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王雅婧
问:社会文明程度得到新提高是“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主要目标之一。为什么说推动社会文明程度不断得到新提高、达到新高度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目标要求和重要保证?
林坚:文明是现代化国家的显著标志,是人类改造世界的积极进步成果的总和,是社会发展中各种相互关系的高级属性和积极特征的复合体系,是社会进步和人类开化状态的标志。
文明体系是包含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会文明、生态文明以及人的文明的体系,各要素之间相互联系。物质文明主要体现为人类创造的物质财富,为人们提供衣、食、住、行等基本物质条件。精神文明是人类精神财富的显现,是社会文明的重要标志,主要表现为理性、智慧、宽容,享有丰富多彩的精神生活。政治文明是人类政治生活领域的文明成果,包括民主、公平、平等、公正、正义、法治等基本价值,表明从政治、制度方面加深了对文明的认识。生态文明是基于改善和优化人与自然的关系,建设科学的生态运行机制和良好的生态环境支撑的物质、精神、制度方面积极成果的总和。人的文明包括精神文明、行为文明、仪表文明、语言文明等。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包含多种要素,具有环环相扣的逻辑结构。社会文明程度是衡量一个国家现代化水平的基础指标。它不仅要看一个社会经济发展的水平,更要看一个社会在价值领域、思想领域、道德领域、文化领域的发展水平。
社会文明程度不断得到新提高、达到新高度,主要体现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入人心,人民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身心健康素质明显提高,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和文化产业体系更加健全,人民精神文化生活日益丰富,中华文化影响力进一步提升,中华民族凝聚力进一步增强。简单来说,是人的文明程度适应现代化要求、达到新时代的新高度。我们要把提高社会文明程度作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重大任务,这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要目标要求和重要保证,坚持重在建设、以立为本,坚持久久为功、持之以恒。
问:提高社会文明程度是一项需要多措并举、统筹推进的系统工程。现阶段如何推动这项工程?
林坚:国家现代化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提高社会文明程度也是一项需要多措并举、统筹推进的系统工程。现阶段推动这项工程,要抓住关键几点:首先,坚持党的领导。党的领导是抓好一切工作的根本保障。必须建立健全党的领导工作机制,坚持正确方向,做出战略部署。其次,坚持总体设计。在提高社会文明程度方面,要着眼于全局、总体,进行总体设计、统筹谋划。方法正确,才能有的放矢,事半功倍,实现预定的目标。再次,坚持协同创新。强调协同整合、综合创新,而不是单兵独进。注意文明体系的关联性、系统性、耦合性,必须系统谋划、协同推进、综合施策、全面提升。注重协同配合推进,实现全局和局部相配套、治本和治标相结合、渐进和突破相衔接、整体推进和重点突破相统一。最后,坚持实践探索。提高社会文明程度有着丰富的实践,需要总结、提升实践探索方法。加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坚持系统实践、开放实践、公众参与,总结有效的工作方法、操作方法。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应贯穿国家、社会与公众这三个层面。从提高公民文化素质、文明素养,培育良好社会风尚、提升公共文明素养,建设文明城市、文明乡村、文明单位等方面综合发力,切实推动社会的文明进步,为建设社会主义文明国家提供基础保障。
问: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将加强家庭、家教、家风建设作为提高社会文明程度的重要内容。请您谈谈加强家庭、家教、家风建设在社会治理中的重要作用?
林坚:家庭是社会的细胞,是“最小国”。只有拥有健康的细胞,才能拥有健康的肌体。只有千家万户都好,国家才能好,民族才能好。
家风是一个家庭在一代又一代传承过程中形成的较为稳定的生活作风、传统习惯、道德面貌,是社会风气的重要组成部分。领导干部的家风,不仅关系自己的家庭,而且关系党风政风。俗话说,家庭是人生的第一所学校,家风对人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也是根深蒂固的。有什么样的家教,就能教育出什么样的人。一个好的家风,能够给一个人的成长打下良好的根基。加强家庭、家教、家风建设,能够从源头上预防和化解社会矛盾、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在社会治理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对提高社会文明程度大有裨益。
问: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首次明确提出到2035年建成文化强国。在您看来,要实现这一目标,我们目前还需在哪些方面持续发力,还需补上哪些短板?
林坚:目前,我们在文化领域存在的一些弱项和短板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对文明体系的认知和实践有待完善,社会文明程度有待提高,文化治理在国家治理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需要加深认识,文化与经济、政治、社会、生态的关系需要重新认识,需要推进文化治理体系现代化。二是公共文化服务体系还不够健全,公益性文化事业投入不足,各地区文化发展不平衡,城乡文化资源配置差距较大,哲学社会科学学术话语体系的原创能力不足、国际影响力不强,文化和自然遗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系统性保护还应加强。三是文化体制机制有待完善,多头管理、缺少协调和整合,文化产业规模和实力有待提升。四是文化安全存在隐患,少数西方国家对我们国家的意识形态渗透一直存在,数据安全、网络安全、信息安全机制有待完善和健全。此外就是我们中华文化的影响力、国家的文化软实力有待进一步提高。
要建成文化强国,我们必须要深刻认识文化治理在国家治理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全面、系统把握文化与经济、政治、社会、生态的关系,加强文化领域的协调治理,推进文化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同时,提高社会文明程度,不仅决定着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文化发展方向,也是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前提基础。因此我们要大力推动社会文明程度不断迈向新高度。
文化强国的突出标志是思想强国、精神强国。因此,我们要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坚持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注入强大精神动力。
发展文化事业是满足人民精神文化需求、保障人民文化权益的基本途径,尤其是公益性文化事业。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即非经营性文化,主要包括知识创新、义务教育、文学艺术以及图书馆、博物馆、展览馆、文化馆、科技馆、体育馆等公益性文化事业,这一类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智慧与文明的集中体现,是一个国家发展的动力,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
文化产业是文化中可以用产业方式运作的一部分,即从事文化产品的生产和经营的行业。在大力发展文化产业的过程中,要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注重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相统一,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完善文化产业规划和政策,加强文化市场体系建设,扩大优质文化产品供给。
要深刻认识文化改革和文化开放、文化发展与文化安全的关系,维护文化安全,完善和健全数据安全、网络安全、信息安全等机制。以讲好中国故事为着力点,创新推进国际传播,加强对外文化交流和多层次文明对话,不断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增强中华文化影响力。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