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十八大提出,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富强、民主、文明、和谐是国家层面的价值目标,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是社会层面的价值取向,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是公民个人层面的价值准则,这24个字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容。
三、论文明——文明是发展的灵魂
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文化软实力显著增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深入人心,公民文明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明显提高。”可见,文明是国家软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培育和践行“文明”价值观,就要深刻理解文明的内涵,将其内化为国人的核心价值理念。
何谓文明?辞海解释为:一指犹言文化,如: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二指人类社会进步状态,与“野蛮”相对;三指光明,有文采;四指年号。由此可知,文明是个多义词,拥有多重含义。在这里我们从国家层面来理解文明之义。文明就是指国家发展的状态,即国家创造的物质财富与精神财富的总和。这也是唯物史观对文明的根本定义。马克思说:“文明的一切进步,或者换句话说,(是)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恩格斯说:“文明时代是学会天然产物进一步加工的时期,是真正的工业和艺术产生的时期。”在他们看来,文明是物质与文化的增长,以及由此产生的各种制度建设,最终推动人的全面发展。我们常讲的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社会文明、生态文明,都包含于国家发展的状态之中。文明推动了国家和社会的发展。
纵观中国5000年文明发展史,文明是国家发展的成果。作为人类创造的物质财富与精神财富的总和,文明不是物质与文化产品的简单相加,而是它带给国民的生活状态。它不等同于GDP,而是经济发展赋予人们的进取感与富足感;它不是具体的政治程序,而是人们从政治运行中体验到的安全感与认同感;它不是文化生产本身,而是从文化生产获得的丰富感与生命力;它不是具体的思想道德条文,而是它带给人们的和谐关系;它不等同于青山绿水,而是从良好自然环境中获取的舒适感。文明是国家发展的灵魂,是国民的精神家园,是推动国家发展稳定的精神力量。文明能够让国民产生深刻的认同感,形成强大的国家凝聚力;能够让国民产生深刻的责任感,成为国家发展的精神动力;能够让国民孕育积极的社会心态,塑造和谐的社会关系,有效维护国家和社会的稳定。
党的十八大把“文明”作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国家层面的基本范畴,作为国家发展的核心价值理念,把我国建成文明国家,是我们党领导中华民族复兴的重大追求,也是人民最美好的愿景。国家发展需要精神动力,民族进步需要文明支撑。历史和现实昭示我们,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不仅需要在经济发展上实现腾飞,而且需要在文明建设上创造辉煌。建设文明中国是建设文化强国的关键环节,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强大精神动力。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强调的文明,是适应时代发展、促进人类进步的精神文明,其灵魂和核心内容是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建设文明中国,体现了当代中国人的一个共同价值取向,即物质生活贫穷不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缺失也不是社会主义。经过30多年改革开放,我们创造了经济辉煌,我国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富裕起来的中国更需要坚定理想信念、加强道德建设、净化社会风气。当今社会,人们的价值观念和行为方式日益多样多变,在看到主流价值观和行为方式健康向上的同时,也不能忽视社会生活中不道德、不文明、不健康的现象。我们应该有所警悟:国家富强不能以牺牲道德为代价,生活富裕不能以文明缺失为成本;没有道德和文明的支撑,国民的精神家园就会荒芜,现代化建设必然受到损害。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需要国家的软实力和国民的硬素质,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文明价值观,让文明为中国添彩,是我们每个人应尽之责。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