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和谐社会"是马克思主义追求的理想社会"和谐"自古以来也是中国文化的一种价值追求,历史上就产生过不少有关社会和谐的思想。《国语。郑语》中记载了"夫和实生物,同则不继"的说法,意思是万事万物和谐共存,才能产生欣欣向荣的局面,所有事物者阱目同一致,则世界难以向前发展;孔子提出的"和为贵和儒家提出的"天思想是和谐价值观的充分体现。墨子提出的"兼相爱"、爱无差等"的理想社会方案;孟子描绘的"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的社会状态;《礼记。礼运》中描绘09"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的理想社会;太平天国运动的领袖洪秀全提出要建立"务使天下共享","有田同耕,有饭同食,有衣同穿,有钱同使,无处不均匀,无人不饱暖"的社会;康有为在《大同书》中提出要建立一个"人人相亲,人人平等,天下为公’‘'的理想社会等。这些思想都从不同角度体现了中国人对"和"价值地追求。
二、 实现社会和谐、建设美好社会始终是人类孜孜以求的一个社会理想。马克思、恩格斯在继承前人思想成果的基础上,创立了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勾画了美好社会的蓝图,指明了实现美好社会理想的正确途径。他们对未来社会的发展方向作出了科学设想,明确提出:"代替那存在着阶级和阶级对立的资产阶级旧社会的,将是这样一个联合体,在那里,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1730-731按照马克思、恩格斯的设想,未来社会将在打碎旧的国家机器、消灭私有制的基础上,消除阶级之间、城乡之间、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之间的对立和差别,极大地调动全体劳动者的积极性,使社会物质财富极大丰富、人民精神境界极大提高,实行各尽所能、各取所需,实现每个人自由而全面的发展,在人与人之间、人与自然之间都形成和谐的关系。
三、 列宁在领导俄国十月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过程中,就建设社会主义社会提出了一系列重要思想。他明确提出,只有社会主义才可能广泛推行和真正支酉阱艮据科学原则进行的产品的社会生产和分配,以便使所有劳动者过最美好、最幸福的生活;生气勃勃的创造性的社会主义是由人民群众自己创立的;社会主义国家应当大力帮助农民,消除城乡对立;必须把国民经济的一切大部门建立在同个人利益的结合上面;必须发扬民主,改革国家机关,精简机构,反对官僚主义,最大限度地发挥人民群众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必须时时处处千方百计地巩固党同群众的联系,等等。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关于未来社会的科学设想指明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前进方向。
一、 毛泽东虽然没有明确提出"和谐社会"的概念,但他探索社会主义建设的理论成果中蕴含着非常丰富的社会建设理论,是党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进行的初步理论探索。1956年,毛泽东在《论十大关系》这篇重要著作中提出调动国内外一切积极因素的基本方针,对正确处理我国社会的一些重大关系做出深刻论述。提出"同时并举"的方针来实现国民经济的协调发展,即工业与农业同时并举,重工业与轻工业同时并举,中央工业与地方工业同时并举,大中小企业同时并举;同时兼顾中央与地方的关系,充分调动中央和地方两个积极性,实现经济上又好又快的发展;还要统筹国家、集体、个人之间关系,努力实现不同利益主体的和谐共荣。
二、 毛泽东在《一九五七年夏季的形势》中提出政治和谐:"我们的目标,是想造成一个又有集中又有民主,又有纪律又有自由,又有统一意志、又有个人心情舒畅、生动活泼,那样一种政治局面,以利于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较易于克服困难,较快地建设我国的现代工业和现代农业,党和国家较为巩固,较为能够经受风险。"[2 l 456-457政治和谐是和谐社会的重要方面,为实现政治和谐,毛泽东抓住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这个主题,提出一系列妥善处理社会生活中各种矛盾的方针与原则。毛泽东在《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这篇重要著作中明确提出了社会主义基本矛盾的理论,创立了关于两类不同性质矛盾的学说,要求学会用民主的方法解决人民内部矛盾。提出解决人民内部矛盾的原则方法:"解决人民内部矛盾,不能用咒骂,也不能用拳头,更不能用刀枪,只能用讨论的方法,说理的方法,批评与自我批评的方法,一句话,只能用民主的方法,让群众讲话的方法。" F 3129 i 这一原则方法对充分发扬社会主义民主,调动社会主义建设的一切积极因素具有极为重要的理论与实践价值,也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原则与方法。
三、 社会和谐不仅表现在经济和政治方面,还体现在人民对文化生活的各种需求是否能够实现。毛泽东提出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以解决科学文化领域存在的和谐共荣关系,这一方针尊重科学和艺术自身发展的规律,促进文化的繁荣,同时能够最大限度地满足人民群众对文化生活的不同需求,从而促进社会的稳定与和谐。他还认为正确认识和处理宗教及宗教文化问题也属于促进社会和谐的重大课题。毛泽东早在《论联合政府》中即旗帜鲜明地阐述了宗教信仰自由这一原则,要求用民主的方法去解决宗教文化问题。
四、 毛泽东认为要实现党派关系的和谐,必须坚持"长期共存、互相监督"的方针以解决共产党与民主党派的矛盾。他曾指出:"究竟是一个党好,还是几个党好?现在看来,恐怕是几个党好。不但过去如此,而且将来也可以如此,就是长期共存,互相监督。"[4134-35这一方针为正确处理多党派关系提供了基本准则,也为构建中国特色政党制度,促进各党派共同致力于社会主义建设事业指明了方向。关于实现各民族的和谐共处、共同繁荣,毛泽东提出要坚持民族平等、维护民族团结,实现各民族共同繁荣;同时提出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这一制度的实施巩固了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保障了少数民族民主和自治的权利,也促进了各民族之间的和谐。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