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概述
一、心理应激的概念
,加拿大学者塞里()认为指机体对伤害性
刺激的非特异性防御反应。
,拉泽鲁斯(Lazarus)认为心理应激是个体对外界环
境有害物、威胁、挑战经认知、评价后所产生的生理、心理
和行为反应。
:应激是个体面临或觉察(认知、
评价)到环境变化(应激源)对机体有威胁或挑战时做出的
适应性和应对性反应的过程。
应激看作是一个连续的动态过程,包括引起机体应激的生物、心理、社会刺激(应激源)个体对不良刺激和应***境的反应(应激反应);刺激物与机体之间的互动(中介机制);个体对应激过程的应对(应对过程)。关于应激,我们可从以下四个方面进行理解:
(1)应激是一种刺激物如工作压力、人际关系紧张、拥挤、迁居等。
(2)应激是一种反应应激是个体对刺激或应***境所作
的应答反应,它导致个体各种机能的变化,且个体能够体验到这些变化。
(3)应激是刺激物与机体相互作用的过程现代应激理论
将应激过程分为输入、中介、反应、应对四个部分,这四个部分相互联系、相互影响。
(4)应激是机体对内在和外在环境变化的应对过程应对
能力和技巧是决定机体是否产生应激及应激强度的重要因素。
二、应激源
应激源是指环境对个体提出的各种需求,经个体认知评价后能引起心理及或生理反应的刺激或情绪。
(1)躯体性应激源
(2)心理性应激源
(3)社会性应激源
第二节应激的中介机制
是指机体将传入信息(应激源或环境需求)转变为输出信息(应激反应)的内在加工过程,是应激的中间环节。包括心理中介机制和生理中介机制。
(认知评价或觉察)
一般情况下,将个体对应激源的认知评价分为两类,既积极的评价和消极的评价,产生积极的应激和消极的应激。
应激的评价过程即是通过原发和继发性评价,衡量全部潜在应***境因素,运用人格归因及应对能力对潜在应激源做出再评价,确定是否应激。
Lazarus(1993年)认为时间和空间因素可影响认知评价和应对能力。
(1)应激生理中介涉及的中枢区域
Chrousos 和Gold(1992)提出“应激系统”的概念,用以说明应激刺激与反应间的神经与体液变化。“应激系统”是指协调一般性应激的中枢结构及外周效应器和有关的神经分支。
(2)应激生理中介的主要途径
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HPA)是应激反应的重要功能途径。
心理应激过程的分子机制是:心理应激→脑神经元释放递质和内分泌腺分泌应激激素(第一信使)→靶细胞内第二信使激活。cAMP、甘油二酯、Ca++(第二信使)→作用于靶细胞核内DNA复制、RNA转录、蛋白质翻译(第三信使),此时转录生成的mRNA逸出细胞核到胞质翻译成fos、Jun等含磷酸蛋白质表达出应激功能。
(3)人格因素
人格特征影响个体对环境的适应能力,也决定个体对应激源的反应方式和强度及所采取的应对技巧。
(4)社会支持
社会支持是指在应激状态下,个体受到的来自社会各方面的心理上和物质上的支持或援助。
(5)应对能力
恰当评估应激事件和自己的应对能力,并能合理运用心理防御机制,能较好地适应和应对应激源。过高或过低估计自己的应对能力,或对应激事件缺乏足够的心理准备而导致不能很好地应对应激事件者,则应激强度高。
应激反应的主要表现
行为表现生理表现情绪表现
工作能力或效率下降血压升高焦虑或急噪不安
判断力降低、失误增多肌肉紧张或僵硬紧张感
思维缓慢或停顿心跳、呼吸加快易激惹
记忆力降低手心出汗或发冷恐惧、多疑
注意力下降或难以集中紧张性头痛倾诉增多
创造性工作能力下降胃痛抑郁
开始或增加饮酒或药物低热哭泣
吸烟或喝咖啡食欲下降冲动、敌意、争斗
生病或不适频率增加尿频自残或毁物
疲乏、缺乏活力与兴趣睡眠困难或易醒内疚、自责、***倾向
发生事故的频率增加休息不好或萎靡不振无价值感
生病或不适频率增加
疲乏、缺乏活力与兴趣
发生事故的频率增加
适度的心理应激可以提高个体在现实生活中的适应能力,提高注意力和工作效率,促进人格的成长与发展及身心健康水平。
但是,持久而强烈的应激、长期的紧张和困扰,可导致交感-肾上腺、下丘脑-垂体、肾上腺皮质系统、垂体-甲状腺系统活化而产生高血压、冠心病、脑血管病。
从发展的观点看,不良的生活环境或应激影响儿童和青少年的心理发展,导致发展缓慢或停止,引发各种情绪、认知和人格问题,并影响其成年后的社会适应能力,甚至出现发展危机。
***后,应激可破坏原有的心理平衡,出现心理功能失调,导致神经症、性偏好障碍、精神活性物质滥用等障碍,严重者可导致精神分裂症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