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相关数据统计,2022届中国高校毕业生总规模将高达1020万人,其中85%是“00后”,加上疫情及经济下行的叠加影响,大学生就业形势比往年更加严峻复杂。中国社科院的调查显示,我国高校毕业生就业近年来呈现几个显著特点:人数增速有所减缓,但就业总量仍然持续增加、高位运行,就业压力大;就业水平总体稳定、就业局势基本平稳;就业形式趋于多样化,升学、自由职业的占比均呈现上升趋势;就业区域结构更加合理,“新一线”城市、二线发达城市吸引力不断增强。
但与此同时,一些新就业问题需引起特别重视:就业质量问题凸显,高校毕业生普遍表示实际收入低于期望水平;就业后短期“跳槽”现象增多;“技能错配”现象突出;“慢就业”现象呈现增加趋势,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就业矛盾,但“啃老族”问题严重。
大学生是影响未来中国社会发展的重要群体,他们的就业状况既是决定社会经济长远发展的关键因素,也与社会稳定和谐有着莫大的关联。党和政府一直对此高度重视,去年10月12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支持大学生创新创业的指导意见》,坚持创新引领创业、创业带动就业,支持高校毕业生创业就业,提升人力资源素质,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实现大学生更加充分更高质量就业。
而要实现这一目标,不仅需要科学的顶层设计,还需要毕业生、高校、企业的共同努力。从毕业生自身来讲,应当首先练好“内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念,做好职业规划,不把工作仅仅作为谋生和赚钱的手段,而应该认真思考职业发展方向,坚定初心,不断努力提升个人能力,在工作中创造人生价值。高校不能以学生就业率作为辅导员成绩考评的唯一指标,只看就业数量不重视就业质量,要努力提高教育质量,积极进行校企合作,为毕业生就业打通企业通道,同时鼓励毕业生多维度发展,无论读研继续深造还是踏入职场都应当予以指导和帮助。用人单位也应当结合高校毕业生实际情况,为毕业生实习创造更多机会,帮助他们提升业务能力,提高大学生就业岗位质量和就业满意度。各就业管理部门则需要落实好积极就业政策,细化就业服务,提高就业指导效能,为企业创造良好的营商环境,解决企业招聘毕业生的后顾之忧。(来源:中国网)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