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价值观论文1
摘要: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我们高中学生人生价值观的培养和提升显得至关重要。文章首先阐述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对我们高中学生人生价值观的主要影响,接着提出了市场经济条件下我们高中学生人生价值观确定的主要策略,旨在通过于此,建立健全我们学生的人生价值观,并始终沿着正确的道路健康成长。
关键词:市场经济条件;高中学生;人生价值观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快速发展,同学们人生观、价值观的建立显得尤为重要。在高中阶段,我们学生正处于人生观和价值观建立健全的关键时期。在这个阶段中,如果价值观和人生观发生偏差,最终可能对我们今后的成长造成不利的影响。因此,如何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提升我们自身的人生观、价值观是每个同学都应该为之思考的重要问题之一。
1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对高中学生人生价值观的主要影响
1.1给高中学生人生价值观带来的正面影响
首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给我们学生人生价值观的建立健全带来全新的契机。在社会转型的时期内,各种多元化的思想和思维相互碰撞,产生了让人意想不到的火花。在继承和发扬优秀传统的基础之上,越来越多具有正能量的思想喷涌而出,为我们学生的人生价值观注入了全新的活力。[1]这些具有正能量的人生价值观与时代的发展相协调,更加“接地气”。很显然,面对这样的人生价值观,我们学生更加容易接受。其次,市场经济体制下,人生价值观的教育要求变得更高了。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之下,对于人才的培养有着更加高层次的要求,社会主义市场的开放性要求培养出来的人才必须具有明确且正确的政治方向,面对纷繁复杂的花花世界具有明辨是非的能力。很显然这是对新形势之下的我们的人生价值观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1.2给高中学生人生价值观带来的负面影响
首先,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之下,各种负面思想不断滋生,给我们学生人生价值观的建立健全带来了诸多不良的影响。在市场经济开放的大平台之下,各种舶来思想层出不穷,这些思想良莠不齐,而缺乏辨别能力的同学们自然首当其冲成为了这些不良思想的的“牺牲品”。[2]很多同学将所有的外国思想视为至理名言,对其盲目崇拜。拜金思想、攀比思想在同学之间不断蔓延并呈现燎原之势。其次,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之下,我们同学间也出现了严重的信仰危机。在原先计划经济时代之下,我们的思想十分单纯,信仰明确。但是在现如今鱼龙混杂的社会中,我们学生却常常感到十分迷茫,不知道自己该信仰什么,也不知道究竟该怎样正确进行信仰。理想和信念的崩塌是这一代的我们普遍遇到的问题之一。
2市场经济条件下高中学生人生价值观确定的主要策略
2.1以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进行人生价值观的确定
我们学生在建立健全人生价值观的过程中应该始终坚持理论与实践相互结合的原则,在此基础上联系国际国内的最新形势变化,并以我们自身的认知能力和理解能力为基础,正确引导我们学生面对人生中出现的各种问题,既要考虑到同学间的共性,又要针对每个不同的同学因材施教,切勿在人生价值观的教育上“一刀切”,各种事例的选择也必须具有说服力,让人信服的人生价值观教育才是正确恰当的教育形式。
2.2在主导与主体相结合的原则下进行人生价值观的培养
对于正处于高中阶段的我们来说,正处于身心发展的关键时期,在这个阶段的我们情感体验变得日渐丰富,各种观念逐渐成熟,是帮助我们树立正确人生价值观的好时期。在教学中,宽松和谐的课堂氛围十分重要,准确把握我们学生的思想,积极引导我们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并为我们以后的成长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在这个过程中,注重我们学生的主体性地位十分重要,此时的我们已经具有一定的意识和主见,在这个阶段的人生价值观教育切勿太过于主观,而是应该以尊重我们学生为基本前提,在此大前提之下,我们学生能感受到足够多的重视,并在此种重视感中提升我们自身的情感体验,进而让我们的人生价值观变得更加丰沛。
2.3在理论与实践相统一的原则下进行人生价值观的培育
在建立健全我们高中学生人生价值观的过程中应该始终坚持理论与实践的相互结合,这二者都十分重要,缺一不可。有的同学认为人生价值观仅仅是停留在书本上的内容,与自己的实际生活距离十分遥远。[3]很显然,这就是错误将人生价值观的树立进行理论和实践的相互隔离。让人生价值观的建立不健全。因此,在建立健全我们高中学生人生价值观的过程中应该始终将理论和实践进行相互的统一,并从中找到相互的结合点,让人生价值观的建立更加顺利有效。
3结束语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我们高中学生人生价值观的培养十分重要。为了让我们学生的人生价值观更趋完善,社会、学校、家庭应该多管齐下,让我们能在健康和谐的氛围中健康成长,成为社会所需要的高素质人才。
参考文献:
[1]薛峰,刘真.探究市场经济文化背景下的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J].教师,20xx(10):16-17.
[2]李莉.多元文化背景下中学生价值观教育研究[D].大连:辽宁师范大学,20xx.
[3]乔磊花,周东坡.论市场经济与当代大学生人生价值观[J].才智,20xx(16).
人生价值观论文2
摘要:历史是对过去一段时间发生事件的一种总结,在初中的历史教学中,老师要做的不仅仅是教给学生掌握当前时代的发展现实和规律,在从过去的历史中,老师也要关注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的培养,为学生成长树立正确的价值导向,为其成长增加积极的促进作用。尤其是作为中学生,他们大多还涉世未深,缺乏对新奇事物的正确判断,但是他们大多对事情有自己独特的观点,因此为了不使其成长偏离正确的轨道,学生们应该从历史发展的经验中汲取教训,树立自己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而老师需要做的就是将这一理念融入到教学当中,从而提高初中历史教学的质量。
关键词:历史教学;人生观;价值观
历史是对过去一段时间发生事件的一种总结,在初中的历史教学中,老师要做的不仅仅是教给学生掌握当前时代的发展现实和规律,在从过去的历史中,老师也要关注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的培养,为学生成长树立正确的价值导向,为其成长增加积极的促进作用。尤其是作为中学生,他们大多还涉世未深,缺乏对新奇事物的正确判断,但是他们大多对事情有自己独特的观点,因此为了不使其成长偏离正确的轨道,学生们应该从历史发展的经验中汲取教训,树立自己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而老师需要做的就是将这一理念融入到教学当中,从而提高初中历史教学的质量。新课程改革中,对初中历史的教学提出了许多新的要求和规定,对大多数学生来说,历史课堂的高质量教学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帮助其拓宽视野,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从而进一步提升学生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产生重要的促进作用,同时也能够提高学生的艺术素养。因此在实际的教学中,应以新课程改革的精神为指导和规范,转变以往陈旧的教学观念,认真总结初中历史教学的特点,改善教学方法。
一人生观、价值观、情感态度培养的基本概念
对于人生观、价值观以及情感态度培养的基本概念,我们可以这样定义:对于这三者的培养,不仅是初中历史教学的重要内容也是其教学的最终目标。对于情感上的反映,其是指人们的需求与客观现实之间的关系。它是一种符合客观需要的实际经验。态度又是指个体把握评价的总和和某一事物的内在反映倾向。人生观和价值观是一个人对世界上存在的事物重要性的一般看法和总体上的评价。它融合了社会与个体、人文与科学、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态度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人们情感的宣泄,反过来,情感的触发又会体现出人们态度的变化,情感态度的种种表现又包含在人们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之中。因此,在历史的教学尤其是初中的历史教学中,教师们更应该采用恰当的历史教学方法,将课本上教材内容进行另外一种方式的呈现,从而达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目的,促使情感态度上的转变,进而最终促进学生价值观的形成。
二历史教学中对学生人生观、价值观的培养的必要性
(一)教育规律中必须重视人生观、价值观的培养
感受人的内心,必须都是从情感上的交流中得到的,同样对于历史这门学科的学习也是这样的。在历史的教学中,往往内容中充斥着大量的人物、时间和生动的事例。在教学的过程中关键的是要将这些事件以生动的形式呈现出来,从而激发学生在情感和态度上的转变,从而促使其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形成,当然这也是历史教育目标的最终实现。学生的认知活动需要积极的情感促进,因此在初中的历史教学中,对于初中生在整个历史的学习过程中的态度和情感把握,老师要做到及时、准确,这样对学生进行一个整体的培养,到达全面发展。
(二)培养人生观、价值观是推进素质教育的需要
长期以来,传统的教育模式根深蒂固,所有教学的核心都是在讲应试教育,分数为先,一方面重视对于基础理论的灌输和讲解,但是很容易忽略学生对于整体学习上的情感体验;另一方面,大多数老教师还是很注重学生的智力因素,很大程度上忽略学生非智力因素,例如综合素质、情商、价值观、世界观的培养,对传统历史教育就变成了一个简单的价值判断或道德判断了。新课程改革中对于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全面考察越来越凸显,并成为衡量学生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培养学生人生观、价值观就成为了推进整体素质教育的重要抓手。
(三)人生观、价值观的培养对于学生基础知识的掌握起着重要的作用
历史上,充斥着各种各样的时间、人物、地点、事件等等要素,数量繁多的同时又显得枯燥乏味,给本身就已经繁重的学生学业压力徒增巨大的负担。但是,在历史教学中老师如果能够积极运用各种有效的历史教学方法,使学生进入到创设好的历史情境之中,就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激发学生的经验与兴趣,对于老师来说,也能够完成好历史的教学任务,所以对于教学当中的老师与学生都能够得到长足的提升。
三历史教学中对学生人生观、价值观的培养的方法
(一)将历史与现实进行有机的结合
将过去的历史事件和现在发生的事件进行有机结合,能够很好地加深学生对于历史事件的认识。比如说,在讲到关于抗日战争时大家都知道,日本发起的非正义战争使我们国家的许多同胞流离失所,国内的发展同样失去了一个和平稳定的环境,在这期间也有无数年轻的生命为国牺牲,才得以换来最后的胜利,没有人能够抹去这段历史,无论在任何时候。日本近期种种行径已经显示出其试图改变这一历史,对于事件发生的真相进行歪曲,也在试图掩盖他们犯下的罪行。因此,教学的过程当中,老师要让学生了解、铭记这段历史的重要性,我们今天的和平生活是无数革命先烈用自己的鲜血才得以换来的。但同时,作为老师的我们,也应该注意到,要时刻提醒学生们,每个人都应该时刻铭记历史。但是,当今社会是一个开放的、包容的、多元的社会,盲目反日不仅不利于国家之间关系的改善,同时也不利于我们正确看待这段历史,理性分析这段历史。过去的抗日战争已经成为了过去式,因此作为后人的我们,更重要的是能够从历史中吸取经验教训,不要让过去的历史重蹈覆辙。因此,这样正确的价值观的培养,要让学生知道我们要记住历史,切不可盲目反日,要理性。
(二)创设教学情景,引导学生走进历史、感受历史
让学生真正走进历史、切身感受历史的发展脉络,更加有利于学生人生观、价值观的培养。对于历史的定义,即今天的人们对过去发生的事件的总体评价。在教学的实际过程中,创设生动的教学情境,一方面对于学生来说能够收集到大量有效的信息,另一方面也有利于学生利用自己所掌握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激发学习兴趣,从而达到一种主动探究学习的目的。教师在这一环节中所要做的就是对课本上生涩的知识点进行生动地描绘,用鲜活、现实、生动、具体的情境来代替陈旧、尘封的历史,让学生在创造情境中回到过去,感知历史。
(三)用历史人物的形象感染学生,培养爱国主义情感
在我国历史悠久的发展进程中,涌现了各种英雄人物,数量也是不计其数。对于学生历史的教育,其主题就是爱国主义的教育,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都来自爱国主义的教育之中。古今中外无数的仁人志士、历史英雄以其光辉灿烂的人生经历和事迹给学生们带来强烈的感情冲击。在历史的教学当中,全面细致地阐释这些英雄各自的光辉事迹,展示他们的那个时代所经历的,让这些光荣的历史人物形象深深地渗透到青年人的心中,激发他们的爱国情感。
参考文献
[1]朱海.高中历史教学中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J].科技展望,20xx,(31):165.
[2]王永禄.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方法浅析[J].才智,20xx,(08):176-177.
[3]焦雪琴.新课改背景下高中历史教学的对策探讨[J].科技展望,20xx,(18):223.
[4]李晓华.优化历史课堂教学的探索[J].现代教育(教育版),20xx,(05):192.
[5]蔡金芝.高中历史教学中人文精神的培养思考[J].学苑教育,20xx,(16):96.
[6]季新华.中学历史教学中人文精神的培养[J].中学课程辅导(教师教育),20xx,(24):1.
[7]杨俊芳.高中历史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J].教育现代化,20xx,(22):240-241.
人生价值观论文3
古希腊思想对体育的反思,流传至今影响最大的恐怕是“健美的身体和完善的心灵”这一教育原则。由于古希腊科学文化的普及和奥林匹克竞技运动会对公民体育道德意识影响的加深。“健美的身体和完善的心灵”也就成为一种自我塑造的规范和应然;促成了公民自我全面发展的要求,也促成了人们追求人生观、价值观和幸福观。体育社会生活关于这方面的内容是最多的,思想家们关于这方面的论述也是最丰富的。
在古希腊人们最初的观念之中。“美”和“善”是缠混在一起彼此难分,道德观念和审美观念是统一的。他们对人体美感兴趣,认为肌肉松驰、体质虚弱、发育不良是一种耻辱,他们也把裸体竞技优秀者看做是人类“美”和“善”的象征。因此可以说“健美的身体和完善的心灵”是当时人们所祟尚的一种信念。在斯巴达,人们认为强健的母亲才能生养出勇敢而具有德性的战士。那此,女子在未出嫁之前也要编队进行格斗、赛跑、投掷等军事体育训练。其目的一方面为了训练刚健的母亲,以养育健壮的后代;另一方面男儿出征,女子也能挥枪上阵、保家卫国。由于具有这样的观念和信仰,母亲送子出征时,不怕儿子战死,反怕其苟且偷生,他们不露依恋之情,不洒惜别之泪,而是庄重地把盾牌交到儿子手中,语重心长地嘱咐:“望你荣归,否则以看载尸而还。”体现了母亲们良好的道德修养。由于经常从事身体练习,斯巴达女子的肤色和身体线条的曲线美,赢得了其他城邦女子的羡慕。在雅典,“健美的身体和完善的心灵”成为一种情感意义上的信念和人生观,并在教育过程中,追求这一份幸福和愉说。苏格拉底(公元前469—399年)指出:“体育和音乐教育一样,应该让他们从小就开始接受,而且体育训练应该十分小心且要终其一生,我并不认为不良好的体质本身有利于灵魂的修养,相反,美好的灵魂它本身能够在可能的范围内改善体质。
”①他们的身体教育和修养依循欲望和思维这种发展的顺序进行,孩子们七岁以后,送入文法学校和弦琴学校,首先学习弹琴和朗育《伊利亚特》和《奥德赛》中的抒情诗,全天大部分的时间则由体育教师带领在河畔和林间锻炼身体。体育教师用橄榄油结孩子们一个个地探身,让太阳将孩子们的身体晒得全身发亮。锻炼完毕后,老师们就让孩子们在清流中洗澡,让涛涛的河水,把浑身的油污汗迹冲洗寄生虫干干净净。由于体育教师天天带领学生锻炼身体,日日给孩子们擦身,雅典的画家们将体育教师作为“擦身儿童者”绘人他们的作品之中。孩子们到了十三岁,就升入到体操学校,所谓体操,愿意为角力,雅典人用它泛指全面身体教育。在这里,少年们还要学习各种谈话,以提高思考能力。当他们从体操学校毕业的时候,已经成长为身体健美、口齿伶俐的青年了。苏格拉底将“健美的身体和完美的心灵”作为体育和道德教育的主要内容和准则,他说:“我们有一种体育锻炼如我们的音乐一样,既朴素又优美。”②因此他反对斯巴达男子只强调体力的强化训练。他认为“健全的身体和善的灵魂”应视为衡量个人全面发展的具体标准。
当时的哲学家德漠克利特(公元前460—370年)认为雅典的这种体育观培养出来的人是全面发展的,这样的人生是幸福的。他运用这样的标准,评价竞技运动的价值和运动员的行为,并且认为“健全的体和完美的心灵”也是衡量运动员是否全面发展的道德标准。他说:“身体的美若不与聪明的才智相结合,就是某种动物性的肢体运动。”他对斯巴达某些极端的训练、培养那些片面的长于武功、短于文采、四肢发达、沉默寡言、绝对服从的运动员和武士,提出了自己的意见。柏拉图也激烈地反对竞技职业化,尖锐地指出职业竞技有碍于身体健康和正确的人生观的培养。他说:“竞技者沉湎于人为的生活规则中一步也不能超越,为增加体重而猛吃猛睡;为夺锦标赛长期忙于训练,结果变得毫无教养、无头脑。另一方面,市民却放弃运动而热衷于看竞技,日渐奢华的生活损坏了健康,失掉了对生活和大自然的适应力,身体日渐瘦弱。④他本着“美”与“善”必须相结合的标准,批评古代奥林匹克竞技会的商业化和职业化,他指出竞技的职业化、运动员的商品化玷污了圣洁的“健、力、美”相结合的古希腊竞技美德,各城邦的奥运冠军,不满足昔日的欢迎仪式和宴会款待,而要求丰厚的金钱和待遇。在巨额的物质财富的诱惑下、世俗战胜了对神的崇敬,功利代替崇高的理想,“和平和友谊”的体育伦理精神和体育道德风尚淹没在物质利益的贪欲之中。柏拉图提出要为造就完美和谐的人生而锻炼身体,“而音乐和体育结合起来,不是像我们所说的那样奉使它们二者,皆和一致。以高尚的说教和科学的教导来提高和培养其一,并用抑压的说教抑压另一的气势,直到它的野性给谐和和节奏所驯服。”⑤他认为“善”是个人的德性;作为自然和谐的人,只有在野性而不是野性的指导下,灵魂的各个部分才协调一致,这才是健康、公正的人。只有这样,个人的幸福才能实现,国家的幸福才能实现。不管是在政治生活还是体育生活中,个人的幸福与国家的幸福是不可分离的,国家的幸福是个人最大的幸福。⑥
总之,古希腊思想家们分别从不同意义上阐述了道德与体育的关系,揭示了竞技运动的道德价值问题,以勇敢、节制、智慧为美德和道德教育观,以及以“健美的身体和完善的德性”相结合的人的全面发展的体育观、道德观、人生观和幸福观。
①柏拉图《理想图》全译本,华龄出版社,1996年版,第111页。
②周辅成《西方伦理学名著选辑》上卷,第159—160页。
③周辅成《西方伦理学名著选辑》上卷,第11页。
④参见《辞海·体育卷》中国百科全书出版社,1986年版。
⑤周辅成《西方伦理学名著选辑》上卷,第160页。
⑥参见刘伏海《西方伦理学流派概念》1992年版,第39页。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