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9.13%
表1-14您跟亲戚朋友之间借钱会打欠条或借条吗?
选项
百分比
打
33.04%
不打
28.7%
分情况,有时打,有时不打
38.26%
表9-14,我们选取了一些民众生活中经常遇到的法律现象或问题,其中涉及刑事、行政、民事等方面。调查结果表明:有很大一部分人无法清楚地区分刑事犯罪与一般违法行为,在司法实务过程中,往往有一部分人犯罪是因为其没有受到相关的法律知识宣传,不懂自己的行为触犯了刑律,将被苛以刑罚,比如非法持有枪支罪、非法种植毒品原植物罪等,行为人有可能只知道这是个违法行为,但并不知道该行为已经触及犯罪,所以这也反映出普法工作的欠缺,法制宣传教育还没做到位。其中违法行为中我们选取了闯红灯和喝酒开车两个对照选项,民众对喝酒开车的违法认识基本达到了百分之百,但少部分人却无法认识到对闯红灯的违法性。“喝酒开车是违法的”普及程度为什么这么高呢?原因有三,第一是酒驾入刑了,入刑意味着酒驾面临的不仅仅是一个简单行政处罚,有可能还涉及犯罪,行为人实施这一行为的违法成本提高了,后果变严重了;第二是交警及相关职能部门对酒驾行为的大力惩处,交警经常会在高速公路入口、服务区及城区的各个路口排查酒驾情况;第三是各个相关部门及新闻媒体对酒驾的法律宣传,让“喝酒不开车,开车不喝酒”这个意识深入人心。
本次调查问卷给民众设置了三种在日常生活中经常的会遇到的情况,一是索要发票、二是买到伪劣产品、三是民间借贷,调查结果显示民众的法律意识是不够的,他们在纠纷未产生或纠纷产生时并不能做出一个正确的做法。这说明普法工作的开展和法律意识的提高是很有必要的。
三、现状及建议对策
通过对调查问卷收集的数据进行分析,我们发现我国公民法律意识是不强的 ,大多数人没有把法律当作一种信仰,这里所说的法律信仰就是每一个信奉者都把法律视为自己做事和行动的基本规则。当前,虽然我国公民的法律意识有了一定的提高,但法律仍未成为人民心中最具权威性的行为准则。人民缺乏法律信仰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不知法
很多人认为“不知者不罪”,但现实中,即使人们对法律的具体内容不了解,当触犯法律时,仍然会依照法律的规定来惩罚。这并不是不合理,而是推定“知法”。因为一个法律颁布后,人民就应该去学习和了解。然而,由于我国公民的文化素质及条件限制,很多人并不知道有哪些法律,从而导致“不知法也犯法”现象发生。这就需要加大法律的宣传和推广。
2、不守法
2018年至今,我国存在许多严重的违法案件。如乘客在行驶的公交车上殴打公交车师傅,最终导致十几人死亡的案件,这是严重危害公共安全的违法行为。还有日常生活中经常遇到的观看违反知识产权法的音频、视频,借钱不按时还钱等现象,都是不守法的体现。
3、不用法
第一,不会用。法律程序的复杂性以及公民法律能力的有限,直接导致公民使用法律的能力仍处于较低水平。
第二,不想用。许多人在遇到纠纷后往往不愿去法院解决,而是首先寻找关系人进行解决,或是向有关部门举报、投诉。
第三,不敢用。由于我国长久的封建统治的影响,我国基层人民对法律存在很强的畏惧心理。法律途径只是人民处理纠纷的最后一道手段。究其原因可能存在很多种,如传统的影响、厌诉思想、人情思想等方面。
四、法律意识培养的方式
公民法律意识相当于法治国家的根基,如果根基扎不稳,依法治国这栋大厦的建设就行不通,没办法建设完成。然而,提高公民的法律意识不是一蹴而就的,是一项长久和系统的工程。在这项伟大工程中,教育的作用是至关重要的。因此,为了提高公民法律意识和素质,建设和谐法治国家,必须打造一套与中国实际相适应的普法教育模式。
第一,我国全体公民都是普法教育的对象,而和谐的普法教育宣传及实践活动应抓住宣传重点内容及重点对象。普法教育的根本还在于教育,而教育的基础要从小抓起,因此,普法教育的重点在青少年。青少年的法治观、世界观、人生观都处于启蒙和待培养的状态,这个时期正是普法和形成法治观的最佳时期。政府及教育机关要充分利用这一特定时期的青少年特征,帮助孩子们培养出良好的法律意识。如增加青少年庭审观摩、案例分析的机会,或以故事的形式进行宣传,这样有助于孩子们接受和体验法律。澧县人民法院每年都会组织送法进校园的活动,去到每个中小学讲述法律知识和案例,同时还会组织学生来观摩比较典型、有教育意义的庭审,或者是带他们参观未成年审判庭给他们讲述未成年人犯罪的知识。
第二,作为传统的农业大国,要想在全社会形成良好的法律意识,针对农民这个特殊而庞大群体的普法工作显然不可或缺。农民是我国法律意识水平较低的典型代表,针对这个特殊群体,必须采取特殊的普法教育方式、方法。农民的法律意识相较于城市市民水平还比较低,法律观念相对落后,甚至还存在法律盲区。遇到问题和产生纠纷后往往不愿去法院和寻求法律的途径解决,而是首先寻找关系人进行解决,甚至通过本身就违法的手段去解决,这样极有可能造成许多暴力、违法行为的产生,从而造成许多严重的法律后果。农民的生活方式具有流动性、分散性聚居等特性,他们一般不会自觉地学习法律,基本上全部依靠被动式的灌输式学习,但这种灌输式的学习方式又很难从根本上扭转其长久形成的法律意识和观念。因此,针对农民这一普法宣传教育的重点对象,要寻求和创新能够被农民接受的普法教育及实践方式。
第三,各级立法机关、司法机关、执法机关的立法、司法及执法工作是我国广大人民群众感受法律的权威性、公正性最深、接触最多的一种方式。各级权力机关、司法机关、行政机关必须把自身的法律修养提高到一个较高的水平,才能立好法、执好法、宣传好法律,做全社会尊法、守法的榜样。我国的普法教育及实践活动必须抓住重点内容来开展。要普及法律体系内部最高地位的宪法作用;要普及民法、刑法、诉讼法等基本法;要强调宣传法律保护人民群众利益的目的。人们所生活的社会存在方方面面的工作,普法的内容和方式也存在不同,因此,普法工作要根据具体情况,全面而有针对性地进行。
第四,随着大众传媒的普及,法律的宣传媒介进一步增加。大众传媒的普法方式深入人民的工作和生活,容易让广大群众触及和接受。大众传播媒介已经非常普及,可以潜移默化地将社会的法治观念、法律思想等根植于人民的内心,是提高公民法律意识最有效的手段。网络是现在人们了解法律、学习法律的主要途径,立法机关、司法机关、执法机关在开展普法工作时要紧跟时代潮流,用好网络这个途径,用民众喜闻乐见的方式传播法律知识。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