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从当今的中国疆域说起
我国位于亚洲大陆东部,太平洋的西岸。国土面积960万平方公里,约占世界陆地的1/5,与整个欧洲的面积相差无几,仅次于俄罗斯和加拿大,居世界第三位。
阴山山脉(阴山山脉是什么分界线)
从经度上看,我国位于东半球。最西端是帕米尔高原,最东端至黑龙江和乌苏里江主航道汇合处,东西距离约5200公里,跨经度约62°,时差约4小时多,当西部的帕米尔高原还是沉沉黑夜的时候,东部早已迎来了旭日东升的黎明。
从纬度上看,我国位于北半球。最北端是漠河以北黑龙江主航道的中心线,最南端至曾母暗沙,南北距离约5500公里,跨纬度约50°,当北方还是千里冰封万里雪飘的寒冬时节,南方早已是“耕田种地正忙”的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
二、春秋战国以前中国疆域的发展演变
今天的中国疆域是古代中国疆域发展演变而来的。下面切入正题,谈中国古代疆域的发展演变。
我国历史悠久,疆域辽阔,地理沿革,变化很多。
春秋(公元前772年)以前,诸侯数千,是一个大群体联合,夏、商、周可视为“联合国”——部落联合,已经统治了范围不小的地区。
春秋时代(公元前772年—前481年),在封建王朝实行分封制——“分土而治”“封邦建国”——的政策指引下,诸侯国纷纷建立崛起,著名的有14个:鲁国都曲阜(今山东曲阜)——齐国都临淄(在今山东)——晋国都绛(在今山西)——秦国都咸阳(在今陕西)——楚国都郢(在今湖北)——宋国都商丘(在今河南)——卫国都朝歌(在今河南)——陈国都宛丘(在今河南)——蔡国都汝南(在今河南)——曹国都定陶(在今山东)——郑国都新郑(在今河南)——燕国都蓟(今北京市)——吴国都吴(在今江苏)——越国都会稽(在今浙江)。这14个主要诸侯国所占据的广袤疆域,一看便知。与此同时,那些拥有较强经济、军事实力的诸侯国,以掠夺土地和人口为主要目的,竞相吞并邻近的弱小诸侯,其结果是强者愈强,相继出现了左右全国政局的“春秋五霸”:齐桓公、晋文公、宋襄公、秦穆公、楚庄王。另一种说法指: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吴王阖闾、越王勾践。
战国时期(公元前475年—前221年),各诸侯国灭国掠地,战争规模空前,弱肉强食的结果,形成了“战国七雄”:齐、秦、楚、燕、魏、赵、韩。七雄都是从春秋时期诸侯国演变发展而来。齐在东方,以临淄(今山东淄博)为中心。秦在西方,以咸阳(今陕西咸阳)为中心。南方的楚,以郢都(今湖北江陵纪南城)为中心。东北方的燕,以蓟(今北京)为中心。春秋后期,晋被国内三家诸侯瓜分,分别建立了魏、赵、韩。魏以大梁(今河南开封)为都,赵以邯郸(今河北邯郸)为都,韩以郑(今河南新郑)为都。七雄的疆域涉及中国的东西南北中。
三、秦始皇统一中国后疆域的发展变化
经过二百多年的战争兼并,公元前221年,秦始皇在消灭了关东六国150多万军队后,终于建立起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国家。公元前210年,秦朝的疆域北起河套、阴山山脉和辽河下游流域,南至今越南东北和广东大陆,西起陇山川西高原,东至于海。此后的历代中原王朝的疆域虽然时有盈缩,但基本的趋势是逐渐阔大,逐渐巩固。
不少王朝都拥有过今天中国领土以外的疆域。如从西汉中期至西晋末年的400多年间,朝鲜半岛的东北部曾经是中原王朝的正式政区。自西汉中期至唐朝末年的1000余年间,今越南北部都是中原王朝的一部分。唐朝和元朝的北界都远达今俄罗斯的西伯利亚,唐朝的西界一度直抵中亚的咸海。
乾隆二十四年(1759年),随着康、雍、乾三代人70余年对西北地区准噶尔部抵制“大一统”的平定,西北包括青海、新疆等地有西藏问题宣告解决,清朝在政治上统一了中国,形成了现代中国的版图。
四、鸦片战争后中国人民捍卫国土的斗争
1840年鸦片战争以后,帝国主义列强侵入中国,用武力迫使清朝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攫取了中国大片领土:
1553年,葡萄牙强占澳门。
1842年,英国强迫清政府签订《南京条约》,割让香港岛。
1858年,沙俄政府强迫清政府签订《瑷珲条约》,夺去黑龙江以北60多万平方公里的中国领土。
1860年,沙俄强迫清政府签订《北京条约》,又夺去乌苏里江以东40万平方公里的中国领土。
1860年,英国又通过不平等的《北京条约》,攫取了九龙。
1895年,日本根据不平等的《马关条约》,占领台湾和辽东半岛。
1929年,前苏联占领我国东北乌苏里江河口一带的黑瞎子岛(面积350平方公里,连同水域共450平方公里)。
……
为了捍卫祖国的领土完整,中国人民进行了不屈不挠的斗争,使国土免遭更大的损失。
1945年日本投降后,收回台湾和辽东半岛。
1964年,中俄两国开始就黑瞎子岛的归属问题进行谈判。
1997年收回香港。
1999年收回澳门。
2008年收回(半个)黑瞎子岛。
这是继香港、澳门回归中国之后,又一块游历多年的中国领土地,回归中国版图。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