结束后提供期末论文。课程成绩由四部分组成,包括课堂出勤和参与讨论(10%)、一次课堂发言(20%)、三次书面作业(30%)和一篇期末论文(40%)。
课程大纲
第一部分 导论(第1-2讲)
第一讲 介绍课程内容( 9月17日)
第二讲:中国封建制度的古典形式 李猛( 9月24日)
1.杜正胜:“封建与宗法”,“西周封建的特质”,《古代社会与国家》(允晨)
2.瞿同祖:《中国封建社会》(上海人民)
参考阅读:
1.《文献通考》:"封建考" (中华书局)
2. 王国维:"殷周制度论",《观堂集林》(河北教育)
3.杨宽:《西周史》(上海人民)
4.童书业:《春秋史》(上海人民)、《春秋左传研究》(中华书局)
5.张广志:《西周史与西周文明》(上海科学技术文献)
6.杜正胜:《编户齐民》(联经)
7.Derek Bodde, “Feudalism in China”, in Rushton Coulborn ed. Feudalism in History, 1956 Princeton
图为我国著名历史学家瞿同祖先生
第二部分 现代中国史学与封建问题(第3-6讲)
第三讲:中国社会史大论战与中国古代社会的分期问题 李猛 (10月15日)
1. 王礼锡 “中国社会史论战序幕”
2. 王亚南“封建制度论”
3. 王宜昌“中国社会史论史”
4. 王礼锡“中国社会形态发展史中之谜的时代”
5. 朱新繁“关于中国社会封建性之讨论”
6. 陶希圣“中国社会形式发达过程的新估定”
(以上《中国社会史论战》读书杂志合订本一至三辑,民国丛书)
7. 毛泽东:《中国革命与中国共产党》第一章“中国社会”
8. 何干之 《近代中国启蒙运动史》第五章 “新社会科学运动”( 《何干之文集》卷二)
9.《中国社会史问题论战》 下编 “中国封建社会的性质”(《何干之文集》卷一)
参考阅读:
1. 李季 《中国社会史论战批判》,神州国光社
2. 何干之:《中国的过去现在未来》,《中国社会性质问题论战》,《中国社会史问题论战》,《何干之文集》第一卷
3. 温乐群、黄冬娅:二三十年代中国社会性质和社会史论战》,百花洲文艺出版社
4. 德里克《革命与历史》,江苏人民
5. 罗梅君:《政治与科学之间的历史编纂:30和40年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历史学的形成》,山东教育
6. 许冠三 《新史学九十年》,岳麓书社
7. Arif Dirlik The universalisation of a concept: 'feudalism' to 'feudalism' in Chinese Marxist historiography, Journal of Peasant Studies, Volume 12, Issue 2 & 3 January 1985 , pages 197 – 227
郭沫若《中国古代社会研究》周飞舟 (10月22日)
郭沫若《中国古代社会研究》(河北教育出版社)
郭沫若《十批判书》“古代研究的自我批判”
参考阅读:
李玄伯《中国古代社会新研》(开明书店)
周予同《五十年来中国之新史学》
图为郭沫若先生的《中国古代社会研究》,该书是最早运用唯物史观深入研究中国历史的一本史学名著。
陶希圣《中国封建社会史》李猛 (10月29日)
1. 陶希圣《中国社会之史的分析》第1-3章6节,第4章1-4节;第8章(辽宁教育)
2.陶希圣《中国封建社会史》(特别第2-4章,第6章)(上海南强书局)
参考阅读同第三讲,另补:
1. 陶希圣《潮流与点滴》,中国大百科全书
2. 蒋介石(陶希圣),《中国之命运》,
3. 毛泽东 《新民主主义论》
4. “两个中国的命运”《毛泽东选集》第三
封建社会土地所有制的讨论 周飞舟 (11月5日)
1. 侯外庐:“中国封建社会土地所有制形式的问题”
2. 胡如雷:“试论中国封建社会的土地所有制形式”
3. 侯绍庄:“试论我国封建主义时期的自耕农与国家佃农的区别”
4. 杨国宜:“略论土地所有制形式问题”
(以上四篇均见于 《中国封建社会土地所有制形式问题讨论集》 三联书店1962年版)
参考阅读:
1. 南开大学历史系:《中国封建社会土地所有制形式问题讨论集》
2. 胡如雷:《中国封建社会形态研究》第一编(三联书店)
3. 赵冈、陈钟毅:《中国经济制度史论》第一编 第二编(新星出版社)
4.赵冈:《永佃制研究》(中国农业出版社)
第三部分 西欧封建制的历史学(第7-11讲)
封建主义的历史学 黄春高 (11月12日)
1. Otto Brunner: “Feudalism: The History of a Concept”, in F. L. Cheyette, Lordship and Community in Medieval Europe, New York, 1975.
2.Susan Reynolds: Fiefs and Vassals, Oxford, 1996,CH.1
参考阅读:
1. J. G. A. Pocock: “The Discovery of Feudalism: French and Scottish Historians”; “The Discovery of Feudalism: Spelman”, in J. G. A. Pocock: The Ancient Constitution and The Feudal Law, Cambridge, 1987.
2. Carl Stephenson, The Origin and Significance of Feudalism, The American Historical Review, XLVI (1941), pp. 788-812.
3. 马克垚:“封建主义概念的由来与演变”,载《封建名实问题讨论文集》,江苏人民出版社,2008年。
图为中世纪欧洲的城市图
狭义的封建概念 黄春高 (11月19日)
1. J. Strayer:“Feudalism in Western Europe”, in R. Coulbourn, ed., Feudalism in History, Princeton, 1956. also in in F. L. Cheyette, Lordship and Community in Medieval Europe, New York, 1975
2. F. L. Ganshof: Feudalism, London, 1951, Introduction; Part III. Chapter 3,4 and Conclusion.
参考阅读:
1. J. Strayer:Feudalism, Princeton, 1965.
韦伯与封建制的历史社会学 李猛 (11月26日)
1. 韦伯《经济与社会》:支配的类型:第一章,第三章,第六章(《韦伯作品集II. 支配的类型》,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 支配社会学:第四章(《韦伯作品集III 支配社会学》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参考阅读:
1. Gianfranco Poggi: “Max Weber’s Conceptual Portrait of Feudalism”, The British Journal of Sociology, Vol. 39, No. 2 (Jun., 1988), pp. 211-227
2. Otto Hintze, “The nature of Feudalism”, in F.L. Cheyette, ed, Lordship and Community in Medieval Europe , N.Y.1975
3. Otto Hintze: “The Preconditions of Representative Government in the Context of World History” in The Historical Essays of Otto Hintze,Oxford, 1975, 302-353.
图为德国著名社会学家马克斯·韦伯,是整个西方现代一位最具生命力和影响力的思想家,韦伯的著作《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被人所熟知。
10
广义的封建概念 黄春高 (12月3日)
1. 布洛赫《封建社会》(三篇序言:波斯坦;布朗;马克垚;第三十二章)
2. Bryce Lyon, “The Feudalism of Marc Bloch”, in Studies of West European Medieval Institutions, London, 1978, pp. 275-283.
参考阅读:
1. 《封建社会》笔谈,《史学理论研究》2005年第4期。
2. Bryce Lyon, “The Achievements of Marc Bloch,” French Historical Studies, Vol. 16. No. 4 (Autumn, 1990), pp.923-927.
3. Bryce Lyon, “Marc Bloch: Historian”, French Historical Studies, Vol. XV, No. 2 Fall, 1987, pp.195-207.
11
对封建主义概念的批评和修正 黄春高 (12月10日)
1. E. A. R. Brown : “The Tyranny of a Construct: Feudalism and Historians of Medieval Europe”, in American Historical Review, 1974. 4.
2. P. R. Coss, “Bastard Feudalism”, Past & Present, No. 125 (1989); No. 131 (1991).
3. T. Bisson, The ‘Feudal Revolution’, Past & Present, No. 142 (1994);
4. T. N. Bisson, Medieval Lordship, Speculum, 1995.
5. Susan Reynolds: Fiefs and Vassals, chap.1-3, 10.
参考阅读:
1. Thomas N. Bisson, “The Problem of Feudal Monarchy: Aragon, Catalonia and France”, Speculum, 53 (1978).
2. L. K. Little and B. H. Rosenwein, “Feudalism and its alternatives”, in Debating the Middle Ages: Issues and Readings, Blackwell, 1998.
3. Michael Hicks, Bastard Feudalism, Longman, 1995.
图为法国著名历史学家、年鉴学派的创始人之一的马克·布洛赫的《封建社会》英文版
第四部分 封建与郡县(第12-13讲)
12
中国古代关于封建问题的几次争论(秦、汉论争)周飞舟 (12月17日)
1. 贾谊《新书校注》 治安策诸篇(中华书局)
2. 曹冏 “六代论”《全三国文》卷二十(商务印书馆)
3. 陆机 “五等论”《全晋文》卷九九(商务印书馆)
4. 王夫之《读通鉴论》(中华书局):
秦始皇 一 变封建为郡县
汉文帝 一五 贾谊众建诸侯而少其力为阳予阴夺之术
汉武帝 一 封建贡土之法不可行于郡县之世
一零 贾谊之策行于主父偃之时
晋武帝 一 晋封同姓害愈于魏削宗室
参考阅读:
1.《文献通考》“封建考” (中华书局)
2.《资治通鉴》卷六至卷二十二
3. 王夫之《读通鉴论》
图为王夫之《读通鉴论》,这本书引司马光《资治通鉴》所载史实系统地评论自秦至五代之间漫长的古代社会历史,分析历代成败兴亡,盛衰得失,臧否人物,总结经验引古鉴今探求历史发展进化规律。
13
唐的论争与柳宗元《封建论》 周飞舟 (12月24日)
1. 柳宗元“封建论”《全唐文》第六册(中华书局)
2. 李百药 “封建论”《全唐文》第二册(中华书局)
3. 王夫之《读通鉴论》“唐高祖 一零 张镇周都督本州”
4. 顾炎武 “郡县论九篇”《顾亭林诗文集》(中华书局)
参考文献:
1.《文献通考》“封建考” (中华书局)
2. 王夫之《读通鉴论》
3. 吕思勉《中国社会史》第十章“国体”(上海古籍)
14
第十四讲:总结讨论 (12月31日)
建议学生购买的图书
1. 冯天瑜 《封建考论》,武汉大学出版社
2. 瞿同祖:《中国封建社会》,上海人民出版社
3. 郭沫若:《中国古代社会研究》 ,河北教育出版社
4. 韦伯:《韦伯作品集II. 支配的类型》; 《韦伯作品集III 支配社会学》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5. 布洛赫:《封建社会》,商务印书馆
6. 贾谊 《新书校注》,中华书局
文浩 编辑 / 小天 校对
通识联播,每晚6点准时为您播报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