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聚焦】
作者:靳敏(中国人民大学环境学院教授),苏明明(中国人民大学环境学院副教授),郭甲嘉(中国人民大学环境学院博士生)
绿色社区,国际社会又称之为可持续社区、生态社区,是体现人与自然和谐,注重生态环境保护,提倡可持续发展和公众参与机制,具有地域性特征的生态环境优美、社区服务完善、文化教育发达、人际关系和谐、社会秩序稳定、生活质量优良的人居环境理想模式。绿色社区强调人群聚落(社)和自然环境(区)的生态关系整合,以及自然生态环境、建筑、基础设施、社区社会服务、社区文化管理和居民家庭多方面的有机融合,以整体生态环境观组合相关建设和管理要素。其主要标志是:有健全的环境管理和监督体系;有完备的垃圾分类回收系统;有成熟的节水、节能和生活污水资源化举措;有一定的环境文化氛围;社区环境要安宁,并且清洁优美。
北京垡头北里社区的志愿者在绘制文化墙。本文图片均由中华环保联合会提供
北京翠城福园社区的广场上,孩子在废旧轮胎改造的设施上玩耍。
改造后的社区生态花园
为何要创建绿色社区
近期由生态环境部环境与经济政策研究中心发布的《我国公民生态环保行为调查报告(2020年)》显示,目前我国公民对生态环境保护和绿色消费等生态文明行为的认知率很高、态度很积极,但行为和实践却很弱,这也成为我国环境社会治理体系建设的主要障碍之一。
作为社会缩影,社区是政府与社会(公民)关系的桥梁,承担着上传下达和透视反馈等多重作用。作为国家社会治理、城市组织和行政管理的基本单元,社区也是可持续发展、绿色消费和生态环境保护从理论到实践的重要载体。通过绿色社区这一“试验田”和“排头兵”引导绿色发展转型,有利于帮助社会公众树立绿色生活理念,践行资源节约和循环利用、垃圾分类、绿色出行、绿色建筑等生态环保理念;有利于政府相关政策落地,帮助公民实现生态文明的“知行合一”,在全社会层面推动绿色发展。
国内外的实践表明,绿色社区建设注重规划、设计、运行和管理全过程,通过设计者、房地产开发商、政府部门、社区居民、物业管理部门和居委会等多主体、多方参与的协作机制,创建理想的人居环境。创建过程不仅可以提升公民生态环境责任意识,还可以不断完善社区生态环保方面的公共服务设施,在问题反馈和修正的循环中提升社区治理能力,加快构建多方参与的国家治理体系。
创建绿色社区面临哪些挑战
调查显示,我国社区居民和社区管理者均有很高的参与生态环保和绿色消费的意愿,这是绿色社区建设的良好基础。社区组织和管理是推进绿色社区建设的重要保障,社区生态环保基础设施提升是推进生态社区建设的重点领域,但从“政府+社区管理+生态环保企业+社会公众”的多利益主体视角看,创建绿色社区还面临理念共识和知识不足、体制壁垒、社区管理能力有待提高等诸多挑战。
理念共识和知识不足带来的挑战。绿色社区建设不仅要求居住环境的生态环保性,还涵盖了社区公众的生态环保意识和文明素养的提升以及绿色生活行为方式的转变。近年来,虽然公众的生态文明理念较以前有了很大程度的提升,但对于绿色社区的认知仍处于初级阶段,尚未完全理解具体内涵和实践要求,存在从认知、态度到行为转化力极弱的障碍,直接表现为社区居民“知行不一”、消极参与和社区管理者重视物质居住环境、轻视绿色文化培育等现实问题。
体制壁垒带来的挑战。绿色社区内涵丰富,涵盖规划、设计、建设和管理等多个环节,涉及发展改革、住建、生态环境、城市管理和街道社区等多个政府管理部门和机构。《绿色生活创建行动总体方案》和《绿色社区创建行动方案》虽然明确了由住建部门牵头抓总,但一些地方并未明确各部门的职能分工,难免存在职责不明确、配合不到位和效率不够高的弊端。
社区管理能力建设带来的挑战。社区管理能力关乎社区参与社会治理的质量、活力和效率,此次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中社区管理的重要性已经得到了广泛认同。目前,中国绿色社区建设还处于起步和探索阶段,社区在生态环境保护和绿色消费领域的管理能力同绿色社区的要求还存在很大差距,很难承担绿色社区创建工作的任务强度和工作难度。
如何形成强大的创建合力
面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新形势,创建绿色社区也将迎来新机遇和新挑战,需要宣传发动聚共识,强化共享促共建,大胆创新求突破,建立健全高效联动的创建机制,形成强大的创建合力。
加强宣教,形成绿色共识。调查显示,目前社区仍然是居民生态环境教育的主渠道之一。通过绿色社区的宣传教育,可以使社会公众认识到创建绿色社区对于提升人居环境、提高环境素养和促进绿色发展的重要作用。在社区层面,要积极开展生态环保和绿色消费相关知识和优秀实践的展示,通过专家学者进社区、节能超市进社区、智能回收装置进社区、生态循环系统进社区,以及社区支持绿色农业、绿色模范家庭评选和绿色社区志愿者选拔等活动,加强文化引领和环境保护教育,普及生态环保相关知识,提升和培育居民的参与意识、环境意识和主人翁意识,形成创建绿色社区人人出力、保护生态环境人人有责的共识。
多方协同联动,强化社区能力。创建绿色社区是一项系统工程,有必要探索和创新部门间联动协调和绩效考核等机制,减少体制壁垒所形成的阻力。鉴于公众对社区管理重要性及其作用的广泛认同,有必要在社区层面开展生态环境保护和绿色消费等专业知识培训、绿色社区试点示范经验宣讲、优秀案例社区实地考察学习等能力建设活动,并通过推进社区与生态环保企业、高校、非政府组织等的合作项目来推进具有中国地方特色的绿色社区建设,提升和强化社区管理能力,完善基层治理体系。此外,还应组织和动员生态环保企业和社会力量积极参与,充分发挥环保组织和志愿者队伍在社区工作的优势,通过政府引导,社区与生态环保企业、社会组织与公众合作的试点示范,把绿色社区建设纳入政府社会治理决策和社区管理日程,建立社区层面的环境社会治理公众参与机制。
试点示范引领,鼓励探索创新。由于我国地区发展不均衡,经济、社会和文化存在地域差异,因此要依托试点项目在不同地区探索多种绿色社区类型,不断推动创建路径和创建模式的创新。政府相关主管部门可联合社区管理机构,因地制宜地开展绿色社区建设的顶层设计,不断推进具有中国地方特色的绿色社区建设;同时,充分发挥基层的首创精神,建立健全容错纠错机制,最大限度调动基层创新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不断推动创建内容的丰富和标准的提升;此外,要建立健全评估机制,及时总结和推广试点示范的经验做法,注重正面引导,以点带面逐步推广创建活动,不断完善中国绿色社区建设的标准和评价体系,以中国实践丰富和完善全球环境社会治理理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