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社会 > 浅析网络社会化与思想教育工作创新

浅析网络社会化与思想教育工作创新

浅析网络社会化与思想教育工作创新论文摘要:网络,已经使人的化的方式、内容发生了新的变化,正是这些变化使人社会性的塑造被放在了一个多样性、全球化的中。网络社会化给我们的思想工作带来许多新的课题

浅析网络社会化与思想教育工作创新

论文摘要:网络,已经使人的化的方式、内容发生了新的变化,正是这些变化使人社会性的塑造被放在了一个多样性、全球化的中。网络社会化给我们的思想工作带来许多新的课题,理论教育工作者应作出积极的、超前的应付,这已经成为一个刻不容缓的任务。

浅析网络社会化与思想教育工作创新

论文关键词:网络社会化;思想教育;创新

1思想教育工作与社会化的关系

思想教育工作与人的社会化有着密切的联系:首先,思想教育工作寓于社会化之中,社会化的内容渗透着思想教育工作的内容;其次,思想教育工作不仅是促进人的、、等方面的社会化的主要手段,而且人的基本社会化、预期社会化、继续社会化、再社会化都离不开思想教育工作,同时,思想政治工作还与人的不断社会化密切相连;再次,社会化培养理性的社会角色的目标,也是思想教育工作的一个重要目标;思想教育工作与人的社会化相辅相成,思想教育工作的深入开展会有力地促进人的社会化,而人的社会化又为开展思想教育工作提供了条件。

思想教育工作对于人的社会化有两大作用:其一,定向作用。今天我国社会成员的社会化,是在特定条件下的社会化,这就必须坚持:一是培养合格社会成员的标准,应该是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新人;二是这种合格成员应该是对我国社会主义建设有用的人才。而要坚持这两条,就要有强有力的思想教育工作来保证。其二,导向作用。解决人们在社会化过程中的思想问题和实际问题,疏导方针起着重要作用。思想教育工作是做人的工作,塑造人的思想和行为,锤炼人的品性和习惯,从这个意义上说,思想教育工作不仅与人的社会化有着密切的联系,而且,它本身就是人的社会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今天,网络文化在中国的兴起,已是一个不可忽视的社会现实。网络文化,已经使人的社会化的方式、内容发生了新的变化,正是这些变化使人的社会化不再是时代的那样一种状态,社会性的塑造被放在了一个多样性、全球化的情境中。网络化不仅是信息社会在技术上的一种表征,更是人的一种崭新的生存方式,它也必然深刻地影响着人的社会化——即在特定的社会和文化环境中,个体通过与社会的交互作用,成为能够履行一定社会角色行为的社会人的过程。生活在现时代的青年学生,将与网络一起成长,他们区别于“在机前长大的一代”,成为新的“网络世代”。受网络的影响,网络世代的价值观、生活方式、工作方式都会呈现出一些新的特点,会给我们思想教育工作带来新的课题,理论教育工作者应作出积极的、超前的应付,这已经成为一个刻不容缓的任务。

在2000年6月28日中央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发表的重要讲话中,强调指出:“面对新形势新情况,思想政治工作在继承和发扬优良传统的基础上,必须在内容、形式、方法、手段、机制等方面努力进行创新和改进,特别要在增强时代感,加强针对性、实效性、主动性上下功夫。这要成为今后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的重点。”其中他还特别提到:“要重视和充分运用信息网络技术,使思想政治工作提高时效性,扩大覆盖面,增强影响力。”

2社会化的新特征:网络社会化

现代的社会化理论的最核心含义在于:社会按照既定的文化传统教化人类个体,使个体按照社会的需要标准化,社会化也就是个人与社会的一致化、个人被社会的同化。从家庭、初级群体到次级群体(社会组织),所谓社会性的塑造都在完成这~过程。然而,网络的出现又深刻地改变了传统社会化模式诸多方面的基本规定。

2.1网络社会化使社会化从传统意义上的“与客观现实世界的互动”变为“与虚拟社会情景的对话”

传统的社会化前提之~,是人与实实在在的客观实在的互动。社会化的背景是可触可感的物态生活原型,对社会化评价的尺度则可以用切入实际生活的程度来度量。但网络化却可以使它发生根本改变,网络编织了另一个世界——一个虚拟社会情景的世界。一切可感的世界在网络上都可以模塑,社会化的“参与”在这里得到实现和满足。

2.2网络社会化使人的社会化出现“时间尺缩”

传统社会化有两个“量的标定”。一个是时间跨度,进入成人社会所需的知识量、技能、掌握社会规范等需要逐渐积累,网络化加速了整个社会的发展变化,传统社会中几十年、上百年的历程可以“浓缩”在现代社会十几年乃至一段特定的历史时期之内。现代青年就处在这样的科技和社会变化的风暴之中,以往的社会化问题也会“浓缩”,应付变化的能力也会适时得到发展。另一方面是知识储量,信息社会“知识爆炸”,有了电脑存储,人脑本身的“知识储量”意义锐减,能否“掌握技能”是步入社会以求生存的第一关键因素。青年的社会化期呈现“尺缩”现象。这一过程并非是以减少“知识储量”为代价,相反,网络把“世界一网打尽”,其社会化内涵亦呈现“高密度集合”。

2.3网络化使青年化的“受化”方式明显改变,“自我实现”的趋向得到增强

传统社会青年社会化始终是在“受动”状态下进行的,主体的选择性极其微弱,家庭、学校、社会都是极具权威性的施教者。网络化下人们不再受传统中标准化、同步化、集中化的限制,而可以充分贯彻因才施教的原则,根据受教育者的不同条件、不同程度和不同需要,选择相应的教育内容、方式和方法。

总之,网络条件下社会化中的青年主体能动性得到发展,一定程度上的“自我实现”趋向得到增强。

2.4交互式的网络创造了青年反哺的机遇和条件

在传统的社会化理论中,人的社会化是一个单向教化的过程,是一种比较纯正的正向社会化,“父为子纲”,“师道尊严”,“长幼有序”。随着现代社会的飞速发展,网络社会将有力地改变着人们对传统社会化概念的理解。网络使青年社会化的一个成果——“青年文化”独具特色和力量。网络世代青年社会化不仅体现在青年接受社会的教化、发展自己的社会化,也体现在青年反作用于社会,以其特有的文化功能改造和变革社会。交互式的网络创造了青年文化反哺的机遇和条件。换言之,拥有最新知识技能的群落往往是刚刚通过社会化而叩响成人社会大门的青年,他们的价值观念、思维方式、行为方式,特别是对新科技得心应手的应用,向人们展示着“新生代”的风貌。

3网络社会化背景下思想教育工作的创新

网络拓展了人的社会化的内涵,网络文化的出现使人的社会性的发展有了新的参量、新的方式。然而,网络文化的现实发展过程,既有其理想性的一面,又有其现实复杂性的一面;既有提升现代性的一面,又有在现实的复杂因素下使现代性变得混乱不堪的一面。面对网络社会化提出的一些新问题,思想教育工作者应创造性地开展工作。

3.1转变传统教育模式,适应网络时代社会化的特点

在网络时代,正确思想理论的“灌输式”教育仍然不可或缺。直接向青少年一代提供大量的“信息源”,发挥正向社会化的功能依然十分必要。但思想教育的成效将更多地依赖于“交互式”的信息传输方式,教育者与受教育者之间的关系将变得更为平等、互动。因此,就思想教育的内容来说,更要注意培养青少年的是非判断能力,让他们在多元化的价值观体系下,学会鉴别,学会选择;就教育的形式来说,主要是通过感化的教育方法,将思想教育渗透在丰富多彩的活动当中。

3.2在网络上发扬中华的优秀文化,利用人类文明的一切优秀成果,为青少年一代健康成长提供丰富的精神食粮

在传统的社会化理论中,“社会性”总是与民族性、民族文化的教化联系在一起的,并且,人们由此得以生活在一种相对固定的“文化场域”中。所以社会化总是与一定社会的、、文化的因素相联系。而全球连通的因特网无疑会消解民族的文化品格及其主流意识形态倾向。现在因特网上95%的信息是英文,中文信息目前还不到1%。并且美国是“按照自己的方式确定了因特网的技术标准”。在这种情形下,世界观并没有完全形成的青少年长期接触因特网,很容易受到网上内容所隐含的文化价值观的影响。德育工作者既要向“网络世代”提供的精神食粮,又要引导他们正确利用人类社会的一切优秀文化成果,还要增强青少年的免疫力,消解网络上的西方意识形态的无形渗透,这已成为现时代德育工作者面临的一个重要任务。

3.3开展“网德”教育,构建规范的网络

首先应该加强对网络伦理规范的研究和探讨,明确各种网络主体之间的权利、义务、责任,以及网络的基本原则,形成网络从业人员的职业道德,构建和规范网络伦理,为进入网络社会创造一个良好的道德。由于传统组织化、序列化的`社会化模式已发生断裂,网络突破了社会各级组织对媒体的控制范围,使得社会化正确导向的控制更加困难。垂直的约束力锐减,社会支持结构扁平化,网民就可能犹如散沙,滚落于正向社会化场之外,同时还会受到某种网上盅惑或煽动,结成非法组织成员而走上“社会化的歧路”。

其次,要加强对青少年的网德教育,青少年形成对道德的正确认识,增强其道德判断能力,学会选择,识别良莠,鼓励他们进行网络道德创新,提高个人修养,养成道德自律。传统社会化就“施化”的内容来说,是经过社会“过滤器”和把门人精心筛选后的信息,但网络化下,网络打不烂、堵不住的设计原则,开创了信息多元传递和良莠共存的全息景观。

网络犹如一个信息宝库,同时也犹如一个信息的垃圾场。学术信息、娱乐信息、经济信息以及各种各样的黄色、暴力信息混杂在一起。我国的一项也表明,许多青少年是无意中接触到网上黄色或暴力信息的,继而往往出于好奇心或冲动又去刻意地寻求这些信息,其中很多人由此产生性犯罪、暴力犯罪的动机或行为。

可以说,网络文化、网络生活在一定程度上正在“解构”我们曾依靠理性设置的社会化过程。首先,网络给人以虚拟化的身份,人们并不需要首先考虑社会标准化的准则,而是面对自己想要什么,其虚拟的身份构成了一道天然的屏障。“飘浮的社会性”成了虚拟人的品格,网络人不是一种被标准化的社会人形象,它在否定以往经典意义上的社会性。其次,网络文化在认同多样性、选择性、个人化的同时,也在默认非标准性,认可更普遍意义上的非理性选择。传统的社会化理论认为,初级群体、次级群体是人的社会化的基本环境,是塑造人的社会性最初的桥梁。它强调特定家庭、阶层、阶级、职业群体给予人们塑造起的主流价值观。在网络时代,当“上网”已经是越来越多的大学生、中学生甚至小学生的人生早期经验一部分时,价值观的多元主义、相对主义成了潜在的行为导向。网站上一些很轻易被看到的可点击的不健康标题与内容,很自然地把人(尤其是学生)带入一种非主流的心态之中。因此,应加强“网德”教育。

上一篇: 为什么说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一个伟大创造丨党校学员“两带来”
下一篇: 社会主义经济建设规律的艰辛探索

为您推荐

发表评论