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楚网 新闻前哨
吴华清
传者和受众的关系,是认识新闻传播过程、实施新闻传播行为的一个基本问题。综观新闻传播的历史演进过程,因人们对传者与受众关系的认识不同、处理态度不同,传播实践经历了几个阶段,即灌输论阶段、迎合论阶段、解释论阶段。有专家指出,下一步还将向接受论阶段演进。
一、新闻具有商品属性
如同马克思揭开经济关系的秘密,首先从解剖商品这一细胞入手一样,解开传者与受众在传播过程中的相互关系,也得从解剖新闻本身开始。承认新闻的商品属性,是认识传者与受众关系的一个前提。
新闻作为一种信息,它具有商品属性。其理由是:(1)新闻是符合特定的新闻传播要求的那部分信息;(2)信息是一种资源。信息的汇集、整理、传播等都投入了劳动,凝聚了社会劳动。信息是为交换而生产的劳动产品,可以交换、买卖、供他人使用。所以,信息具有商品属性。(3)新闻是信息的一部分,当然具有商品属性。
实际情况也是这样。新华社发给全国各地一些报社的新闻电讯,是要收费的,因为这些新闻电讯的采写、编辑、发稿都是投入了劳动的。也只有这种劳动消耗能够得到经济补偿,新闻电讯才可能源源不断地生产出来,供报社刊登、使用。所以不光是新闻的载体如报纸有商品属性,新闻信息本身也具有商品属性。
一件物品是否成为商品,关键要看它是否用于交换。从新闻的社会属性来看,新闻从一产生,就具有用于交换的目的。
人类在刚刚诞生时,劳动方式十分单纯,接触的实践范围十分狭小,造成他们的意识也比较形象直观而简单具体。随着劳动的扩大,他们的劳动慢慢具有了生产力的性质,并且要按照生产力的规律不断向前发展。这种发展带来分工加剧,而同时对协作的要求提高,因而就会带来对新闻的需求。尽管这时的新闻形态十分原始,但是和动物之间的信息传递在结构上和社会性方面有了本质的不同,是人类在一定社会关系之下的社会性行为,这样就造成了人类和新闻在劳动的分工协作中一起产生,又在劳动的分工和协作中相互促进。人类借助新闻活动获得信息,使自己劳动的分工协作过程顺利开展,目标得以实现;新闻又因人类劳动分工协作产生对信息的需要而更受重视。人类在新闻活动的帮助之下,劳动的规模越来越大,分工协作范围越来越广,人的社会性本质在这一过程中也得到充实和健全。正是沿着这个方向,人类社会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级到高级地发展起来,新闻在这个社会大舞台上就更有了用武之地。可见,新闻从它诞生的那一天起,它就天然地具有社会性。它是为了信息交流的最初目的,决不是束之高阁,秘而不宣的东西。随着社会分工的演化,制作和信息传递逐渐变成一部分人专门从事的职业。人与人之间的信息交流,由无偿变为有偿。
现代新闻事业,更是具有深刻社会性的事业。所谓“大众传播”,一个重要的特征就是新闻从大众中来,到大众去。它服务的对象是大众,而不是少数人。更重要的是,新闻传播中的商品交换关系(不是指庸俗的钱稿交换关系)得到发展。由于劳动分工的高度发达,现代的新闻不仅早已成为一个专门的职业,而且正在变成一个举足轻重的产业。新闻信息作为一种精神商品被生产出来,以满足人们的消费(包括生产消费和生活消费)需要。在这种条件下,商品交换的法则必然越来越多地作用于现代新闻信息制作和交换的过程。也就是说,在现代传播过程中,传者与受众的关系,实质上是信息生产者与信息消费者之间的关系。这种关系是平等的、互利的。不仅传者与受众间的经济交换关系日益加强,而且传者之间的经济交换关系得到发展。报纸发行与媒体分离、稿件写作与刊发分离、电视节目制作与播放分离等情况出现,实质上都是社会分工和商品交换关系发展的表现。
有的人提出,说新闻具有商品属性,会不会成为搞有偿新闻的理论根据?这是一种误解。搞有偿新闻是不正之风,恰恰违背了新闻的商品属性这一理论原则。为报社、电台提供稿件的人,在采访、写稿、发信等工作环节中花费了劳动和资金,如果投稿不仅得不到稿酬,还要给报社、电台送钱、送物以求刊播,这就是不正之风。有偿新闻的根源,在于把新闻商品本身所必须具备的社会实用价值人为地剥离出去,甚至致新闻的社会实用价值于不顾,只讲金钱,把新闻变成了对少数人和单位有用而对社会受众无用的东西。其实,它已经变成了一个脱离了新闻价值本身的另外一个问题。如果真正从新闻价值自身的要求出发,不让新闻变相成为一些人捞取名誉和其它好处的手段,有偿新闻还有其源头吗?现在,许多新闻单位都严禁记者拉广告,绝不允许搞钱稿交易,目的就是要真正按新闻规律办事,严格依新闻价值取稿,坚决维护新闻的公正性和客观性。对少数人的关照,实质上是对多数人权利的侵害,而这正是违背商品交换的公平法则的。禁止有偿新闻的关键在于建立一种合理的制度和有效的制约机制,而不在于是否承认新闻的商品属性。正如拜金主义不是物质商品的罪过,而是私有制度的产物一样,新闻上的拜金主义,同样也不是新闻商品属性本身的罪过,而是制度缺陷导致的结果。
当然,新闻是一种精神商品,而且是一种特殊的精神商品,它在商品属性之外,还有政治属性、思想文化属性等等,此义自不待言。
二、传者在新闻价值创造中的作用
那么,新闻商品或者说具有商品属性的新闻,其内在价值是如何构成的呢?
不妨先简要回顾一下经典作家对商品价值的剖析。马克思在《资本论》中揭示了价值的两层含义:一是有用性,即对需要的满足,满足程度越高,价值就越大。马克思所说的商品的使用价值,就是从商品外在功能的角度来说的。二是劳动量,花费的社会劳动量越大,价值就越高。马克思认为,价值是凝结在商品中的社会劳动。这是从商品内在的劳动价值而言的。马克思主义劳动价值学说的最突出贡献就在于,它深刻提示出了价值是劳动创造的这样一个基本的规律。
关于劳动价值学说,眼下理论界也有种种议论。但不论怎么说,至少其研究方法是值得借鉴的。马克思劳动价值学说是在分析商品经济关系时提出来的,对我们今天认识新闻价值问题同样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和启发意义。
新闻商品具有双重价值:
1.从新闻的外在功能来说,新闻具有实用价值。从社会功能上讲,新闻不仅是人类掌握世界的一种特殊方式,而且,作为报道事实的载体,它还能通过受众的接受、理解,反作用于社会,对人类改造客观世界和主观世界,创造新生活的实践活动,发生直接或间接的影响。报道事实,引导舆论,以及在此基础上的认识功能、宣传教育功能、传播知识功能等等,都是新闻的实用价值的体现。
2.从新闻商品的内在经济价值来说,新闻也具有劳动价值。
新闻实用价值与事实价值的大小相关。并不是所有事实都能成为报道对象,只有那些对于传者来说,具有报道价值的事实,才会被传者看中。而且,事实本身越典型、越新鲜、越重要,制成新闻传播后,其社会实用价值就越大;反之,就越小。
但从根本上说,新闻价值是传者的劳动创造的。只有通过传者的发现、捕捉、提炼、选择,不断变动的丰富多采的事实才能变为新闻事实。经过传者采访、加工、写作、编辑,新闻事实才能变成新闻,并最终向受众传播。从事实到新闻事实,依靠传者的能动作用;从新闻事实到新闻,同样依靠传者的创造性劳动。而且,传者的业务水平、媒体的表现手段和手法的高低,也直接影响新闻内在价值的大小。
新闻是传者对社会生活的能动反映。新闻在反映社会生活的时候,必然包含着传者的目的性和主观倾向性。新闻所反映的社会生活是经过记者过滤过的社会生活。新闻要求记者去“模写”、“复制”社会生活,再现生活的原貌,但这并不能否定记者的能动性、创造性。相反,记者的高下、劳动付出的大小,恰恰就表现在这种能动性的差异上。记者都是在对事实有所兴趣、有所感受、有所认识后,才去采写新闻。发现事件中所包含的某些有价值的东西后,才作出报道。而出色的记者、勤奋的记者,还善于按照科学的思维方法,对事实进行多侧面、多层次的思考判断,精心选择,小心取舍,生动而深刻地反映事实,不仅反映事件的面貌,而且力求反映事件的本质,隐含自己的倾向和目的,并符合事物发展的趋向。所以,传者的劳动是富有创造性的劳动,是能够创造价值的。而且,作为一种复杂的脑力劳动,他所创造的价值数倍于简单体力劳动创造的价值。新闻价值,实质上是传者劳动的结晶。
新闻的劳动价值,集中体现在传者将“新闻事实的价值”,转化为“新闻的实用价值”的劳动过程之中。新闻事实的价值与新闻价值有着根本的区别。新闻事实的价值是一种客观存在。它在任何人、任何集团、任何阶级或阶层面前,都以自己固有的同一形态出现。但不同的传者和媒体,对同一新闻事实的处理,以及对其价值的评价,都可能相差甚远,有时甚至大相径庭。这是为什么呢?这是因为新闻媒体是为某一个集团、某一个阶级或阶层所拥有和支配,而拥有和支配者赋予新闻媒体的使命是很不相同的。各个人、各个集团、各个阶级或阶层的价值观也是很不相同的。而人们的价值观念又主要受人们的功利观念,以及与此有联系或由此派生出来的审美观念和道德观念所制约。合格的传者不仅是社会现实的记录者,而且是社会思想者。传者通过自己的劳动,一方面转化新闻事实的价值,另一方面按照一定的倾向和目的,在新闻事实价值的基础上,创造出新的价值内容。
在同样一个事实面前,由于传者付出劳动的质和量的不同,会导致事实的新闻价值在传播过程中产生增值或减值。人们都有这种体验:同样一个事实,由于传播范围和传播质量的不同,它在实际生活中引起的反响和反应也就很不相同。同样一个事实,由于记者的水平、作风、积累不同,写出的新闻的价值也会不同。同样,记者写好稿子后,由于编辑人员的立场和水平不同,也会做出不同的处理。这种对稿件的删节和编排处理上的不同,也会直接影响新闻在社会上所引起的反响和反应。可见,传者劳动的质和量与新闻价值具有正相关性。
新闻实用价值与劳动价值统一于新闻商品本身。一方面,实用价值是劳动价值得以实现的前提和载体。新闻,只有当它对于受众来说具有某种实用性,才可能为受众所接收,因而才可能最终实现传播。另一方面,劳动价值内含于实用价值之中,是实用价值得以不断被创造的基础。传者的劳动,只有被受众所承认,并得到补偿,传者才可能不断生产出新的更多的新闻产品来,新闻传播活动才可能继续进行下去。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